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粮棉持续增产理论与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耀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109047415
- 页数:599 页
第一节 作物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调控 1
一、作物种子的化学成分 1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山东粮棉增产的生理分析 1
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
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3
三、种子的寿命、贮藏和活力 3
五、根据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点培育壮苗 5
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6
第二节 作物生长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调控 6
二、作物的生长 7
三、作物生长的调控 8
一、花诱导生理 10
第三节 作物开花和结实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调控 10
三、花器官形成 11
二、光周期和花诱导 11
四、授粉和受精生理 12
六、调控开花结实,促进产品器官发展 13
五、种子和果实的成熟生理 13
一、肥水的生理生化功能 14
第四节 作物肥水供应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调控 14
二、肥水增产的生理基础 15
三、作物的需肥规律 16
四、作物的需水规律 17
五、合理调控肥水,促进增产 19
一、光合作用的生化过程 20
第五节 作物产量的来源——光合作用及其调控 20
二、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21
三、改善作物光合性能 23
四、作物光能利用率的调控 25
一、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 26
第六节 作物的群体结构及其调控 26
二、群体结构的调控 28
一、农业土壤的数量及其利用结构 30
第一节 山东农业土壤资源状况 30
第二章 山东农业土壤及其改良利用 30
二、农业土壤资源特点 31
三、土壤资源利用的问题 32
四、土壤资源变化预测 34
一、农业土壤的肥力类型 35
第二节 山东农业土壤的类型及其改良利用 35
二、农业土壤的主要发生类型及其改良利用 37
一、作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54
第一节 作物营养学基础 54
第三章 山东粮棉作物营养与施肥 54
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55
第二节 配方施肥 58
三、作物的阶段营养 58
一、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59
二、施肥量的确定 60
三、施肥方式 62
四、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 63
一、冬小麦施肥 65
第三节 主要粮棉作物施肥技术 65
二、夏玉米施肥 67
三、棉花施肥 68
四、甘薯施肥 69
二、制定合理轮作施肥制度的方法步骤 70
一、制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 70
第四节 粮棉轮作施肥技术 70
四、以棉花为主的轮作施肥特点 71
三、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轮作施肥特点 71
二、肥料在粮棉作物上的增产效果 72
一、山东肥料资源及施用现状 72
第五节 用好肥料资源促进粮棉生产 72
三、肥料在粮棉生产中增产潜力分析 74
四、提高肥效的途径 75
一、水文测验 78
第一节 水文测报 78
第四章 山东水资源及其利用 78
四、山东旱涝灾害预报模型应用 80
三、水文缆道测量信号无线传输装置应用 80
二、遥感技术应用 80
五、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在防汛中的应用 82
一、山东水资源总量 84
第二节 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84
二、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85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88
四、山东黄河水资源现状、展望和对策 90
一、山东主要农作物高产省水灌溉技术 94
第三节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 94
二、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101
四、水稻控制湿润灌溉技术 103
三、喷灌技术 103
五、递推模型优化灌溉制度 105
六、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 107
七、农田灌溉增产效益分摊系数 109
九、节水高产灌溉技术体系 110
八、渠道防渗技术 110
一、引黄提灌井渠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112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112
二、建地下水库拦蓄调节地下水(防止海水入侵)技术 115
三、综合防治海水入侵不同类型工程优化技术 116
四、跨流域调水 117
五、人工回灌控制地下水技术 118
六、河道建闸蓄水 119
七、平原水库建设与管理 120
八、二氧化碳压酸洗井增水技术 122
九、小流域蓄水保土综合治理 124
二、山东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126
一、山东自然概况 126
第五章 山东气候特点和利用 126
第一节 山东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126
一、旱涝 133
第二节 山东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133
二、冻害 135
三、霜冻 136
四、干热风 138
五、冰雹 140
六、暴雨 141
一、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142
第三节 农田小气候基础 142
二、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144
一、粮棉生产机械化现状 152
第一节 山东粮棉生产机械化现状 152
第六章 山东粮棉作物生产机械化 152
二、粮棉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153
三、粮棉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54
四、粮棉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与预测 155
三、粮棉作物对播种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 156
二、粮棉作物对整地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 156
第二节 农业机械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 156
一、粮棉作物对耕地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 156
六、粮棉作物对收获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 157
五、粮棉作物对喷雾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 157
