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分论研究
刑法分论研究

刑法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兴隆,杨凯主编;韩光军等撰稿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853296
  • 页数:6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刑法总论部分专题研究文集。内容涉及非国有企业权益刑法保护、复合行为犯罪、身份犯、无限防卫、刑罚配置、减刑制度等多个方面。
《刑法分论研究》目录

Ⅰ.关于认定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若干问题 1

目录 1

编辑说明 1

(一)本罪主体的定义 3

一、丢失枪支不报罪主体的认定 3

(二)本罪主体的范围 6

二、丢失枪支不报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9

(一)丢失枪支的认定 9

(二)“不及时报告”的认定 12

(三)“严重后果”的认定 19

三、丢失枪支不报罪罪过形式的认定 29

(一)学说的现状 29

(二)学说的评析 30

四、丢失枪支不报罪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的认定 43

(一)丢失枪支不报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界限的认定 43

(二)罪数形态的认定 44

(三)刑罚适用的认定 45

Ⅱ.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46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概述 48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与特征 48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适用 55

二、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 61

(一)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 62

(二)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象范围 71

(三)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 75

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之探讨 79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条件 79

(二)“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定性问题研究 86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88

Ⅲ.破产犯罪研究 93

一、概述 95

(一)破产与破产犯罪的历史沿革 95

(二)设立破产犯罪的必要性 98

(三)破产犯罪的概念辨析 101

二、破产犯罪的构成特征 104

(一)破产犯罪的客体 104

(二)破产犯罪的客观方面 105

(三)破产犯罪的主体 111

(四)破产犯罪的主观方面 114

三、破产犯罪的立法模式和刑罚配置 118

(一)破产犯罪的立法模式 118

(二)破产犯罪的刑罚配置 123

四、破产犯罪的具体立法建议 128

(一)破产实体犯罪 128

(二)破产程序犯罪 136

Ⅳ.论证券犯罪 143

(一)证券的概念和特征 144

一、证券、证券市场与证券犯罪 144

(二)证券市场 145

(三)证券市场与证券犯罪 150

(一)美、英、日等国对证券犯罪的规定 152

二、美国、英国、日本及港、台地区对证券犯罪的规定概述 152

(二)香港、台湾对证券犯罪的规定 158

三、我国证券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分析 161

(一)我国证券犯罪的概念 161

(二)我国证券犯罪的构成特征分析 169

四、我国证券刑事立法分析及其完善 173

(一)我国证券刑事立法历史发展简述 173

(二)我国证券犯罪个罪分析及罪名体系的完善 175

(三)我国证券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分析及其完善 188

(四)我国证券刑事立法模式分析及其完善 192

Ⅴ.论期货犯罪 197

(一)期货犯罪的概念 198

一、期货犯罪的概念及我国当前期货犯罪的特点 198

(二)我国当前期货犯罪的特点 201

二、期货犯罪的犯罪构成 204

(一)期货犯罪的犯罪客体 205

(二)期货犯罪的客观方面 206

(三)期货犯罪的主观方面 209

(四)期货犯罪的犯罪主体 211

三、我国期货犯罪刑事立法评析及完善 213

(一)我国期货犯罪个罪分析及立法完善 213

(二)我国期货犯罪的刑罚分析及立法完善 229

(三)我国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模式探析 234

Ⅵ.论绑架罪的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 240

(一)绑架罪犯罪客体的认定 242

一、绑架罪构成要件的认定 242

(二)绑架罪犯罪行为的认定 245

(三)绑架罪犯罪目的的认定 252

(一)绑架罪犯罪中止的认定 255

二、绑架罪犯罪形态的认定 255

(二)绑架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257

(三)绑架罪加重形态的认定 261

三、绑架罪的立法完善 281

(一)刑法第239条第2款的完善 281

(二)减轻处罚规定的完善 282

(三)绑架罪法定刑的完善 283

Ⅶ.论入户抢劫 286

一、关于“户”的理解 290

二、对三种语境下的“入户抢劫”的分析 295

(一)定罪语境下的“入户抢劫”(罪之加重) 296

(二)量刑语境下的“入户抢劫”(宣告刑之加重) 311

(三)配刑论语境下的“入户抢劫”(法定刑之加重) 317

三、结语 325

Ⅷ.伪证罪争议问题研究 331

一、伪证罪对象问题 332

(一)学说述评 333

(二)笔者的观点 337

二、伪证罪的客体问题 337

(一)学说述评 338

(二)笔者的观点 342

(一)记录人作为伪证罪的主体是否恰当 345

三、伪证罪的主体问题 345

(二)被害人能否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352

四、伪证罪的犯罪目的问题 355

(一)学说概览 356

(二)笔者的观点 358

五、伪证罪的定义问题 361

(一)学说述评 361

(二)笔者的观点 367

Ⅸ.计算机犯罪客观方面研究 369

一、计算机犯罪的基本问题 373

(一)计算机的价值分析 374

(二)计算机犯罪的定义 377

(三)我国刑法直接保护计算机基础性价值 378

