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三松堂全集  第6卷
三松堂全集  第6卷

三松堂全集 第6卷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友兰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15002985
  • 页数:587 页
图书介绍:
《三松堂全集 第6卷》目录
标签:全集

目录 1

中国哲学简史 1

自序 1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6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10

语言障碍 13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14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14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15

“上农” 16

“反者道之动” 17

自然的理想化 18

家族制度 18

入世和出世 20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20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21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23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25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28

司马谈和六家 28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29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32

孔子和六经 35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35

孔子作为教育家 37

正名 38

仁、义 38

忠、恕 39

知命 40

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 4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3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45

墨家的社会背景 46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48

兼爱 49

天志和明鬼 51

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 52

国家的起源 53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55

早期道家和隐者 55

杨朱的基本观念 56

杨朱基本观念的例证 57

《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58

道家的发展 59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62

人性善 62

儒墨的根本分歧 64

政治哲学 66

神秘主义 69

名家和“辩者” 73

第八章 名家 73

惠施的相对论 76

公孙龙的共相论 79

惠施学说、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83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85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85

道,无名 86

自然的不变规律 89

处世的方法 90

政治学说 93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96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96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97

政治、社会哲学 98

情和理 99

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 101

有限的观点 102

更高的观点 104

更高层次的知识 105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107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109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110

关于“辩”的讨论 111

澄清兼爱说 113

辩护兼爱说 115

对其他各家的批评 116

六种术数 120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120

《洪范》所讲的五行 122

《月令》 124

邹衍 125

一套历史哲学 126

“易传”中的阴阳学说 127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131

人的地位 131

人性的学说 132

道德的起源 133

礼、乐的学说 135

逻辑理论 137

论其他几家的谬误 139

法家的社会背景 141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141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 143

法家的历史哲学 144

治国之道 145

法家和道家 148

法家和儒家 149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151

事物的原理 151

万物生成的“道” 154

万物变化的“道” 155

中和 156

庸常 158

明诚 159

秦统一前的政治状况 161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161

中国的统一 163

《大学》 164

《荀子》的折中趋势 165

《庄子》的折中趋势 167

司马谈、刘歆的折中主义 168

〔注〕关于中国人的民族观念 169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171

阴阳家和儒家的混合 171

宇宙发生论的学说 173

人性学说 174

社会伦理学说 175

政治哲学 176

历史哲学 177

对《春秋》的解释 179

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 179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182

统一思想 182

孔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 184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185

扬雄和王充 187

道家和佛学 188

政治社会背景 189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194

名家兴趣的复兴 194

重新解释孔子 195

向秀和郭象 196

“道”是“无” 197

万物的“独化” 198

制度和道德 199

“有为”和“无为” 200

知识和模仿 201

“齐物” 203

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203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206

“风流”和浪漫精神 206

《列子》的《杨朱》篇 207

任从冲动而生活 209

情的因素 211

性的因素 213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15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215

佛学的一般概念 217

二谛义 218

僧肇的哲学 220

道生的哲学 222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228

禅宗传述的宗系 228

第一义不可说 229

修行的方法 231

顿悟 233

无得之得 234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237

韩愈和李翱 238

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 239

精神修养的方法 240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 242

事物的演化规律 245

张载的宇宙发生论 247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250

程颢的“仁”的观念 250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起源 252

程颐的“理”的观念 254

处理情感的方法 255

寻求快乐 257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261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61

理 262

太极 264

气 265

心、性 267

政治哲学 269

精神修养的方法 270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273

陆九渊的“心”的概念 273

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 274

“明德” 276

良知 277

“正事”(格物) 279

用敬 280

对佛家的批评 281

对于新儒家的反动 283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283

孔教运动 286

西方思想的传入 289

西方哲学的传入 292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295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295

战时的哲学著作 296

哲学的性质 299

人生的境界 301

形上学的方法论 303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309

前言 309

第一章 史料学的范围和内容 311

第二章 论目录 320

第三章 奴隶社会时期(商至西周)的哲学史史料 331

第四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哲学史史料(一) 342

第五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哲学史史料(二) 355

第六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哲学史史料(三) 368

第七章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制发展时期(汉至晋)哲学史史料(一) 381

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制发展时期(汉至晋)哲学史史料(二) 399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制发展时期(汉至晋)哲学史史料(三) 410

第十章 后期封建制发展时期(唐至清)哲学史史料(一) 429

第十一章 后期封建制发展时期(唐至清)哲学史史料(二) 441

第十二章 后期封建制发展时期(唐至清)哲学史史料(三) 457

第十三章 近代时期哲学史史料(一) 470

第十四章 近代时期哲学史史料(二) 487

附录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参考资料 4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