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柔道
柔道

柔道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兆年,权德庆主编;国家体育总局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924828
  • 页数:6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柔道初、中、高各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教材。
《柔道》目录

目录 3

初级班 3

第一讲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与柔道训练 3

(一)生长发育的年龄阶段划分 3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3

(二)儿童少年的性征特点 4

二、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柔道训练 5

(三)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5

(一)儿童少年运动的执行体系的特点与柔道训练 5

(二)儿童少年运动的保障体系的特点与柔道训练 9

(三)儿童少年运动的调节体系的特点与柔道训练 13

三、女子生长发育特点与柔道训练 15

(一)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 15

(三)女子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16

(二)女子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 16

(四)月经期的柔道训练安排 19

(五)妊娠与运动 20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22

(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22

四、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与柔道训练 22

(三)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24

(四)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 24

(五)儿童少年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发展与年龄特征 25

(六)灵敏和柔韧的年龄变化 27

五、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29

(一)研究方法简介 29

(二)骨龄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30

(三)骨龄在预测成年身高中的应用 31

第二讲 柔道运动员技能的形成 33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33

一、运动技能及其生理本质 33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34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本质 34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36

(一)泛化阶段 36

(二)分化阶段 36

(三)巩固阶段 36

(一)训练的指导要点 37

(四)自动化阶段 37

三、训练的指导要点及运动技能提高的规律 37

(二)运动技能提高的规律 38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信号传递与处理 39

四、运动技能改进的理论与实践 39

(二)信息的贮存和运动技能的再现 40

(三)感官在形成运动技能中的作用 41

(四)大脑皮层机能状态与运动技能 42

(五)反馈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43

一、柔道运动中的按摩手法 46

(一)按摩的作用 46

第三讲 柔道运动中运动按摩的手法与急救方法 46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 48

(一)推摩 49

二、运动按摩的基本手法 49

(二)擦摩 49

(四)揉捏 50

(三)揉法 50

(五)搓 51

(七)叩打 51

(六)按压 51

(八)抖动 52

(九)运拉 52

(一)滚法 53

(二)弹筋(提弹) 53

三、治疗按摩的基本手法 53

(四)理筋(顺筋) 54

(三)分筋(拨筋) 54

(五)刮法 54

(六)切法 55

四、穴位按摩的基本手法 55

(一)点法 55

(二)掐法 55

(三)取穴法 56

(四)常用的按摩穴位 56

(五)取穴原则 58

五、身体各部位的按摩 58

(一)颈部按摩法 58

(三)手部按摩法 59

(四)腕关节按摩法 59

(二)腰背部按摩法 59

