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民意学
民意学

民意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顺长,张风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01006525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
《民意学》目录
标签:民意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民意学的研究对象 1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二、民意及其广狭含义 4

三、民意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8

第二节 民意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8

一、民意学与哲学 9

二、民意学与社会学 10

三、民意学与心理学 11

四、民意学与社会心理学 11

五、民意学与政治学 12

六、民意学与其它相关科学 13

第三节 民意研究的作用与意义 13

一、推动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14

二、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14

四、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据 15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15

五、领导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工具 16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 16

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 16

第四节 民意学的研究方法 16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 17

二、坚持与相关科学研究相结合 17

三、坚持与群众相结合 17

四、坚持与实际相结合 18

第二章 民意要素 19

第一节 需要 19

一、什么是需要 19

二、需要的内容与分类 21

三、需要的强度 30

四、需要的层次 32

五、需要的特征 39

第二节 利益 43

一、什么是利益 43

二、利益的内容和分类 44

三、利益的层次 50

四、利益的特征 52

第三节 环境 54

一、什么是环境 54

二、自然环境 54

三、社会环境 56

四、环境的特征 59

一、社会实践及其主体 61

第一节 实践经验 61

第三章 民意方面 61

二、实践经验及其特征 63

三、实践经验的作用与意义 65

第二节 政治意向 66

一、社会政治及其本质 67

二、人民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与作用 68

三、人民的政治意向及其特征 69

第三节 生活需求 71

一、物质生活及其需求 72

二、文化生活及其需求 73

三、生活需求的特征 75

第四节 社会观念 77

一、社会意识 77

二、对社会问题的态度 82

第四章 民意层次 85

第一节 社会的阶级结构 85

一、社会结构及其特征 85

二、阶级、阶层及其党派 87

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特征 89

第二节 社会的层次结构 91

一、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91

二、民意学的社会分层 94

第三节 民意的层次结构 99

一、民意构成系统及其层次 100

二、民意构成单位及其层次 101

三、民意构成侧面及其层次 104

四、民意构成成分及其层次 107

第五章 民意表现 112

第一节 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 112

一、社会心理 112

二、社会意识形态 123

第二节 舆论 130

一、什么是舆论 130

二、舆论的形成 133

三、舆论的种类 134

四、舆论的形式 137

五、舆论的特征 144

六、舆论的作用 148

第三节 民意表现的集中形式与分散形式 151

一、民意表现的集中形式 151

二、民意表现的分散形式 153

第四节 民意表现的公开形式与潜在形式 155

一、民意表现的公开形式 155

二、民意表现的潜在形式 157

第六章 民意行为 159

第一节 行为及其特征 159

一、什么是行为 159

二、行为的特征 160

第二节 行为要素 162

一、主体因素 162

二、客观因素 165

一、什么是行为动机 168

第三节 行为动机 168

二、动机的可知性 169

第四节 行为方式 170

一、什么是行为方式 170

二、生产方式 171

三、生活方式 172

第五节 行为过程 176

一、计划 176

二、准备 177

三、实施 178

四、结果 179

第六节 行为种类 180

一、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180

二、自觉行为与不自觉行为 183

三、正当行为与不正当行为 185

第七章 民意特征 187

第一节 民意的信息特征 187

一、民意是一种综合信息 187

二、民意信息的特征 190

第二节 民意的系统特征 192

一、民意是一个复杂系统 192

二、民意系统的特征 193

第三节 民意的控制特征 197

一、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97

二、民意的可控制特征 198

第四节 民意的耗散结构 202

一、耗散结构及其特征 202

二、民意的耗散结构 204

一、突变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06

第五节 民意的突变机制 206

二、民意的突变机制 207

第六节 民意的协同趋势 210

一、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10

二、民意的协同趋势 211

第一节 民意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216

一、民意调查及其意义 216

第八章 民意调查 216

二、现代民意调查的特点 217

三、民意调查的基本要求 220

第二节 民意调查的种类和方法 222

一、民意调查的种类 222

二、民意调查的一般过程 227

三、民意调查的方法 229

