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观点  2003·文学
观点  2003·文学

观点 2003·文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瑾主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1104697X
  • 页数:1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摘2003年文学最新和最有争议的观点,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导论,概述全年文学发展状况;二是介绍本年度最重要的观点;三是介绍有争议的观点,将争议双方的观点一起展示;四是索引。
《观点 2003·文学》目录

综述 务实求新:2003年的文学研究 白烨 1

文论走向 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 15

文学理论要有民族文化精神的依托 16

文学理论还能做什么? 17

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 18

日常生活审美化:当前文艺学的变革与出路 19

小康社会需要怎样的文艺精神 20

究竟有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21

文化观察 文化研究的可能 23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24

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 25

新大众已成为文化的中心 26

视像与快感: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 27

生态批评与文化生态 28

东北风戏剧小品的负面文化影响 29

现代作家与“文化偶像” 30

专题研讨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32

想像的溃败与重铸 33

文学的想像力与可信感 34

时尚:文学的双刃剑 35

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 36

“消费社会”与文学走向质疑 37

叙事也是一种权力 38

语言生命观和语言本体观 40

批评论坛 “大文化批评”的功与过 42

批评界总在趋炎附势 44

文学批评的位置 45

文学批评仅在话语间变化是不够的 46

文学批评堕落时代的批评立场 47

当前文化批评的五大问题 48

批评抛下文学享清福去了 50

对学院派批评的批评 51

“学院派”批评又有什么错? 52

问题思考 三问当前大学体制 54

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 56

今日中国之文学教育 57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 58

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 59

何为经典 61

“大师”缺席与“经典”匮乏的原因 63

当文学经典遭遇时尚网络 64

对“茅盾文学奖”的质疑 65

文学评奖怎样“实现公正” 66

文学史论 以什么态度和方式对待文学学术史 68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现代文学 69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70

开拓现代文学研究的空间 72

文学研究要回到文学本身 73

《问题与方法》:洪子诚对文学史的追问 74

如何正确评价“十七年文学” 75

“十七年文学”影响当代文学的叙述 76

鸳鸯蝴蝶派与海派不是源与流的关系 78

不应回避通俗小说 79

延安文学并非左翼文学 80

“民间”的现代价值 81

文学视野 研究史料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 83

历史小说家应具备的修养 84

文学艺术与科学具有同一性 85

知青文学的历史书写 86

女性主义批评面对的责难 88

对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批评 89

建立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念 90

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91

该把科幻文学的苗种在哪里? 92

科幻小说的小说是“皮”,科学是“毛” 93

审美复合是摄影文学的生命和灵魂 94

数字化对文学艺术的警示 95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策略 96

拇指文化·短信文学 98

电子游戏,艺术的终结者? 99

文坛扫描 当代文学缺什么? 101

当代小说的现状 102

当下小说创作的病症 103

重新讨论文学性 105

2003年长篇小说一瞥 106

犹疑不决的批评:2003年中篇小说 107

当代作家挖掘自我缺乏深度 108

当前文学创作底层意识匮乏 109

历史小说中的历史观 111

西部乡土小说是一种文学精神的体现 112

习惯造就平庸作品 113

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 114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的诗人 115

新诗要表现汉语之美 117

诗歌论争的分化和机遇 118

重新建构良好的诗歌生态环境 119

20世纪学者散文的演进规律 120

散文的深度来自作家的生命意识 121

当前中国散文文化选择的局限 122

争鸣讨论 张爱玲政治身份的界定 124

沦陷区文学不能遮蔽重要的史实 125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 126

先锋诗歌整体缺失是新诗研究的最大遮蔽 127

散文不必“清理门户” 128

大散文应该如何界定? 130

报告文学的枯竭 131

一篇虚构的“讣闻” 132

新诗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 133

新诗的传统不能否定 134

新诗已形成自身传统 135

新诗创作应对接传统 137

对诗歌传统的三种姿态 139

韵律与中国诗歌的繁荣 140

不应忽视无韵诗的价值 141

诗歌繁荣并不取决于韵律 142

余秋雨谈“咬文嚼字” 143

金文明先生纠错的价值不容轻视 144

文史考辨何须“逗” 146

小说《沙家浜》不合理不合法 147

“样板戏”能代表“公序良俗”吗? 148

《沙家浜》是“后现代”文本吗? 149

网络文学:技术乎?艺术乎? 150

网络文学不是游戏文学 151

网络文学:无法忽略的“物质基因” 152

作家作品 走进“鲁、郭、茅、巴、老、曹” 154

回到巴金的作品里 155

再谈正确理解钱钟书 156

鹰的姿态:牛汉的诗 157

鲁迅与王小波之比较 158

王蒙与米兰·昆德拉的比较 159

不冒险的和谐:王安忆的写作困境 160

活在当代的张之洞 162

《四十一炮》的“莫言叙述” 163

残雪后期小说的“迷宫” 164

《作女》的价值和批评的忽视 165

《抒情年代》:一个年代的评传 166

最高的诗是数学 167

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 168

以低调写作贴近生活 169

历史小说家用文学方式传递历史 170

影视与小说 171

艺术点击 电影的历史转型 173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174

电影和文学的角色错位 175

对影视批评现状的批判 176

如何看待武侠电影中的暴力 177

当代戏剧之命运 178

戏剧危机的关键是什么? 179

民族民间音乐应得到重视和保护 180

索引 1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