(六)肘关节按摩法 60

(五)前臂按摩法 60

(七)上臂及肩部按摩法 60

(八)足部及踝关节按摩法 61

(十)膝关节按摩法 61

(九)小腿按摩法 61

(一)脚部自我按摩法 62

(十一)大腿及髋关节按摩法 62

六、自我按摩 62

(十二)臀部按摩法 62

(四)大腿自我按摩法 63

(二)小腿自我按摩法 63

(三)膝关节自我按摩法 63

(五)臀部自我按摩法 63

(六)手、腕自我按摩法 64

(七)前臂自我按摩法 64

(八)上臂自我按摩法 64

(九)腰部自我按摩法 64

(十三)头部自我按摩法 65

(十)背部自我按摩法 65

(十一)胸部自我按摩法 65

(十二)腹部自我按摩法 65

(十五)全身自我按摩的顺序 66

(一)运动前按摩 66

七、按摩在柔道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66

(十四)颈部自我按摩法 66

(三)运动后按摩 68

(二)运动中按摩 68

八、柔道运动中损伤的现场急救 68

(一)休克的现场急救 68

(二)出血和止血 69

(三)绷带包扎法 70

(四)关节脱位的临时急救 71

(五)骨折及其临时固定 72

(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74

(七)药物疗法 75

(八)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76

第四讲 儿童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79

(一)心理发展概述 79

一、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与柔道运动 79

(二)柔道运动与心理发展 80

二、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 81

(一)少年运动员自我意识的特点 82

(二)少年运动员智力活动特点 84

(三)少年期情感的特点 85

(四)少年期意志的特点 85

(一)柔术的兴衰 87

第五讲 柔道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87

一、柔道概述 87

(二)讲道馆柔道的创建 88

(三)讲道馆柔道的发展 89

(四)柔道运动走向世界 89

(五)世界女子柔道运动的兴起 90

(一)旧中国时期的柔道概况 91

二、我国柔道运动的起步与发展 91

(二)我国柔道运动的起步 92

(三)我国柔道运动的发展与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94

三、教练员肩负的重任 96

一、身体训练 98

第六讲 儿童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训练 98

二、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99

(一)儿童少年时期的身体训练应注意全面发展 99

(三)在身体训练中应充分调动儿童少年训练的积极性 99

(二)把握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 99

(四)儿童少年基础阶段身体训练要有计划,循序渐进,注意安全 99

(一)速度 100

(五)加强医务监督 100

三、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 100

(二)力量 104

(三)耐力 108

(四)柔韧 111

(五)灵敏 113

一、柔道运动基本常识 117

(一)柔道礼节 117

第七讲 儿童少年柔道运动员基本技术及其教法 117

(二)柔道服 118

二、柔道基本技术 119

(一)安全倒地方法 119

(二)站立姿势 123

(三)手法 124

(四)步法 124

三、教学方法 125

(一)讲解和示范法 125

(二)练习法 126

(三)纠正错误法 127

第八讲 柔道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简介 129

一、柔道比赛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29

(一)场地 129

(二)设备 129

(一)报名和报到 130

(三)服装 130

(四)卫生规定 130

二、比赛程序及有关事宜 130

(二)称量体重 131

(四)比赛礼节 131

(五)比赛时间 131

(三)服装 131

(六)比赛进行中的有关规定 132

三、得分标准 133

四、禁止事项 133

(一)轻微违例行为将受到“指导”处罚 134

(四)极为严重违例行为将受到“取消比赛资格”处罚 135

(二)严重违例行为将受到“注意”处罚(没有时限) 135

(三)重大违例行为将受到“警告”处罚 135

五、裁判术语和竞赛用表格 136

(一)Special terms for Referee裁判术语 136

(二)竞赛用表格 137

一、儿童少年业余体校教学训练的目的任务 146

第九讲 柔道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46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47