四、粮棉作物对铺膜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 157
八、粮棉作物加工机械的作业安全要点 158
七、粮棉作物对场上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 158
一、粮棉作物耕整地机械 159
第三节 常用的粮棉作业机械 159
二、粮棉作物播种施肥机械 161
三、粮棉作物中耕和植保机械 165
四、粮棉作物收获机械 166
五、粮食作物脱粒机械 170
一、促进增产增收 171
第四节 粮棉作物机械作业增产潜力分析 171
三、增加农民收入 173
二、抗御自然灾害 173
四、替代劳力发展二、三产业 174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75
第一节 良种选育的理论基础 175
第七章 山东粮棉良种选育和推广 175
二、良种选育的遗传学基础 176
四、两大育种体系 180
三、杂种优势与利用 180
一、粮棉良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和成就 183
第二节 山东粮棉良种选育的成就和经验 183
二、粮棉良种选育的主要经验 187
一、良种的区域试验和审定 190
第三节 粮棉良种的繁育与推广 190
二、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防止方法 191
三、提纯复壮技术和方法 193
四、全息胚学说在选种上的应用 197
一、山东粮棉良种的利用 200
第四节 山东粮棉良种利用和增产潜力分析 200
二、山东粮棉良种增产潜力的分析 201
三、建立健全良繁体系,发挥良种增产潜力 202
四、实施种子产业化,促进良种工作上新台阶 203
一、种类及危害 205
第一节 粮棉病虫害发生特征 205
第八章 山东粮棉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5
二、病虫害的发生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06
三、病虫害发生现状及趋势 209
一、小麦病虫害 210
第二节 粮棉主要病虫发生规律 210
二、杂粮病虫害 213
三、棉花病虫害 216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理论 218
第三节 主要粮棉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218
二、主要粮棉作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9
一、山东作物布局的变化历史和特点 226
第一节 山东作物布局与粮棉生产 226
第九章 山东种植制度与粮棉持续增产 226
二、山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生产的关系 230
三、作物布局调整与粮棉持续发展 235
一、山东复种指数的历史变化 239
第二节 山东复种技术与粮棉持续增产 239
二、山东复种制约因素 240
三、复种指数与粮棉产量的关系 243
四、山东熟制的变化 244
五、复种潜力的开发与粮棉持续发展 245
二、种植方式演变和特点 246
一、种植方式有关概念 246
第三节 山东种植方式与粮棉持续发展 246
三、小麦、玉米两粮为主的种植方式 248
四、蔬菜、玉米种植方式 252
五、棉田种植方式 253
六、种植方式改革与粮棉持续发展 255
第一节 山东农业生态环境概况 258
一、山东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就 258
第十章 山东粮棉生产的生态环境及保护 258
二、山东农业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259
一、影响粮棉生产的主要污染因素——污染源与污染物 264
第二节 农业环境污染对粮棉生产的危害 264
二、环境污染对粮棉作物的影响分析 265
三、农业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 269
一、农业环境保护发展战略 270
第三节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棉持续增产的对策与措施 270
二、农业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 271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对策 272
二、山东生态农业建设的优化模式与技术措施 275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粮棉持续增产的有效途径 275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粮棉持续增产 275
三、山东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展望 277
第一节 粮棉种植区划的意义与目的 278
第十一章 粮棉种植区划 278
一、粮棉种植区划的原则 279
第二节 粮棉种植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279
二、粮棉种植区划的依据 280
一、粮食作物种植区划 282
第三节 粮棉种植区划 282
二、棉花种植区划 291
一、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295
第四节 实施粮棉种植区划的主要技术措施 295
三、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96
二、逐步实行经济作物两熟制,扩大粮棉种植面积 296
六、适当调整粮棉作物布局,提高光能利用率 297
五、狠抓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均衡增产 297
四、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水分利用率 297
七、加快建设粮棉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 298
八、加强粮棉种植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粮棉生产的科技含量 299
第一节 山东小麦生产概况 300
第十二章 小麦增产技术 300
第二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 301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302
一、小麦的生育时期 302
三、小麦的生长阶段 304
四、小麦的群体结构 305
一、播前准备 307
第三节 小麦的播种 307
二、小麦的播种技术 311
一、冬前麦田管理 312
第四节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 312
二、春季麦田管理 314
三、后期麦田管理 315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6
第五节 几种主要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316
二、冬小麦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317
三、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318
四、晚茬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320
一、冬小麦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321
第六节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321
二、冬小麦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325
一、山东玉米生产的发展概况 331
第一节 山东玉米生产概况 331
第十三章 夏玉米增产技术 331
二、山东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经验 332
