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分论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分论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分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宗晋主编;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030036719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绿色中国下一篇:环境保护宣传指南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分论》目录

序 3

第一篇 中国重大地震灾害及减灾对策 3

第一章 地震灾害与地震科学概论 3

第一节 地震与震害 3

目录 3

前言 4

第二节 地震科学 8

第二章 中国地震的时空分布 22

第一节 中国地震的空间分布 22

第二节 中国地震的时间分布 31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烈度分布 42

第三章 中国的地震灾害 42

第二节 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 55

第三节 地震灾度与我国地震灾度的预测 67

第四章 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77

第一节 国际减轻地震灾害与减灾对策的现状 77

第二节 我国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建议 82

第三节 国际间地震灾害防抗对策与发展趋势 90

第二篇 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97

第一章 气象灾害总论 97

第一节 我国气象灾害的背景条件 97

第二节 气象灾害的种类 98

第三节 气象灾害的危害 99

第四节 气象灾害的空间特性 100

第五节 气象灾害的时间特性 103

第二章 干旱 107

第一节 概述 107

第二节 干旱指标 107

第三节 干旱分区 108

第四节 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 110

第五节 典型严重干旱年的分析 114

第六节 我国历史上的干旱灾害 116

第二节 洪涝标准 120

第一节 概述 120

第三章 洪涝  120

第三节 我国洪涝的地理分布 121

第四节 我国洪涝的时间分布 123

第五节 我国历年洪涝情况 126

第六节 典型严重洪涝年的分析 129

第七节 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 132

第四章 热带气旋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概况 136

第三节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概况 142

第四节 登陆我国典型强台风的过程分析 144

第五节 我国历史上的台风灾害 147

第五章 寒潮及其他主要冷冻害 149

第一节 寒潮和强冷空气 149

第二节 霜冻 157

第三节 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 167

第四节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 173

第五节 秋季低温冷害 179

第六节 我国历史上的冷冻害 186

第六章 减轻气象灾害的对策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气象监测系统的现状 189

第三节 气象通信系统 194

第四节 气象预报系统 200

第五节 气象服务系统 204

第六节 主要农牧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09

第七节 人工影响天气 215

第七章 未来气象灾害预测 220

第一节 引言 220

第二节 近40年我国气候变化趋势 220

第三节 到公元2000年气象灾害趋势预测 225

第四节 到公元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227

第一章 概述 237

第一节 我国的洪水灾害及其类型 237

第三篇 中国重大洪水灾害及减灾对策 237

第二节 洪水灾害的演进和发展 238

第三节 主要江河防洪形势和特点 242

第四节 江河防洪的现状 243

第五节 防洪效益与洪水灾度分析 247

第二章 本世纪的重大洪水灾害及其规律 252

第一节 七大江河洪水灾害及目前防洪概况 252

第二节 重大洪涝灾例的分析 257

第三节 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类型 285

第三章 水文情报和预报 297

第一节 水文情报和预报的内容与意义 297

第二节 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 298

第三节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 300

第四节 洪水预报 302

第五节 水文测报技术的发展 304

第四章 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 308

第一节 堤防与河道整治 308

第二节 水库与水库调度 310

第三节 分滞洪区建设 314

第四节 防汛抢险 317

第五章 非工程性防洪减灾措施 320

第一节 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中的应用 320

第二节 洪水风险图的作用和编制 322

第三节 蓄滞洪区和洪泛区的土地管理 323

第四节 洪灾保险与防洪基金制度 324

第五节 防洪立法工作 325

第六节 洪水预报、警报及避难系统 326

第六章 减轻洪水灾害的对策与展望 327

第一节 主要洪水国家的洪水与防洪 328

第二节 防洪政策的合理转变 330

第三节 防洪工程措施的调整和加强 338

第四节 建立全民多部门的综合防洪减灾体制 343

第四篇 中国重大海洋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351

第一章 绪论 351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调查研究方法 351

第二节 邻近我国海洋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 355

第二章 海洋自然灾害概况 360

第一节 风暴潮灾害 361

第二节 海浪灾害 379

第三节 海冰灾害 390

第四节 海啸灾害 395

第五节 赤潮灾害 400

第六节 中国海洋灾害综合特点 404

第三章 海洋灾害科学技术研究现状 409

第一节 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现状 409

第二节 国内外海浪研究现状 416

第三节 国内外海冰研究现状 421

第四节 国内外海啸研究现状 424

第五节 国内外赤潮研究现状 426

第四章 海洋减灾系统现状 432

第一节 国外海洋减灾系统的现状 433

第二节 我国海洋减灾工作的现状 441

第五章 减轻海洋灾害的战略与对策 449

第一节 减轻海洋灾害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 449

第二节 减轻海洋灾害的主要对策 452

第三节 减轻海洋灾害对策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459

第一章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的危害现状 465

第一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的基本灾情 465

第五篇 中国重大地质灾害及减灾对策 465

第二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的主要危害方面 472

第三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及我国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483

第二章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形成发育的条件 488

第一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形成发育的条件 489

第二节 地裂缝灾害形成发育的条件 492

第三章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分布的基本特征与灾害危险地区预测 494

第一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494

第二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496 )第三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区划 504

第四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危险地区预测 509

第四章 典型灾害实例分析 513

第一节 滑坡 513

第二节 崩塌 521

第三节 泥石流 524

第四节 地裂缝 528

第五章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国内外研究与防治现状 529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第二节 国内外防治工作现状 536

第六章 减轻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对策 540

第一节 国内外减灾经验教训综述 540

第二节 我国的减灾对策 541

第三节 结语 544

第一节 概述 549

第一章 农作物与农作物病、虫、草灾害 549

第六篇 中国重大农业生物灾害及减灾对策 549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灾害种类 550

第二章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灾害及其成灾史 552

第一节 农作物病害及成灾史 552

第二节 农作物虫害及成灾史 559

第三节 农田恶性杂草及成灾史 571

第三章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灾害分析 577

第一节 国内外灾情的比较 577

第二节 灾害成因分析 581

第三节 重大病、虫、草灾害的分布特性 587

第一节 减灾技术研究现状 589

第四章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灾害减灾现状 589

第二节 主要减灾措施 590

第三节 主要减灾成就 593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595

第五章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灾害趋势与对策建议 598

第一节 90年代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灾害趋势 598

第二节 防御对策建议 600

第七篇 中国重大森林灾害及减灾对策 605

第一章 森林和森林灾害 605

第一节 森林与人类 605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 605

第三节 森林灾害 606

第二章 森林病、虫、鼠害 610

第一节 主要森林病、虫、鼠害的分布及其危害 610

第二节 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技术 628

第三节 我国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科研的进展情况 631

第四节 森林病、虫、鼠害发生趋势的预测 634

第五节 森林病、虫、鼠害的防御对策 634

第三章 森林火灾 639

第一节 森林火灾及其危害 639

第二节 森林火灾的特点和发生规律 645

第三节 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 649

第四节 我国森林火灾的防御现状 652

第五节 减灾对策 6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