(二)为优秀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 147

(三)培养群众体育活动技术骨干 148

二、柔道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48

(一)政治思想素质 148

(二)业务知识素质 149

(三)能力素质 151

(四)岗位职责与标准 152

中级班 157

一、肌肉工作的基本理论 157

第一讲 柔道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 157

(一)肌肉的配布规律 157

(二)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 158

(三)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 159

(四)确定原动肌的方法 160

(五)肌肉工作的特点 161

二、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 162

(一)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力学特征 162

(二)肌肉收缩过程中力的变化 163

(三)载荷对肌肉收缩力学特性的影响 164

(四)肌肉收缩功和功率 165

(五)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能对运动的影响 167

(六)肌肉收缩形式及其性质 168

三、肌肉工作的生物学特征 169

(一)肌肉的激活状态和收缩性 169

(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170

(三)肌肉的粘滞性 170

(四)肌肉的收缩形式 170

四、肌肉力量及其训练 174

(一)肌肉力量的概念 174

(二)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 174

(三)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 176

(四)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177

一、机体对运动刺激的基本反应规律 182

第二讲 柔道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82

(一)机体对运动刺激的基本反应形式 182

(二)小周期训练时训练效果的累积规律 183

二、专门性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84

(一)运动训练的本质:训练刺激——反应——适应 184

(二)运动训练的专门性以及生理学分析 185

(一)全面评价运动员的身体能力与个性特征 186

三、个体化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86

(二)注意分析不同群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性的差异 187

(三)注意分析运动训练中的性别差异 187

(二)超负荷原理在训练阶段中的应用 188

四、超负荷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88

(一)超负荷原理在训练课中的应用 188

(一)繁杂的训练内容与有限的训练时间和精力之间的矛盾 189

(二)身体素质发展与保持规律之间的矛盾 189

五、周期性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89

(二)训练课之间的恢复 190

(一)恢复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90

六、恢复性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90

(一)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互动角色 191

七、积极参与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91

(二)贯彻积极参与原则的主要考虑 192

(一)全面发展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93

(二)训练内容多样化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93

八、全面发展原理与训练内容多样化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93

九、渐进性、递减性、可逆性与持续性原理的生理学分析 194

(一)基本内涵 194

(二)生理学分析 195

第三讲 柔道运动中常见运动性伤病的防治 198

一、运动损伤概述 198

(一)运动损伤的机制及原因 198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200

(一)肌肉拉伤 201

二、肌肉损伤 201

(二)肌肉挫伤 202

(一)韧带的解剖与生理 204

三、韧带损伤 204

(二)发病机制 204

(三)韧带损伤的原因 204

(五)处理 205

四、关节脱位 205

(一)发病机制 205

(四)症状与体征 205

(三)处理 206

(二)症状与体征 206

(三)症状与体征 207

五、骨折 207

(一)发病机制 207

(二)骨折的种类 207

(四)处理 208

六、运动性疲劳性骨膜炎和疲劳性骨折 209

(一)损伤机制 209

(二)处理 209

(三)预防 209

(一)原因 210

七、脑震荡 210

(二)征象 210

(二)处理 211

八、运动医学的科学指导 212

(一)一般情况的检查、体力测定及科学训练 212

(二)运动员竞争心理的培养 212

(三)运动员肌腱、韧带与关节创伤的一般处理 212

(四)肌腱、韧带与关节创伤的急性处理 213

(一)康复训练的目的 215

九、伤后康复训练 215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 215

(四)康复训练后是否能参加训练的判断 216

(三)康复训练效果的判断及评定 216

十、运动性病症 217

(一)过度训练 217

(二)过度紧张 218

(三)晕厥 219

(四)运动性贫血 219

(五)运动性腹痛 220

(六)运动性血尿 221

(一)概述 223

第四讲 柔道训练的生物化学特点 223

一、柔道竞技能力的生化分析 223

(二)运动时人体的供能代谢与竞技能力 224

(一)柔道运动的供能代谢特点 229

二、柔道运动员供能系统训练的生化原则 229

(二)磷酸原供能系统训练与爆发力 231

(三)糖酵解供能系统与专项耐力 232

(四)有氧供能系统训练与竞技能力 234

三、影响柔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生化因素 234

(一)影响无氧代谢能力的因素 235

(二)影响有氧代谢能力的因素 236

(三)乳酸代谢与碱性饮料 239

(四)肌肉力量及提高措施 242

一、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测量 245

第五讲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245

(一)心理素质概述 245

(二)心理素质的测量 247

二、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254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 254

