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逸麟编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2097218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初版于1993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重印一次,重印时对内容并未作任何修改,只是改正了一些错字。自初版问世以来的十年里,本书不仅是不少高校“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课程的基本教材,还成了报考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所以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我总觉得作为中国历史地理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本教材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所以当我在每次课程结束时,总要求同学对本教材提出意见,希望有机会能作些修订工作。多年来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太少,而这正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二是所附地图太少,特别是自然和疆域部分,没有地图光看文字,弄不明白,而同学们又没有条件去查阅许多地图。这些意见我总是铭记在心,希望有机会修订的话,一定尽量设法改进。这次修订大体上作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可能吸收这十年里历史地理学界同行的研究成果,使教材的内容不至于太陈旧;二是对历史人文地理部分作了较大的补充,特别是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增加了不少内容;三是增补了二十多幅地图。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目录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简史 1

第一节 当代历史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 1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5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6

第二章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11

第一节 三四千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11

第二节 三四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13

第一节 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20

第三章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20

第二节 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23

第三节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24

第四章 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 29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及其影响 29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变迁 41

第三节 海河水系的历史变迁 57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历史变迁 63

第一节 辽东湾海岸 71

第五章 海岸线的变迁 71

第二节 渤海湾海岸 73

第三节 苏北海岸 76

第四节 长江口海岸 78

第五节 杭州湾海岸 82

第六章 沙漠的变迁 85

第一节 我国东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沙漠的形成和变迁 85

第二节 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沙漠地区的变迁 87

第七章 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 91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及其周边民族 91

第二节 先秦时期华夏诸国的疆域 93

第三节 秦汉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变迁 98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疆界的变迁 109

第五节 隋唐统一帝国疆域的形成 117

第六节 宋辽金时期各分裂政权的疆域 126

第七节 元代的疆域 134

第八节 明时期中国疆域 139

第九节 清帝国疆域的形成——中华帝国最终疆域的形成 148

第十节 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国土的沦丧 155

第八章 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164

第一节 秦统一前地方行政区划的出现 165

第二节 郡县制的确立 167

第三节 州郡县三级制的确立与解体 173

第四节 道路制度的出现与演变 181

第五节 行省时代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199

第九章 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 215

第一节 战国至两汉时期 21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 222

第四节 宋辽金元时期 225

第十章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差异 232

第一节 我国北部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 232

第二节 我国古代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241

第三节 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其变迁 259

第一节 丝棉织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69

第十一章 历代工矿业的分布和兴衰变迁 269

第二节 雕版印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81

第三节 造纸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89

第四节 陶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96

第五节 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305

第十二章 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历史变迁 325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城市和交通 326

第二节 秦汉时期全国交通——城市体系的形成 329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城市交通路线格局的变化 331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城市体系的重建与发展 335

第五节 宋辽金时期城市重心的南移与商业市镇的出现 338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城市重心的东移与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343

第七节 域外交通的历史发展 348

第十三章 历史文化景观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 360

第一节 文化重心区的分布、转移与政治、经济关系 360

第二节 方言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的地理背景 367

第三节 社会人群的地域差异 3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