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杨振宁
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杨振宁

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杨振宁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策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7715238
  • 页数:606 页
图书介绍:
《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杨振宁》目录

目录 3

导言 3

第一章 与爱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学家 3

一、微观世界的伟大探索者 3

二、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物理学贡献比较 6

三、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和杨振宁的物理学对数学的贡献比较 13

四、爱因斯坦和杨振宁基本物理学思想比较 16

五、时代背景与特点比较 20

在中国的岁月 29

第二章 家学渊源 29

一、时代与背景 29

二、慈母严明 32

三、中国第一位代数学博士 38

四、杨家“龙文” 45

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60

第三章 受业于西南联大 63

一、西南联大 64

二、名师高徒 69

三、弟弟妹妹们心中的大哥 75

四、进入物理学的对称领域 81

五、凤翥街茶馆里的研究生 85

六、迈入统计力学的大门 89

七、西南联大与物理学的爱与憎 93

从芝加哥 普林斯顿到石溪 100

第四章 一个全新的境界:芝加哥大学 100

一、赴美国 100

二、Franklin 104

三、在艾里逊实验室 110

四、泰勒与博士论文 113

五、伟大的费米 124

第五章 普林斯顿的岁月 131

一、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 131

二、奥本海默 135

三、date杜致礼 140

四、加入美国国籍 145

五、与粒子物理学同步成长 152

第六章 与李政道的合作及其关系的破裂 164

一、李政道 165

二、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合作 170

三、合作关系的破裂 174

附1 182

附2 189

附3 200

第七章 石溪——新的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 202

一、接受石溪的职位 202

二、到石溪后的研究 208

三、失败的经历 212

四、关于科学史的研究 216

第八章 卓越的社会活动家、政论家 230

第一个回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 230

一、心中的长城 231

二、杰出的政论家 240

三、我应为中国科技发展做贡献 253

四、海峡两岸的统战对象 262

五、“在香港未来发展中贡献力量” 269

六、在香港为内地教育事业募捐 274

第九章 挥之难去的中国情结 280

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与邓稼先 280

二、当代国际数学与物理学界的双子星座:陈省身与杨振宁 289

三、师道、孝道与文化碰撞 295

四、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杨振宁 299

伟大的贡献 305

第十章 世纪之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 305

一、规范场概念的诞生 306

二、杨—米尔斯规范场 311

三、与泡利的一次讨论 318

四、杨—米尔斯场的实验检验 322

五、规范场的几何化及对数学的影响 326

六、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及对规范场相关理论的评价 333

第十一章 统计力学中的辉煌 338

一、统计力学中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成果 339

二、杨振宁—李政道相变理论 343

三、贝特假设 345

四、杨—巴克斯特方程——统计力学中的 348

最高成就 348

五、凝聚态物理学中的贡献 350

第十二章 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 355

一、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与宇称守恒 356

二、θ—τ之谜 357

三、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提出 359

四、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验证 363

五、宇称不守恒——物理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 368

方法与方法论 373

第十三章 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 373

一、“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原理”的提出 375

二、对称性,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认识主流 380

三、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真与美的统一 384

第十四章 数学与物理学的二叶理论 388

一、物理学家有关数学的两则笑话 389

二、数学对物理学的影响 392

三、物理学对数学的影响 398

四、二叶理论 404

第十五章 “科学绝对不是只有逻辑” 410

一、科学的基础是实验 410

二、社会经济体制、文化与实验观念 416

三、非逻辑方法 422

第十六章 “科学方程——自然之诗” 428

一、科学美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429

二、taste与科学研究 437

三、风格与科学创造 444

第十七章 三个P的做学问方法 452

一、面向原始问题要始终不渝 452

二、坚持不懈与相机行事 460

三、做学问要有力量,走自己独创之路 466

教育 科技与文化 474

第十八章 教育要开发人的创造性 474

一、培养“开拓型”人才 474

二、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与教育方法比较 479

三、中国传统教育改革是一场革命 487

第十九章 高技术战场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最后战场 496

一、科技投资与经济发展 497

二、纵论中国高技术发展与科技“精英”下海 504

第二十章 与母亲河的“心灵对话” 512

一、文字是活的,是一个有机体,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 513

二、中国的文化是向模糊、朦胧及整体方向发展;西方的文化则是向精确、具体、细致的方向发展 515

三、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不青睐中国作家 518

四、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欧氏几何及其逻辑系统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520

五、近代科学传入中国时,中国人在对异文化排斥的同时,也拒绝了这些科学技术 523

六、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 529

附录1 我们将等待着提出最终的结论——杨振宁谈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532

一、物理学和哲学的关系是单向的 532

二、全新的思维方式 534

三、自然界是有序的 544

四、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宇宙中 550

附录2 杨振宁纵论科技、教育与文化 552

一、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 552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557

三、天才儿童的培养 562

四、物理学中的一些经历及其他 566

主要参考文献 574

人名索引 578

后记 6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