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德州市四十年
德州市四十年

德州市四十年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春江,王肇建主编;《德州市四十年》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710327
  • 页数:524 页
图书介绍:
《德州市四十年》目录

目录 3

第一部分 综述编 3

第一章 悠久的历史古城 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

第二节 历史沿革 4

第三节 行政区划与自然条件 4

第四节 名胜古迹和特产 5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9

第三章 在困难和挫折中继续前进 17

第一节 德州市解放初期私营工商业概况 26

第四章 回顾德州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6

第二节 德州市对资改造的大体过程 27

第三节 德州市对资改造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6

第五章 建国四十年来的德州市商业 39

第一节 对私改造概况 39

第二节 国营经济逐步壮大 40

第三节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41

第六章 国民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51

第一节 奋进的历程 51

第二节 巨大的成就 53

第三节 前景展望 57

第一节 流通领域的面貌日新月异 59

第七章 财贸战线成绩巨大 59

第二节 财税事业在改革中发展 60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63

第八章 市场贸易繁荣兴旺物价改革进展顺利 65

第一节 商业网点建设初具规模 65

第二节 商业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66

第三节 零售市场活跃 商品购销两旺 67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大量增加 69

第五节 物价改革进展顺利 70

第一节 铁路运输 76

第二节 公路运输 76

第九章 交通运输日益兴旺邮电通讯事业迅速发展 76

第三节 邮电通讯 77

第四节 邮政通信 77

第五节 电信通讯 78

第十章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79

第一节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79

第二节 城市公用事业不断发展 80

第十一章 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83

第一节 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83

第二节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85

第三节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 87

第四节 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88

第五节 农民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91

第六节 农户的耐用消费品日渐增多 94

第十二章 人口增长得到控制 96

第二部分 分类编 101

第十三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与发展 10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德州市委员会 101

一、概述 101

二、历届市委及其主要领导成员 105

第二节 德州市人民政府 116

一、概述 116

二、历届市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成员 121

第三节 德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129

一、概述 133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 133

二、历届德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领导成员 135

三、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及其领导成员 136

四、新时期德州市政协的主要工作 139

第五节 德州市民主党派概况 145

一、中国民主建国会德州支部 145

二、中国民主同盟德州市支部 147

三、中国民主促进会德州市支部 148

四、九三学社德州支社 149

五、中国农工民主党德州小组 150

一、工业发展历程 151

第十四章 工业生产展翅腾飞 151

第一节 德州市工业发展概况 151

二、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155

三、工业生产初步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157

四、中型企业在经济运行中起骨干作用 160

五、乡镇工业异军突起 161

六、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63

第二节 全国纺织系统的双文明单位——德州棉纺织一厂 164

一、命运的共同体 164

二、党委书记于向阳 169

三、振兴德棉的改革者——王根源 179

一、春风四十度 桂子满新葩 182

第三节 蓬勃发展中的德州机床厂 182

二、德州机床厂厂长曾宪亭 189

三、工人 工程师 副厂长——周云普 195

第四节 在困境中崛起的德州石油化工厂 197

一、工厂的巨变 197

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厂长——陈岩 202

第五节 银牌之路——德州轴承厂 206

一、“省优”的称号来之不易 207

二、“部优”的随想 209

三、“国优”的启迪 211

四、结束的话 212

第六节 鲁北升起一颗星 213

——德州无线电三厂 213

一、摆脱困境 开拓新路 213

二、自力更生 为国争光 216

三、引进人才 优化产品 217

第七节 一个经济效益连续翻番的工厂——德州造纸厂 219

第八节 腾飞中的德州化肥厂 226

一、从技术和管理中求发展 226

二、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人——刘秉璋 232

一、概述 234

第九节 在改革中发展壮大的德州地毯厂 234

二、几年来的工作 235

第十节 回辕的骏马——吴林 240

一、回马上任 240

二、下马威 242

三、配好套 244

四、驾正辕 246

五、不脱缰 248

第十一节 发挥优势 把握契机——记德州第二建材厂 250

一、探索 开拓 发展 250

二、依靠职工办好工厂的厂长董国生 255

第十二节 “月宫童鞋” 名扬四方——记德州市童鞋厂 257

一、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258

二、作好市场调查 选准拳头产品 260

三、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261

四、工厂的脊梁 263

第十五章 城郊型农业的发展 266

第一节 艰难的道路 辉煌的业绩 266

一、时代的变迁 266

二、走向集体 269

三、深刻反思 278

四、曲折行程 284

五、艰苦创业 289

第二节 历史的抉择 全面地崛起 294

一、推行家庭承包 295

二、改变管理体制 300

三、调整粮棉布局 303

四、大搞多种经济 305

五、实行城乡一体 311

六、农业经济腾飞 313

第三节 闪光的明珠 320

一、抚今追昔展未来 坚持改革创新业——宋官屯乡简介 320

二、发挥当地优势 大搞多种经济——黄河涯乡简介 324

三、昔日盐碱涝洼地 今日五谷丰登乡——二屯乡简介 326

四、发挥近郊优势 广开生财之道——于官屯乡简介 330

五、工农齐步发展 农村经济腾飞——长庄乡简介 333

六、紧跟时代步伐前进的党支部书记 335

——刘书金 335

七、宋官屯村的变迁 341

八、一位从田垄上走来的农民企业家——记黄河涯村支部书记阎长庚 346

九、做好服务工作 发展农村经济——记金庄村服务组 349

第十六章 崇高的事业——德州市教育 352

第一节 靠党的政策和人民的力量办好教育 352

一、建国40年来德州市教育发展概况 352

二、德州市中小学教师的欣慰 362

一、德州师范专科学校 366

第二节 璀灿的繁星——重点学校简介 366

二、德州第一中学 374

三、德州市第二中学 391

四、德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395

第三节 具有蜡烛精神的教育工作者 400

一、心灵之歌——记德州一中校长傅国杰 400

二、耕耘26个春秋——记德州一中党支部书记张光辉 408

三、默默耕耘者的足迹——记德州二中校长李洪杰 410

四、时时想着自己是老师——记特级教师包新生 415

五、当好妇女儿童的贴心人——记柴市街幼儿园园长李秀春 420

第四节 他们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429

一、受到国家表彰的优秀教师 429

二、受到山东省表彰的优秀教师 431

三、获德州地区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的教师(附简介) 434

四、获德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的教师(附简介) 439

第十七章 科技与卫生 441

第一节 科技工作为生产服务 441

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442

二、各级科技工作组织相继建立健全 443

三、科学普及工作向纵深发展掀起全民学科学的热潮 444

四、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446

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建设发展 447

六、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大批涌现 448

第二节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449

一、卫生机构不断增加 卫生队伍日益壮大 451

二、医疗设备日趋先进 医护人员水平提高 451

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减少疫病传染流行 452

第三节 无私奉献的人 454

一、不知疲倦的探求者——陈文秀 454

二、化工研究的带头人——刘殿成 455

三、“而立”厂长——吴高楼 456

四、为万人解除病痛的医生——张立 457

五、把全部精力贡献给卫生事业——记德州市市立医院院长宗绪峻 458

第十八章 发展中的群众文化事业 462

第三部分 德州市大事记(1949— 19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