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史剧 1
第一节 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 1
第二节 剧作介评 8
《棠棣之花》 8
《女神之再生》 13
《湘累》 18
《广寒宫》 22
《孤竹君之二子》 24
《卓文君》 28
《王昭君》 34
《聂嫈》 41
第三节 早期史剧的主要特点 44
一、狂飙凌厉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44
二、对新社会感情炽热又图景朦胧的追求 47
三、尊崇女性,为妇女“高歌奋斗之曲” 48
四、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51
第二章 抗战时期的史剧 54
第一节 在革命激流中迅猛前进 54
第二节 抗战六剧介评 65
《棠棣之花》 65
《屈原》 79
《虎符》 92
三、郭沫若对古为今用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 (1 93
《高渐离》 97
《孔雀胆》 103
《南冠草》 114
一、宏篇和蝉联 123
第三节 抗战六剧的主要特点 123
二、取材集中和开掘深广 124
三、聚众矢猛?双的 125
四、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较好的结合 127
五、空前强烈的社会反响 130
第三章 解放后的史剧 133
第一节 剧作介评 135
《蔡文姬》 135
《武则天》 144
《郑成功》 161
第二节 解放后史剧的主要特点 166
一 侧重于“历史兴趣”和学术翻案的写作动? 167
二、立足于辨是非、明真谛的服务新方法 168
三、更严肃、更客观地取舍和加工史料的新态度 171
四、更广泛更强烈的社会影响 178
第四章 坚持古为今用原则 181
第一节 古为今用是基本动因和最终落脚点 182
一、古为今用是历史剧的优良传统和基本价值 182
二、古为今用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总出发点 187
四、在两条战线斗争中建立和发展 201
第二节扣合时代中心任务选材立意 207
一、扣合革命需要,提炼助战主题 207
二、借助时代的相似性,增强现实讽喻 213
三、紧跟形势发展,深化思想寄意 217
四、“紧跟时代、服务中心”辨析 225
第五章 典型化和艺术手法 228
第一节 郭沫若论史剧创作的典型化 228
一、典型化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手段 228
二、史剧创作对典型化的特殊要求 231
三、郭沫若关于典型化的主要论述 233
四、郭沫若典型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36
第二节 郭沫若史剧典型化的主要手法 242
一、虚构人物情节,赋予历史生活以血肉和生命 243
二、改造事件性质,使矛盾成为社会政治斗争 252
三、浓缩斗争经历,构成富表现力的典型环境 259
四、升华主人公品格,强化古今相通的时代精神 273
一、诗和剧关系浅说 287
第六章 用诗和诗意美 287
第一节 诗融情酿是郭沫若史剧重要特色 287
二、郭沫若的史剧和诗 289
第二节 郭沫若史剧中散文诗的运用 290
一、常态下的集中抒情 291
二、变态下的形断神连 297
三、遍布全篇的散金碎玉 299
第三节 郭沫若史剧中韵文诗的运用 302
一、依情顺势吟咏,灵活运用多种体式 303
二、化为品质血肉,服务人物性格刻画 306
三、寄意总体褒贬,加深主题思想表达 311
四、傍义与反调兼施,渲染典型环境气氛 315
一、事迹崇高,诗情有所厚托 318
第四节 郭沫若史剧诗多情浓的原因 318
二、诗剧兼长,吐纳应势中节 319
三、志同道合,主客融为一体 321
第七章 悲剧和悲剧观 325
第一节 郭沫若悲剧的主要特色 326
一、数量众多,形象广泛 326
二、英雄主体,庄严主题 329
三、悲而不沉,激人奋发 332
第二节 郭沫若悲剧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33
一、对悲剧“根源论”的改造和发展 333
二、以“根源论”为中心的纵深论述 345
第三节 悲而不沉的思想艺术根源 356
一、升华题材蕴含,使固有崇高更气贯长虹 357
二、加强美丑对比,在强手和险境中突出义无反顾 360
三、刻意雄终壮结,让碧血苦泪显兆三月红花 362
四、同属志士仁人,用革命情怀染色添香 366
第八章 郭沫若悲剧观梳析 372
第一节 目的论 373
一、古为今用,服务时代是其总出发点 373
二、围绕“目的论”几个问题的分析 382
第二节 方法论 394
一、严格区分部类,强调从艺术角度着眼 395
二、自由而合理地想象虚构,按艺术创作的必然律或或然律办事 399
三、着力发展主人公品格,以光照全剧和体现历史精神 408
第三节 条件论 419
一、剧虽非史,但史剧赖史而立 419
二、锦欲添花,仗群众集思广益 425
- 《沉箱记 四幕史剧》孔另境著 1944
- 《民族正气 五幕历史剧 影印本》赵循伯著 1946
- 《秦良玉 四幕历史剧》杨林彬著 1941
- 《郑成功 大型历史剧》蒋贻模,王岱平,徐金镛编剧 1978
- 《合凤裙 秦腔历史剧》萧炎改编 1959
- 《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李艳梅著 2009
- 《李闯王 五幕历史剧》阿英编 1948
- 《圣女贞德 六场历史剧,附尾声》(英)肖伯纳(Shaw,B.)著;刘炳善译 1987
- 《武则天 四幕史剧》郭沫若编剧 1979
- 《郭沫若史剧论》田本相,杨景辉著 1985
- 《钢琴 2》王大立 2019
- 《上班族出走 90年代生涯新主张 事业与休息的平衡观》廖和敏著 1996
- 《一本书备考高考古诗词》王大绩 2017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3册》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 2019
- 《犯罪学》许桂敏著 2017
- 《中国鲁锦》王大海著 2019
-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王大来著 2019
- 《会议学与会议管理 第3版》向国敏著 2019
- 《英汉对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郭敏著 2018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7册》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