(二)心理训练的原则 255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 256

第六讲 柔道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263

一、柔道运动训练概述 263

(一)柔道运动训练的概念和特点 263

(二)柔道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265

(三)柔道运动训练的内容和手段 266

二、柔道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269

(一)柔道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科学训练 269

(二)柔道运动训练的适应原理 270

(三)柔道运动训练的负荷、疲劳和恢复原理 272

三、柔道运动训练原则 280

(一)专项训练核心化原则 280

(二)系统不间断性原则 281

(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一体化原则 282

(四)周期性原则 283

(五)大运动负荷原则 284

(六)区别对待原则 285

(一)实践、科学与科学研究 287

一、柔道运动科学研究概述 287

第七讲 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87

(二)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288

(三)柔道运动训练中进行科学研究的意义 289

(四)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91

(一)选题阶段 292

二、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292

(二)计划阶段 295

(三)实施阶段 297

三、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方法 298

(四)总结阶段 298

(一)文献资料法 299

(二)观察法 301

(三)实验法 304

(四)调查法 306

四、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报告 308

(一)科研论文的概念、特点与类型 308

(二)理科性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309

(三)文科性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310

(五)论文的报告 311

(四)科研论文写作的步骤 311

第八讲 柔道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 313

一、制定训练计划的意义 313

二、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 313

三、制定训练计划的基本程序 314

四、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315

(一)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 315

(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316

(一)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依据及训练过程的具体安排 318

(二)年度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318

五、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 318

(三)全年训练内容大纲 321

(四)训练周期的划分及任务 321

六、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 327

(一)制定阶段训练计划的依据 327

(二)阶段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327

(三)阶段训练计划负荷的安排 327

(一)周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 329

(二)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329

七、周训练计划的制定 329

(二)训练课的类型 332

八、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332

(一)制定课训练计划的依据 332

(三)课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333

(一)认真备课,全身心投入训练 335

九、怎样上好一堂技术训练课 335

(二)写好教案,上好课 336

第九讲 柔道运动员技、战术风格的形成与培养 338

一、培养中国柔道运动独特的技术风格 338

二、技术风格培养过程中的训练安排 341

三、在培养柔道运动技术风格中应注意的问题 343

第十讲 柔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训练 346

一、柔道运动素质 346

二、发展柔道运动素质的意义 346

三、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 347

(一)力量素质训练 348

四、柔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训练 348

(二)速度素质训练 353

(三)耐力素质训练 354

(四)柔韧素质训练 356

(五)灵敏素质训练 358

(六)协调能力训练 359

(七)“跤感”与“跤劲”的训练 360

五、柔道运动素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61

(八)运动素质的综合性和转移性 361

二、从比赛中看运动员的思想作风 365

第十一讲 柔道比赛与训练 365

一、比赛与训练的关系 365

三、从比赛中看运动员的技术发挥 367

(二)体能在比赛中的作用 367

(一)运动员个人得意技的设计 367

(三)速度、力量在比赛中的作用 368

四、从比赛中看运动员的战术运用 368

五、从比赛中看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369

六、从比赛中看运动员对规则的掌握 370

(一)消极 371

(二)违例 371

七、正确对待胜负,善于总结经验 372

(三)犯规 372

八、柔道比赛常用的几种竞赛制度 373

(一)双复活赛制 373

(二)全复活赛制 377

(三)循环赛制 384

第十二讲 柔道运动员选材的理论与方法 387

一、柔道运动员选材的目的任务 387

(二)鉴别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程度 388

