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  东盟研究新视角
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  东盟研究新视角

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 东盟研究新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韦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1084005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回顾了民族主义、地区主义理论演进的历史,对有关核心概念作了界定,并集中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的互动及其对“东盟”的影响,同时解读了东盟的发展进程,说明了“东盟方式”的合理性,最后对该地区组织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判断。为国际关系领域内对东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启示意义。
《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 东盟研究新视角》目录

序 陆庭恩 1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目录 1

二、核心概念阐释 5

表格目录 12

表一 三大中心地区经济数据统计表(2000年) 12

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核心内容 17

四、主要思想与论证框架安排 29

第一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国家与地区主义 33

一、全球化及其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34

第一节 全球化及其语境下的民族国家 34

二、民族国家对全球化的反应与全球治理 44

第二节 全球化与地区主义 52

一、全球化与地区主义的互动 52

二、地区主义对于民族国家的意义 58

本章结论 70

第一节 国际关系语境下互动关系的理论架构 72

一、国际关系理论导入民族主义的必要性 72

第二章 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关系 72

二、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互动的理论框架 79

第二节 国际体系变迁中的民族国家与地区 89

一、全球变迁的三个模式 90

二、国际体系内的国家与地区 95

第三节 国家利益与地区建构 97

一、国家利益的争论 97

二、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 103

三、国家利益与地区建构 108

第四节国家认同与地区认同 109

一、认同与集体认同 109

二、从民族—国家认同到地区认同 115

本章结论 124

第三章 东盟的发展进程与东南亚的民族主义 129

第一节 东盟的发展进程概述 130

一、东盟的总体评价 130

二、东盟国家的基本特性 132

表二 东盟10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979—2000年) 135

三、东盟的发展阶段 139

第二节 东南亚的民族主义 146

一、民族众多而复杂的东南亚 146

表三 东南亚各国基本情况 147

二、东南亚的国内民族主义 149

三、东盟国家的国家民族主义 153

本章结论 158

第四章 国际体系、全球化与东盟的反应 160

第一节 两极对抗时期的东南亚 161

一、美国支配时期(1945—1968年) 163

二、美国力量下降的时期(1969—1977年) 169

三、中美协作时期(1978—1985年) 172

四、三角竞争时期(1986年—冷战的终结) 178

第二节 全球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181

一、作为一个发展战略的全球化 182

表四 东南亚国家主要发展指标 184

表五 东盟国家的全球化程度 185

表七 东盟国家获得的官方发展援助(ODA) 186

表六 东盟国家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 186

二、全球化发展战略对东盟的影响 187

第三节 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东南亚 192

一、东亚地区主义的几种形式 193

二、复兴中的中国及其地区合作政策 199

三、日本的地区合作政策 202

四、全球视角的东亚地区主义 206

表八 10个亚洲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与美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1971—1998年) 208

本章结论 213

第一节 共同利益与东盟的发展 216

第五章 国家利益、地区认同与“东盟方式” 216

一、东盟成员国的互动与共同利益的建构 217

二、东盟与成员国的国家利益 221

表九 东南亚地区发生的海盗袭击次数(1995—2000年) 221

三、地区合作与政府合法性 231

第二节 共同规范与地区认同 238

一、和平解决彼此间的争端 240

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243

三、军事合作的双边形式 246

四、地区自治原则 249

一、“东盟方式”的内涵与成因 250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东盟方式” 250

二、国家间互动进程中的问题与冲突 261

三、经济合作与“东盟方式” 267

表十 东盟10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例(1970—1999年) 272

表十一 东盟地区内出口贸易量占总出口额的比例(1970—1999年) 272

四、“模糊”战略与大国平衡战略 275

本章结论 285

结语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97

后记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