三、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4
一、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 335
第二节 夏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 335
二、玉米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同伸关系 337
一、夏玉米晚播早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339
第三节 夏玉米的播种与收获 339
二、夏玉米套种的优点及套种方法 341
三、夏玉米的收获适期 342
一、夏玉米群体光合作用特性 343
第四节 夏玉米群体光合作用与合理密植 343
二、种植密度与产量三因素的关系 346
三、合理密植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方法 347
一、夏玉米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348
第五节 夏玉米需肥需水特点与肥水运筹 348
二、夏玉米的需水特点与灌溉技术 351
一、夏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352
第六节 夏玉米病虫草害与防治 352
二、夏玉米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354
三、夏玉米田间主要杂草及其防治 356
一、生产发展的历史 360
第一节 山东甘薯生产的概况 360
第十四章 甘薯增产技术 360
二、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361
四、主要栽培经验和增产潜力分析 362
三、分布及栽培制度 362
一、品种选育及利用 363
第二节 品种利用 363
二、主要品种特征特性 365
一、薯块萌发习性 367
第三节 育苗 367
三、良种繁育 367
二、薯苗生长与环境 368
三、春薯用苗育苗技术 369
一、土壤与起垄 370
第四节 大田栽培 370
四、夏薯用苗育苗技术 370
二、施肥 371
三、栽植 373
四、田间管理 374
一、春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375
第五节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75
二、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376
四、甘薯直播栽培技术 377
三、春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77
六、饲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378
五、夏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378
一、建立留种地 379
第六节 留种和贮藏 379
七、蒸烤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甘薯栽培技术 379
八、间作套种技术 379
三、甘薯安全贮藏要求的条件 380
二、收获 380
四、甘薯贮藏技术 381
第一节 山东水稻生产概况 383
第十五章 水稻增产技术 383
一、兴修水利,完善灌溉系统 384
第二节 山东水稻增产的主要技术经验 384
四、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 385
三、选育引进新品种,更新良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385
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生产效率 385
七、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损失 386
六、增加施肥量,实行配方施肥 386
五、改进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单产 386
一、水稻的营养特性 387
第三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87
八、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或化学和人工除草并举 387
九、示范推广省力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 387
二、水稻的生育特性 391
一、稻田土壤 398
第四节 稻田的土壤和灌溉 398
二、稻田灌溉 399
一、水稻育秧 400
第五节 水稻栽培技术 400
二、抢茬早插,合理密植 403
三、稻田管理 405
一、谷子、高粱、大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410
第一节 谷子、高粱、大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 410
第十六章 杂粮增产技术 410
二、山东谷子、高粱、大麦的栽培历史和现状 411
一、夏谷高产的基本条件 413
第二节 夏谷增产技术 413
三、山东谷子、高粱、大麦的发展前景 413
二、夏谷高产的栽培技术 414
一、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417
第三节 夏高粱增产技术 417
二、粒用夏高粱栽培技术 418
第四节 啤酒大麦增产技术 419
二、大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420
一、大麦品种与啤酒品质的关系 420
三、大麦的栽培技术 422
一、病害防治 425
第五节 谷子、高粱、大麦的病虫害防治 425
二、虫害防治 427
第一节 山东大豆生产的概况 430
第十七章 大豆增产技术 430
一、大豆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 431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31
三、大豆茎的特性和生长发育 432
二、大豆根的特性和生长发育 432
四、大豆叶的特性和生长发育 433
六、大豆的荚与生长发育 434
五、大豆花的形态和开花、受精 434
一、大豆的光合作用 435
第三节 大豆的生理特点 435
二、大豆的呼吸作用 437
三、大豆植株体内碳、氮的代谢 439
四、大豆植株体内营养的运输与分配 441
一、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44
第四节 大豆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产量构成因素 444
二、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 446
一、大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 447
第五节 大豆对肥水的吸收和利用 447
二、大豆对水分的吸收规律 448
一、播前准备 449
第六节 大豆栽培技术措施 449
二、播种 450
三、田间管理 451
第七节 大豆的间作套种技术 454
四、收获 454
一、间作套种的意义 455
二、间作技术 458
四、轮作 459
三、套种技术 459
二、杂豆的生产概况 463
一、杂豆的分布 463
第十八章 杂豆增产技术 463
第一节 山东杂豆生产概况 463
一、绿豆生物学特性 464
第二节 绿豆栽培技术 464
二、绿豆栽培技术 465
二、豇豆的栽培技术 468
一、豇豆的生物学特性 468
第三节 豇豆栽培技术 468
一、豌豆的生物学特性 472
第四节 豌豆栽培技术 472
二、豌豆的栽培技术 473
一、蚕豆的生物学特性 475
第五节 蚕豆栽培技术 475
二、蚕豆的栽培技术 476
第一节 山东棉花生产概况 479
第十九章 棉花增产技术 479
一、棉花的栽培特性 481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81
二、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育阶段 483
一、棉花的光合性能 484