(一)获取儿童少年运动员现实状态的各种信息 388

(三)判断运动员未来发展的潜力 390

二、柔道运动员选材指标的确定 390

(一)依据柔道运动项目的特点确定选材指标 391

(二)依据运动能力的遗传特征确定选材指标 391

(三)确定选材指标的原则 394

(四)筛选指标的基本程序 395

三、柔道运动员选材的内容和测量指标的测量方法 395

(二)柔道运动员选材测量指标的测量方法 396

(一)柔道运动员选材的内容 396

四、柔道运动员选材标准的制定 408

(一)选择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 408

(二)制定各单项指标的评分方法 409

(三)制定综合评价的等级标准 410

第十三讲 柔道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 413

一、柔道应用技能的特点 413

二、柔道应用技能的时机与把握 413

三、柔道应用技术的训练原则 414

四、柔道应用技术的训练方法 414

五、当前常见的应用技术 415

(一)主要投技技术 415

(二)主要连络技术(战术) 425

一、身体素质的测试与评定 433

高级班 433

第一讲 柔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学评定 433

(一)力量素质测试 434

(二)速度素质测试 435

(三)灵敏素质测试 437

(四)柔韧素质测试 439

(五)平衡素质测试 440

(六)协调素质测验 440

(七)耐力素质测验 441

二、心率的测定与评价 446

(一)心率测定的目的意义 447

(二)影响心率测试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448

(一)研究运动实践中出现的生理和病理问题 451

第二讲 柔道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及营养特点 451

一、运动医务监督概论 451

(二)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评定 452

(四)研究伤病后的运动训练安排 453

(三)运动性伤病的防治 453

(五)运动卫生 453

(一)体格检查的目的 454

(七)加强消除疲劳的研究 454

(六)运动员选材问题 454

(八)特殊柔道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及组织方法 454

二、柔道运动员的体格检查 454

三、体格检查的内容 455

(二)体表和肌肉骨骼系统 455

(二)柔道运动员体格检查与一般人健康检查的不同点 455

(一)一般史和运动史 455

(三)人体测量 455

(一)心功能运动试验的目的 456

(四)内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检查 456

(五)各年龄组体格检查的重点 456

四、心功能运动试验 456

(二)常用心功能试验方法及其评价 457

五、活动平板(跑台)运动试验 458

(一)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组成环节 458

(二)活动平板常用心功能试验方法及其评价 459

(三)功率自行车优势 459

(四)活动平板优势 460

(五)RPE“自认的因素分级表” 460

(六)运动强度评定法 460

六、心电图检查 461

(二)柔道运动员心电图的改变 462

七、肺功能(气体代谢) 462

(二)用力肺活量(FVC) 462

(一)柔道运动员心电图的变化 462

(一)肺活量(VC) 462

八、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 463

(一)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基本内涵 463

(三)最大通气量(MVV) 463

(三)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基础 464

(二)科学选材的任务 464

(四)选材的方法 466

(五)奥运项目柔道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 466

(六)选材的步骤 466

(七)选育、结合是提高选材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468

(一)运动队医疗保健工作的内容 468

九、运动队医疗保健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468

(二)队医的工作方法 469

(三)竞赛医学服务 470

(四)现场急救技术 470

(五)医疗保健药箱 471

十、柔道运动员运动营养的特点 472

(一)柔道运动员运动营养的重要意义及工作内容 472

(二)柔道运动员合理营养的作用 472

(四)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473

(三)影响运动能力下降的营养因素 473

(五)柔道运动员控制体重的医学问题 474

(一)血红蛋白(Hb) 480

第三讲 柔道运动的生物化学评定与反兴奋剂使用 480

一、柔道运动的生物化学评定 480

(二)血乳酸 483

(三)血尿素 485

(五)血清肌酸激酶(CK) 487

(四)体液pH 487

(六)血睾酮/皮质醇比值 488

(七)血清ALT(GPT)、AST(GOT) 489

(八)尿蛋白 490

(九)尿胆原 491

(十)尿肌酐系数 491

(十一)生化评定的作用 492

二、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使用 495

(一)兴奋剂使用的概念 495

(二)兴奋剂使用的历史概况及分类 495

(三)合成类固醇 496

(四)肽类激素 498

(五)反兴奋剂措施 499

附:国际柔联关于兴奋剂检查规则 500

第四讲 柔道运动训练效果的统计分析 504

一、柔道训练效果指标的确定 504

(一)柔道训练效果反馈信息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505

(二)柔道训练效果数量化特征 505

(三)柔道训练效果指标的科学选择 506

二、描述柔道训练效果的主要统计量 506

(一)平均数 506

(二)标准差 507

(三)变异系数 510

(一)柔道训练效果动态分析方法 511

三、柔道训练效果动态分析 511

(二)柔道训练效果动态分析图表的绘制 511

四、统计检验在柔道训练中的应用 514

(一)t检验的原理 514

(二)检验在柔道训练中的应用 515

(一)柔道比赛中的一般心理特点 523

一、柔道比赛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523

第五讲 柔道运动员比赛的心理状态与调整 523

(二)影响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心理因素 525

(二)赛前的心理准备 527

