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农业技术手册
农业技术手册

农业技术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农业厅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6204·40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
《农业技术手册》目录

(二)积温 7

(三)界限温度 7

目录 7

第一部分 湖南农业概况 7

第二部分 农业气象 7

第一章 主要气象要素 7

一、温度 7

(一)气温 7

(六)霜期 12

(五)温差 12

(四)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 12

(一)降水量 14

二、降水 14

(五)降雪和积雪 15

(四)雨日 15

(二)降水量的换算 15

(三)我省雨量分布 15

四、风 19

(三)我省光照资源 19

三、光照 19

(一)太阳辐射 19

(二)日照时数 19

(一)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意义 23

一、二十四节气 23

五、空气湿度 23

(一)绝对湿度 23

(二)相对湿度 23

(三)饱和差 23

第二章 季节 23

(一)天文上的四季划分 27

二、四季的划分 27

(二)二十四节气歌 27

(三)二十四节气与我省农事活动 27

(四)梅 28

(三)九 28

(二)气候上的四季划分 28

三、几个节候 28

(一)候 28

(二)伏 28

二、五月低温阴雨(五月寒) 29

一、寒潮 29

第三章 主要灾害性天气及防御 29

三、寒露风 30

四、干旱 31

六、大风 32

五、洪涝 32

八、霜冻 33

七、冰雹 33

附: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期有利和不利气象条件表 34

(一)土壤质地 36

二、土壤肥力 36

第三部分 土壤 36

第一章 土壤组成与土壤肥力 36

一、土壤组成 36

(三)土壤有机质 39

(二)土壤结构 39

(四)土壤微生物 40

(五)土壤的物理性和耕性 43

(六)土壤的化学性质 44

(七)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48

二、土壤普查的要求和方法 51

一、土壤普查的内容 51

第二章 耕地土壤普查 51

(二)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 52

(一)开好座谈会,进行土壤概查 52

三、土壤普查的野外工作 52

(三)土壤样本的采集 55

(四)土壤肥力特性的调查访问 56

(二)室内分析 57

(一)评土拼图 57

(五)绘制土壤草图 57

四、资料的整理 57

一、营养诊断的意义 58

第三章 土壤和作物的营养诊断 58

(三)清绘土壤图 58

(四)编写土壤普查报告 58

五、土壤普查成果的验收与应用 58

(一)土壤普查成果的验收 58

(二)土壤普查成果的应用 58

(一)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59

三、土壤的化学诊断方法 59

二、营养诊断的内容 59

(三)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60

(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60

(四)土壤有效氮的测定 61

(五)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64

(六)土壤有效钾的测定 66

(一)作物组织中氮素营养的测定 68

四、作物的化学诊断方法 68

(七)土壤中碳酸钙的估测 68

(二)作物组织中无机磷的测定 69

(三)作物组织中钾的测定 72

五、土壤障碍因素的诊断方法 73

(二)硫化物危害的诊断 74

(一)亚铁危害的诊断 74

六、稻田土壤肥瘦简易识别法 75

(一)冲积性水稻土 76

一、水稻土壤 76

附:高产水田土壤的参考指标 76

第四章 我省主要土壤类型及其改良利用 76

(二)红壤性水稻土 77

(三)紫色性水稻土 78

(四)石灰性水稻土 79

(五)潜育性水稻土 80

(一)红黄壤 81

二、旱作土壤 81

(二)冲积土 82

(三)紫色土 83

一、各种营养元素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85

第一章 作物的营养与施肥 85

第四部分 肥料 85

二、几种主要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症状 88

(一)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91

三、几种主要作物对氮、磷、钾需要量的参考指标 91

(二)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率 92

(一)各种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性质 93

一、农家肥 93

第二章 有机肥料 93

(二)农家肥料的管理 97

(二)我省主要绿肥栽培利用技术要点 98

(一)几种主要绿肥的养分含量 98

二、绿肥 98

(一)氮肥 107

一、主要化肥养分含量、性质及注意事项 107

第三章 化学肥料 107

(二)磷肥 108

(三)钾肥 109

(四)复合肥 110

(五)微量元素肥料 111

二、各种肥料可否混合施用查对表 112

三、主要化学肥料贮存的注意事项表 113

二、“5406”抗生菌肥 114

一、根瘤菌肥 114

第四章 细菌肥料 114

三、钾细菌肥 115

一、腐植酸类肥料 116

第五章 其他肥料 116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117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 117