二、计算机犯罪的特定前提——违反国家规定 381

(一)“国家规定”概览 381

(二)计算机犯罪特定前提的确定 384

三、计算机犯罪的犯罪对象 387

(一)从计算机术语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犯罪的对象 388

(二)从犯罪行为直接侵害计算机基础性价值的角度认定犯罪对象 396

四、计算机犯罪的危害行为 398

(一)实施危害行为的可能性 399

(二)危害行为的表征与认定 400

(一)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危害结果 406

五、计算机犯罪的危害结果 406

(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的危害结果 408

(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或应用程序罪的危害结果 409

(四)非法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罪的危害结果 410

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研究 412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透视 414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背景 414

(二)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416

(三)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可行性 418

(四)对我国环境资源保护之刑事立法的析评 423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一般特征 429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一种非完全意义上的、广义上的经济犯罪 430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一种非完全意义上的法定犯罪 431

(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侵害对象的公益性和具体受害人的不完全确定性 432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危害结果的严重性与不完全可量化性 432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客体特征 434

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构成特征 434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客观特征 436

(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体特征 444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特征 447

(一)罪与非罪的认定 454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与立法完善 454

(二)本罪与他罪的区别 456

(三)完善刑法第338条立法的建议 457

Ⅺ.共同受贿犯罪的若干问题 460

(一)否定说的提出 461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受贿罪共犯 461

(二)直接的反驳:否定说的谬误 463

(三)共同犯罪理论的展开:无身份者可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犯 468

二、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共同受贿的认定 473

(一)单位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473

(二)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共同受贿的罪名确定 475

三、国家工作人员及与其他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479

(一)关于片面共同犯罪 479

(二)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482

(三)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483

(四)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486

(五)国家工作人员与密切关系人共同受贿的认定 490

四、受贿罪、行贿罪的帮助犯与介绍贿赂罪的实行犯的界限 493

(一)通说列举的介绍贿赂罪的实行行为就是受贿罪、行贿罪成立时的帮助行为,这是相似性的表现 496

(二)受贿罪、行贿罪成立时的帮助行为不应当是介绍贿赂罪的实行行为,这是独立性的表现 496

五、共同受贿犯罪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498

(一)共同受贿犯罪的特征 498

(二)共同受贿犯罪的处罚原则 499

Ⅻ.玩忽职守罪若干问题研究 503

一、玩忽职守罪的历史沿革及外国立法评述 506

(一)中国关于玩忽职守罪的立法发展 506

(二)外国关于玩忽职守罪的刑事立法 511

二、玩忽职守罪的主体 521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界定 521

(二)玩忽职守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527

(三)玩忽职守罪主体立法的缺陷与完善 529

三、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 536

(一)复杂罪过抑或单一罪过 536

(二)玩忽职守罪罪过的认定 542

(三)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立法缺陷及完善 545

(一)对玩忽职守罪中的“重大损失”的界定 549

四、玩忽职守罪中的“重大损失”——玩忽职守罪客观方面难点专析 549

(二)“遭受重大损失”的时间认定 552

ⅩⅢ.私放在押人员罪研究 557

一、史篇 560

(一)私放在押人员罪的起源 560

(二)中国历代本罪规定的述评 562

(三)新中国成立后本罪规定的演变 569

(一)罪名及概念辨正 572

二、罪篇(1) 572

(二)犯罪构成诸要件评析 576

三、罪篇(2) 593

(一)犯罪构成及犯罪形态界分 593

(二)此罪与彼罪之界限 596

(三)特殊情形之认定 600

(四)一罪与数罪问题 605

四、刑篇 608

(一)配刑原则之分析 608

(二)刑种缺失之完善 6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