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建伟,张丰兰,张立中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1795574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研究与评价。
《中国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目录

1 国外发展观的演进与启示 1

1.1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的演进 1

1.1.1 发展理论述评 1

1.1.2 发展理论演进 12

1.2 国外发展观的主要趋势 16

1.2.1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再到人类发展 16

1.2.2 从物到人,把人的发展最终确定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17

1.2.3 从欧美中心主义到发展道路的多样化 17

1.2.4 从发展速度到发展代价,逐步关注发展的负面效应 18

1.3 国外发展观的新特点 18

1.4 国外发展观的启示 22

1.4.1 增长不等于发展 22

1.4.2 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 23

1.4.3 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24

1.4.4 发展不能违背以人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25

1.4.5 在全球背景下谋发展 26

1.4.6 坚定不移地走内源性发展之路 26

2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28

2.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8

2.2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1

2.2.1 国际背景 31

2.2.2 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必然要求 33

2.2.3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35

2.3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36

2.3.1 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36

2.3.2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学 41

2.4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中外比较 56

3 中国牧区发展观的演变与反思 61

3.1 中国牧区的主要特征 62

3.1.1 边疆民族性 62

3.1.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63

3.1.3 产业结构的单一性性 64

3.1.4 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66

3.1.5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68

3.2 中国牧区发展观的变迁 69

3.2.1 畜牧业发展观 70

3.2.2 头数畜牧业发展观 72

3.2.3 经济增长发展观 75

3.2.4 可持续发展观 78

3.2.5 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 81

3.3 中国牧区发展观的反思 83

3.3.1 牧区传统发展观的经验教训 83

3.3.2 牧区发展观演变的反思 87

4 牧区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3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94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96

4.3 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8

4.3.1 目标层 99

4.3.2 准则层 99

4.3.3 子准则层 100

4.3.4 指标层 100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4

4.4.1 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104

4.4.2 三个准则目标权重的确定 105

4.4.3 准则目标下子准则指标权重的确定 107

4.4.4 具体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7

4.5 评价指标指数的确定 107

5 牧区政府宏观调控 112

5.1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112

5.2 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问题 115

5.3 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方针 117

5.3.1 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 117

5.3.2 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着力点 118

5.3.3 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为落脚点 119

5.3.4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把握时机 120

5.3.5 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 121

5.3.6 与深化改革相一致 122

5.4 牧区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 123

5.4.1 宏观调控方式 123

5.4.2 宏观调控手段 125

5.5 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127

5.5.1 制定合理的牧区产业政策 128

5.5.2 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投入 129

5.5.3 积极发展牧区文教科技卫生事业 130

5.5.4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疏通流通渠道 131

5.5.5 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132

5.5.6 推进税制和转移支付改革 132

5.6 宏观调控的根本性保障——政府职能的转变 134

6 牧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39

6.1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140

6.1.1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 140

6.1.2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 141

6.2 牧区生态系统的功能 144

6.2.1 牧区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 144

6.2.2 牧区生态系统对水资源安全影响大 145

6.2.3 牧区生态系统对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146

6.3 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及成因 148

6.3.1 主要矛盾冲突 149

6.3.2 矛盾冲突成因 155

6.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作用机制及协调优化 161

6.4.1 经济、资源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机制 162

6.4.2 经济发展、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优化控制 167

6.5 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现途径 168

6.5.1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 169

6.5.2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并行 171

6.5.3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 172

6.5.4 大力发展沙产业 177

6.5.5 建立资源型产业群,走循环经济之路 179

6.5.6 开发生态旅游业 181

6.5.7 发展草原文化产业 183

6.5.8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183

7 牧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187

7.1 经济社会发展的含义 187

7.1.1 发展 187

7.1.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89

7.1.3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190

7.2 牧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 191

7.2.1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191

7.2.2 牧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状 193

7.2.3 牧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7

7.2.4 牧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点及制约因素 208

7.3 牧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现条件 210

7.3.1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210

7.3.2 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212

7.4 牧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略 214

7.4.1 牧区文化教育建设 214

7.4.2 牧区医疗卫生建设 222

7.4.3 牧区劳动就业建设 228

7.4.4 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35

8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 239

8.1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及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和标准 240

8.1.1 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240

8.1.2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和标准 243

8.2 牧区区域发展评价 247

8.2.1 牧区之间的差距 248

8.2.2 牧区城乡之间的差距 250

8.2.3 牧区和农区之间的差别 253

8.2.4 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254

8.3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259

8.3.1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 259

8.3.2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62

8.4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264

8.5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 266

8.5.1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266

8.5.2 牧区区域协调发展的配套措施 270

9 建立牧区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277

9.1 牧区决策监督机制 277

9.1.1 决策的主要特征和决策过程 277

9.1.2 决策机制的内容 278

9.1.3 决策监督机制的完善 279

9.2 牧区金融保障机制 284

9.2.1 牧区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85

9.2.2 牧区金融保障体系构建 287

9.3 牧区服务型公共财政制度构建 289

9.3.1 公共财政的特点 289

9.3.2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293

9.3.3 牧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 294

9.4 牧区预警和应急机制 298

9.4.1 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分类 298

9.4.2 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299

9.4.3 牧区预警和应急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01

9.4.4 牧区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的基本构想 302

9.5 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307

附件:内蒙古模式及其启示 312

参考文献 333

后记 3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