二、石灰 117

(二)使用生长调节剂应注意的事项 118

二、农作物的需水量 121

一、农作物的蒸腾系数 121

第五部分 农田排灌 121

第一章 主要农作物需水状况 121

第二章 灌溉制度 123

一、地面灌溉 125

第三章 灌溉方法 125

三、地下灌溉 128

二、喷灌 128

第四章 农田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129

三、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130

二、生育期用水量的计算 130

一、泡田用水量的计算 130

四、田间水深与每亩水量的换算 131

六、水库、提灌水泵负担灌溉面积的计算 132

(二)提水灌溉流量的计算 132

五、灌溉流量的计算 132

(一)自流灌溉流量的计算 132

二、明沟排水 133

一、各种水源补给类型下的排水方法 133

七、水库开闸放水时间的计算 133

第五章 排水方法 133

三、暗沟排水 134

附:水利的几点知识 135

(一)种子“四化一供”的概念 136

一、良种繁育 136

第六部分 种子 136

第一章 良种繁育和品种提纯复壮 136

(一)常规水稻原种生产 137

二、原种生产的步骤及操作规程 137

(二)良种繁育体系 137

(二)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 138

(三)棉花原种生产——“一选三圃”法 140

(二)育苗移栽 141

(一)单本繁殖或点播 141

(四)无性繁殖作物的良种提纯 141

三、加快良种繁殖的方法 141

五、激光育种 142

四、高光效育种 142

(三)剥蘖繁殖 142

(四)多代繁殖 142

第二章 几种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142

一、系统选育 142

二、杂交育种 142

三、辐射育种 142

(一)不育系繁殖技术 143

一、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 143

六、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 143

第三章 繁殖制种技术 143

(二)制种技术 144

(一)隔离区的设置 146

二、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146

(三)花期不遇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147

(二)掌握播种技术 147

(二)整地、播种 148

(一)制种地的选择和隔离区的设置 148

(四)认真除杂去劣 148

(五)去雄授粉 148

(六)分收保纯,严防混杂 148

三、杂交高粱制种技术 148

(七)分收保纯 149

(六)人工辅助授粉 149

(三)父母本行比 149

(四)花期的调整 149

(五)除杂去劣 149

第五章 种子检验、贮藏和精选 150

第四章 引种 150

(二)检验方法 152

(一)检验时期 152

一、田间检验 152

(一)室内种子检验的内容及程序 153

二、室内检验 153

(三)填写田间检验单 153

(二)样品的扦取和分样 154

(三)室内检验项目和方法 155

四、种子贮臧保管 160

三、签证 160

(二)湘矮早7号 162

(一)二九青 162

五、种子精选 162

第六章 主要农作物良种简介 162

一、水稻 162

(六)红410 163

(五)湘矮早9号 163

(三)原丰早 163

(四)广陆矮4号 163

(十一)汕优6号 164

(十)威优6号 164

(七)农虎6号 164

(八)洞庭晚籼 164

(九)余赤231—8 164

(二)友谊麦 165

(一)湘麦2号 165

(十二)南优6号 165

(十三)四优6号 165

二、大麦、小麦 165

(三)渤杂3号 166

(二)晋杂5号 166

(三)扬麦3号 166

(四)万雅2号 166

(五)早熟3号 166

三、杂交高粱 166

(一)原杂10号 166

(三)华北48 167

(二)洋市红皮 167

四、杂交玉米 167

(一)湘单2号 167

(二)群单105 167

(三)新单1号 167

五、红薯 167

(一)湘农黄皮 167

(三)矮架早 168

(二)湘油5号 168

六、马铃薯 168

(一)黔薯5号 168

(二)中寨黄皮 168

七、油菜 168

(一)湘油4号 168

(二)洞庭1号 169

(一)岱红岱 169

(四)71—39 169

八、棉花 169

主要作物种子所含成分 171

附表: 171

主要作物种子分级标准 172

种子贮藏期的安全水分标准 175

各类作物种子的寿命和利用年限 176

作物种子每斤粒数与千粒重换算 177

主要作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和水分 177

千粒重和每斤粒数换算 178

棉花单铃子棉重与每斤子棉铃数换算 179

根据种子发芽率校正每亩播种量 180

第二章 我省主要耕作制度 182

第一章 改革耕作制度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182