第三节 棉花的光合性能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484
二、提高棉花光合产量的途径 485
二、棉花的需肥规律 486
一、棉花的营养特性 486
第四节 棉花的营养特性及对养分吸收利用的规律 486
第五节 棉花的需水特性及对水分吸收利用的规律 487
二、棉花的需水规律 488
一、棉花的需水特性 488
二、提高棉花产量的途径 490
一、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 490
第六节 棉花产量的构成及提高产量的途径 490
一、高产棉花的生育进程与长势长相 492
第七节 高产棉花的生育进程 492
二、高产棉花的主要生育指标 494
一、育苗移栽技术 495
第八节 棉花的栽培方式及关键栽培技术 495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497
三、麦棉套种栽培技术 498
四、棉、瓜、菜等间作套种技术 499
一、棉花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502
第九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502
二、棉花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504
二、抗虫棉及其应用前景 506
一、杂交棉及其应用前景 506
第十节 杂交棉、抗虫棉及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应用前景的述评 506
三、简化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507
一、覆盖栽培的概况 510
第一节 覆盖栽培和地膜的推广应用 510
第二十章 粮棉覆盖栽培增产技术 510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511
三、地膜种类、标准及亩用量的计算 512
第二节 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 516
一、土壤增温效应 516
二、土壤保墒效应 517
三、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与养料分解 518
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519
五、抑盐保苗,减轻杂草虫害 519
第三节 地膜覆盖的生物学效应 520
一、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 520
二、作物生长加快,生育进程提前 520
三、光合作用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加 521
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521
第四节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522
一、选地、整地、施足底肥 522
二、选用良种、适量播种 523
三、选膜、盖膜 523
六、小麦地膜覆盖的一膜两(多)用 524
五、田间管理 524
第五节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524
四、护膜、揭膜 524
一、选地、整地、施足底肥 525
二、选用良种、种子处理及播种 525
三、选膜与盖膜 527
四、田间管理 527
第六节 甘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528
一、甘薯覆膜育苗技术 529
二、甘薯地膜覆盖栽掊技术 530
第七节 水稻地膜覆盖育秧技术 531
一、水田地膜覆盖育秧技术 531
第八节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533
一、精细整地、培肥地力 533
二、旱地水稻地膜育秧技术 533
二、覆膜方式 534
三、播种与覆膜技术 535
四、田间管理 535
第九节 周年覆盖栽培技术 536
第一节 生化制剂的主要类型 538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类型 538
第二十一章 粮棉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538
二、农用土壤微生物制剂的主要类型 539
第二节 生化制剂的作用机理 540
一、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540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542
三、农用土壤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 544
第三节 生化制剂在粮棉作物上的应用 545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545
二、农用土壤微生物制剂的应用 547
第四节 主要生化制剂在粮棉作物上的使用技术 548
一、喷施宝使用技术 548
二、太得肥使用技术 549
三、光合微肥使用技术 549
四、FA旱地龙使用技术 550
五、植物抗盐剂使用技术 551
六、多效唑使用技术 551
七、烯效唑(高效唑)使用技术 552
八、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剂使用技术 552
九、生物钾肥(硅酸盐细菌肥料)使用技术 553
十、萘乙酸使用技术 554
十一、ABT增产灵使用技术 554
十二、赤霉素(九二○)使用技术 555
十三、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 556
十四、红薯保鲜剂使用技术 556
二、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557
一、有利于充分利用粮棉产品资源,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57
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 557
第一节 粮棉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557
第二十二章 粮棉加工增值技术 557
一、粮棉加工概况 558
第二节 山东省粮棉加工的概况、潜力和发展方向 558
二、潜力 558
五、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解决城乡剩余劳力就业问题 558
四、有利于提高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改善和提高全民的营养和健康水平 558
第三节 小麦粉制品加工技术 559
一、面包 559
三、发展方向 559
二、饼干 560
三、挂面 563
四、方便面 565
第四节 玉米制品加工技术 566
一、膨化玉米粉 566
二、膨化玉米粉面包 567
三、膨化玉米粉烧饼 567
四、膨化玉米粉压缩饼干 568
五、烘干玉米片 568
六、油炸玉米片 569
七、玉米饴糖 569
八、玉米米 570
九、玉米醋 570
十一、玉米胚油 571
十二、玉米果葡糖浆 571
十、玉米淀粉 571
二、甘薯点心 573
一、甜薯片 573
三、甘薯人造米 573
第五节 薯类制品加工技术 573
四、甘薯果脯 574
五、甘薯淀粉 574
六、甘薯粉丝 575
七、甘薯乳粉 575
第六节 稻米制品加工技术 576
一、水磨米 576
八、甘薯枣 576
二、维生素B1强化米 577
三、氨基酸强化米 577
五、方便米粥 578
六、米粉面包 578
四、米粉丝 578
第七节 豆制品加工技术 579
一、豆腐 579
二、葡萄糖酸内脂豆腐 580
三、茶豆腐 580
四、豆腐干 581
五、腐竹 581
六、人造蛋白肉 582
七、豆浆挂面 582
八、速溶豆粉 583
一、棉花的初加工 584
二、棉花的深加工 584
第八节 棉花产品加工技术 584
第九节 粮棉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 587
一、米糠的加工利用 587
二、豆饼(粕)的加工利用 589
三、棉籽壳和短棉绒的加工利用 590
四、玉米芯的加工利用 592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