第三节 普遍调查 230

一、普遍调查及其特征 230

二、普遍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231

第四节 典型调查 233

一、典型调查及其特征 233

二、典型的特征与种类 235

三、典型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240

第五节 抽样调查 242

一、抽样调查及其特征 242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和方法 245

第六节 问卷调查 248

一、问卷调查及其特征 248

二、问卷调查的种类 249

三、问卷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251

第七节 民意测验 257

一、民意测验及其特征 257

二、民意测验的种类和方法 258

三、民意测验的作用和要求 260

一、会议调查 262

第八节 民意调查的其它方法 262

二、资料调查 263

三、统计调查 264

四、蹲点调查 266

五、个别调查 267

六、侧面调查 267

第一节 民意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269

一、民意分析及其意义 269

第九章 民意分析与综合 269

二、民意综合及其意义 270

三、民意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271

四、民意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271

第二节 影响民意分析与综合确实性的因素 271

一、假象与错觉 272

二、偏见与成见 273

三、逆反心理与变态心理 278

第三节 民意的定性分析与综合 281

一、民意的定性分析及其特征 281

二、民意定性分析的种类和方法 282

三、民意的定性综合及其特征 284

四、民意定性综合的种类和方法 284

第四节 民意的定量分析与综合 285

一、民意的定量分析及其特征 285

二、民意定量分析的种类和方法 286

三、民意的定量综合及其特征 289

四、民意定量综合的种类和方法 290

一、民意的系统分析及其特征 291

第五节 民意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291

二、民意系统分析的种类和方法 292

三、民意的系统综合及其特征 293

四、民意系统综合的种类和方法 294

第六节 民意的逻辑分析与综合 295

一、民意的逻辑分析及其特征 295

二、民意逻辑分析的种类和方法 296

三、民意的逻辑综合及其特征 298

四、民意逻辑综合的种类和方法 299

一、模糊事物及其模糊性 301

第七节 民意的模糊分析与综合 301

二、模糊民意信息及其模糊性 303

三、民意的模糊分析及其特征 304

四、民意模糊分析的种类和方法 305

五、民意的模糊综合及其方法 309

第十章 民意预测 312

第一节 民意预测的特征和意义 312

一、民意预测及其构成要素 312

二、民意预测的特征 313

三、民意预测的意义 315

第二节 民意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18

一、对立统一规律及其理论 318

二、质量互变规律及其理论 318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理论 319

四、连续性理论 319

五、因果性理论 320

六、相似性理论 321

七、科学方法理论 322

一、民意预测的种类 324

第三节 民意预测的种类和程序 324

二、民意预测的一般程序 325

第四节 民意的调查预测 330

一、民意的调查预测及其方法 330

二、专家预测法 331

一、民意的逻辑预测及其方法 337

二、演绎法 337

第五节 民意的逻辑预测 337

三、归纳法 341

四、类推法 342

第十一章 社会意识及其矛盾运动 344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要素 344

一、社会意识的系统构成及其要素 344

二、国家意识 345

三、政党意识 348

四、个人意识 350

五、民意 351

一、社会意识的内部矛盾及其性质 352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352

二、国家意识与民意的矛盾 353

三、执政党意识与民意的矛盾 354

四、个人意识与民意的矛盾 356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作用及其机制 357

一、社会意识作用的二重性 357

二、社会意识作用的性质与机制 361

一、社会变革及其形式 362

第四节 社会变革与社会意识 362

二、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意识 365

三、社会变革与民意 367

第十二章 民意管理 371

第一节 民意的原始民主管理 371

一、原始社会的民意及其特征 371

二、民意的原始民主管理 373

一、奴隶社会的民意及其特征 377

第二节 民意的剥夺管理 377

二、民意的剥夺管理 379

第三节 民意的专制管理 382

一、封建社会的民意及其特征 382

二、民意的专制管理及其形式 384

第四节 民意的自由管理 389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意及其特征 389

二、民意的自由管理及其形式 391

第五节 民意的民主管理 39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意及其特征 395

二、民意的民主管理及其形式 398

第六节 民意引导 404

一、民意的协同发展及其引导 404

二、民意引导的途径和方法 405

第十三章 民意研究 408

第一节 原始民意研究 408

一、民意研究的原始形式 408

二、原始民意研究的特点 409

第二节 古代民意研究 410

一、民意研究的古代形式 410

二、古代民意研究的特征 417

第三节 现代民意研究 419

一、民意研究的现代形式 419

二、现代民意研究的特征 433

第四节 当代民意研究 435

一、当代国外民意研究 435

二、我国民意研究现状 437

第五节 民意研究的发展趋势 443

一、民意研究的社会化趋势 443

二、民意研究的制度化趋势 444

三、民意研究的科学化趋势 445

四、民意研究的网络化趋势 445

五、民意研究的学科化趋势 446

六、民意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449

后记 4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