第七部分 耕作制度 182

二、“三熟制”稻田的耕作制度 183

一、山区单季稻为主的耕作制度 183

三、“天水田”耕作制度 184

四、旱土间作套种 185

一、水稻 186

第一章 粮食作物 186

第八部分 栽培技术 186

二、小麦 195

三、杂交玉米 197

四、杂交高粱 199

五、红薯 200

六、马铃薯 206

七、蚕豆 208

一、油菜 210

第二章 油料作物 210

二、大豆 213

四、芝麻 214

三、花生 214

五、向日葵 215

一、棉花 216

第三章 经济作物 216

(一)苎麻 218

二、麻类 218

(二)黄麻、红麻 221

(一)栽桑 223

三、蚕桑 223

(二)养蚕 226

四、烤烟 228

五、茶叶 232

六、甘蔗 235

七、柑桔 238

(一)稻瘟病 244

一、水稻主要病虫害 244

第九部分 植物保护 244

第一章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44

(三)稻白叶枯病 245

(二)稻纹枯病 245

(四)病毒病 246

(五)稻螟虫 247

(六)稻飞虱 249

(七)稻叶蝉 251

附:化学农药防治主要稻虫对象表 253

(八)稻纵卷叶螟 253

(二)小麦锈病 255

(一)麦类赤霉病 255

二、旱粮主要病虫害 255

 (三)高粱穗螟 256

(四)玉米大、小斑病 257

(六)红薯黑斑病 258

(五)玉米螟 258

(七)红薯软腐病 259

(一)棉立枯病 260

三、棉花主要病虫害 260

(八)豆荚螟 260

(二)棉炭疽病 261

(三)棉烂铃 262

(四)棉地老虎 263

(六)棉红蜘蛛 265

(五)棉蚜 265

(七)棉红铃虫 266

(八)棉铃虫〔附:烟夜蛾〕 267

(九)斜纹夜蛾 268

附:化学农药防治主要棉虫对象表 269

(一)油菜菌核病 271

四、油菜主要病虫害 271

第二章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272

(二)菜蚜 272

二、预测病虫的基本方法 273

一、病虫害预测的种类 273

(三)害虫死亡率计算 281

(二)虫口密度计算 281

三、群众性测报工作历 281

四、有关病虫调查数据的计算 281

(一)发病率和发病指数计算 281

(五)病虫损失率计算 282

(四)害虫化蛹和羽化率计算 282

(一)杀虫剂 283

一、常用农药的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283

第三章 常用农药 283

(二)杀菌剂 293

(三)除草剂 297

附一:石硫合剂、波尔多液配制法 302

附二:常用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表 306

二、常用农药的混用 308

四、农药安全使用试行标准 310

三、化学农药的贮存、保管注意事项 310

五、农药中毒症状及解救办法 313

附:剧毒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314

二、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317

一、生物防治的意义 317

第四章 生物防治 317

三、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318

第五章 植物检疫 319

二、工农—16型背负喷雾器 321

一、552丙型压缩喷雾器 321

第六章 主要植保药械简介 321

四、东方红—18型背负式机动超低量喷雾机 322

三、丰收—5型胸挂喷粉器 322

一、猪的主要品种 325

第一章 畜禽优良品种简介 325

第十部分 畜牧兽医 325

二、牛的主要品种 326

五、家兔的主要品种 330

一、畜禽品种改良的途径 331

(二)杂交改良 331

(一)本品种选育 331

第二章 畜禽品种改良和繁育 331

(一)猪的选育和改良 332

二、主要家畜的选育和改良 332

(二)牛的选育和改良 333

(三)山羊的选育和改良 333

(一)种畜(禽)的选择 334

(二)母畜的发情期及发情表现 334

三、畜禽的繁殖 334

(三)配种时期和配种方法 335

(四)接产和护理 336

(五)种公畜的合理利用 337

附:冷冻精液授精技术 337

第三章 饲料 338

一、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功用 338

二、饲料的种类及特性 340

(二)主要青饲料的栽培技术要点 341

三、饲料的生产与利用 341

(一)饲料的轮作套种 341

(三)饲料青贮 346

(四)青饲料轮供方案 347

(五)野生饲料的利用 348

(六)枯饼的去毒利用 352

附: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表 353

(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360

一、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360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360

第四章 主要畜禽的饲养管理 360

(三)仔猪的饲养管理 362

(四)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363

二、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364

(一)耕牛的饲养管理 364

(五)猪场建设 364

(二)乳牛的饲养管理 365

(三)肉用牛的饲养管理 366

(四)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366

(五)犊牛及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366

(一)放牧技术 367

三、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367

(二)舍饲期的饲养管理 368

(三)断尾和剪毛技术要点 369

(一)家禽的人工孵化 370

四、家禽的饲养管理要点 370

(二)雏禽的培育 371

(三)种禽的饲养管理 372

(四)禽的肥育 373

五、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374

(一)饲养方式 374

(二)配种繁殖 375

(三)饲养管理 376

(四)采毛和剥皮 377

(三)蜂群的四季管理 378

(一)蜂种和蜂群 378

(二)养蜂用具 378

六、养蜂技术要点 378

(四)中蜂过箱 380

(五)蜜源植物 381

(一)炭疽病 382

第五章 畜禽主要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382

一、传染病 382

(二)口蹄疫 383

(三)牛出血性败血病 384

(四)猪瘟 385

(五)猪丹毒 386

(六)猪肺疫 386

(七)猪喘气病 387

(八)仔猪副伤寒 388

(九)仔猪白痢 389

(十)猪传染性水疱病 390

(十一)禽霍乱病 390

(十二)鸡瘟 391

(一)姜片虫病 392

(十三)鸭瘟 392

二、寄生虫病 392

(二)猪弓形体病 393

(三)牛日本血吸虫病 393

三、中毒性疾病 394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394

(二)有机氯农药中毒 395

(三)亚硝酸盐中毒 396

附:兽医常用消毒药物及消毒对象表 397

生物药品的使用及保存方法 398

第十一部分 水产 400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 400

一、原有主要养殖鱼类 400

二、新推广的养殖鱼类 401

第二章 家鱼人工繁殖 402

一、亲鱼收集 402

二、亲鱼培育 403

三、催情产卵 404

四、鱼苗孵化 405

第三章 鱼苗鱼种的饲养 406

一、鱼苗的饲养 407

二、鱼种的饲养 407

(一)鱼塘建设 408

第四章 成鱼的饲养 408

一、池塘养鱼 408

(二)混养、密养与轮放 409

(三)饵料与肥料 410

(一)水库养鱼设施 412

二、水库养鱼 412

(二)水库鱼类的投放 413

(三)水库养鱼注意事项 415

一、网箱养鱼的好处 416

第五章 网箱养鱼 416

二、网箱的设置 417

三、鱼种的投放 419

四、网箱养鱼的操作管理 420

第六章 常见鱼病的防治 420

一、鱼病预防措施 420

二、几种主要鱼病及其治疗方法 423

(一)白头白咀病 423

(二)白皮病 423

(三)烂鳃病 424

(四)肠炎病 424

(五)锚头鳋病 424

三、其他敌害及其防治 425

(一)湖靛 425

(二)青泥苔 425

(六)鯴病 425

(五)泛池 426

(四)水蜈蚣 426

(三)水网藻 426

附一:常用药物使用参考表 427

附二:防治鱼病的几种常用药物简易计算表 428

一、龟、鳖养殖技术要点 429

第七章 其他水产品的生产 429

二、珍珠生产技术要点 431

三、湘莲生产技术要点 432

一、生产调查的方法与要求 435

第十二部分 农业科学实验 435

第一章 大田生产调查 435

二、调查资料的分析和总结 436

三、水稻田间测产方法 436

一、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437

第二章 田间试验方法 437

二、田间试验的种类 438

三、田间试验的设计 439

(一)顺序排列 440

四、试验区的排列 440

(二)随机排列——随机区组 442

(三)正交试验设计法 443

(一)试验计划 461

(二)操作管理 461

(三)观察记载和取样 461

六、试验的操作和管理 461

五、试验小区的编号和插牌 461

七、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462

(一)变幅与极差 462

(二)产量的计算和分析 462

(一)水稻 471

一、基本情况和栽培管理记载 471

二、主要农作物田间试验观察记载和室内考种的标准 471

第三章 田间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和方法 471

(二)小麦 473

(三)玉米 474

(四)红薯 476

(五)油菜 476

(六)棉花 477

三、光合生产率的测定 479

一、干物重的测定 479

二、叶面积的测定 479

第四章 几项常用的试验操作技术 479

四、光能利用率的测定 480

五、标本制作法 480

附录 481

一、中外度量衡换算表 481

(一)公制计量常用单位及换算表 481

(二)市制计量常用单位及换算表 482

(三)英(美)制计量常用单位及换算表 483

(四)日制计量常用单位及换算表 484

二、马力与千瓦的换算 485

三、面积和容积的计算 486

四、田亩面积和产量换算速算法 488

五、各种作物种子每立方米容重 489

六、农作物测产时,一平方米(样本)产量换算成一亩产量查对表 490

七、稻麦每亩产量测算查对表 492

八、各种温度计的对比和换算 494

九、油料作物出油率查对表 494

十、农产品原料生产工业品数量表 495

三、羊的主要品种 828

四、家禽的主要品种 8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