(一)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527

二、柔道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准备 527

(一)运动员赛中的情绪调控 532

三、柔道运动员赛中情绪及心理战术的运用 532

(二)比赛心理战术的运用 535

(二)赛后的心理调整 537

(一)运动员赛后的心理状态 537

四、柔道运动员赛后的心理调整 537

(一)人体受力分析 540

一、柔道运动中的受力分析及平衡 540

第六讲 柔道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540

(二)人体重心 543

(三)柔道运动中的平衡及稳定性特征 547

(一)动量定理在柔道运动中的应用 550

二、柔道运动中的动力学原理 550

(二)柔道运动中的旋转运动 552

第七讲 柔道运动训练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556

一、系统论、信息处、控制论与柔道运动训练 556

(一)柔道运动训练系统 557

(二)柔道运动训练与信息论 559

二、柔道运动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561

(三)柔道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 561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多年训练任务及控制 562

(三)高水平训练阶段的任务与控制 563

(二)专项提高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与控制 563

(二)竞赛期 564

(一)准备期 564

三、柔道运动训练大周期的调控 564

(三)休整期 564

(一)竞技状态的概念与形成的过程 565

四、柔道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及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 565

(二)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概念与意义 566

(三)赛前竞技状态的诊断 567

(四)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内容与方法 567

第八讲 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570

一、柔道运动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570

(一)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570

(二)我国柔道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对策 571

二、柔道运动科学研究中的学习、继承、创新与发展 572

(一)柔道运动科学研究中的学习与继承 572

(二)柔道运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和发展 572

三、柔道运动科研论文的评价、报告与答辩 573

(一)柔道运动科研论文的评价 573

(二)柔道运动科研论文的报告 574

(三)柔道运动科研论文的答辩 575

(一)柔道运动训练实践与科研意识 575

四、柔道运动训练中科研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575

(二)创意思维与柔道运动科学研究 576

第九讲 世界柔道运动发展趋势 579

一、世界柔道运动发展的趋势 579

(一)积极进攻是当前柔道运动发展的主流 579

(二)注重发展提高综合比赛能力 580

(三)重视发展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580

(四)柔道竞技水平普遍提高且水平接近,竞争日趋激烈 580

(五)柔道运动技、战术发展特点 581

二、柔道运动今后训练的主要方向 582

(一)坚持完善和发展我国柔道的风格与打法 583

(二)坚持在训练中体现“进攻”这个核心 583

(四)不断地改革与创造新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 584

(三)训练中要突出发展运动员的个性和特点 584

(六)重视不断地培养运动员学会积极的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584

(五)要注重气势和作风的培养 584

三、对2000~2004年世界柔道运动发展格局的预测和我国柔道运动发展的对策 585

(一)世界柔道运动发展的格局 585

(二)我国柔道运动发展的对策 586

第十讲 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588

一、赛前训练的各项准备工作 588

(一)思想、精神、心理的准备 588

(二)训练方面的准备 589

(三)科研、医务监督方面的准备 589

(四)后勤及物质等方面的准备 591

二、赛前训练安排及竞技状态的培养与评定 591

(一)赛前训练阶段安排的依据 591

(二)赛前训练阶段的划分及安排 591

(三)赛前训练的主要内容与负荷 593

(四)竞技状态的形成与评定 593

(一)赛前训练应根据个人的特点 595

三、培养竞技状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95

(二)关于模拟训练 596

(三)赛前训练应突出针对性,强化“得意技” 597

(四)赛前训练应注意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意识和比赛的能力 598

(五)赛前训练应重视和加强心理训练 598

第十一讲 高水平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602

一、女子柔道运动发展的简况 602

(一)女子柔道运动开展晚、发展快 602

(二)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登上柔坛就出手不凡 602

二、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的一般情况 603

(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一般思想作风和心理特点 603

(二)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特点 603

三、高水平女子柔道运动员训练的特点 604

(一)用哲学思想指导训练 604

(二)教练员的训练观念在转变 605

(三)随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是训练的灵魂 606

(四)注意选材,早期专项化 607

(五)训练方法的男性化 608

(六)量大、强度大 609

(七)注意综合能力训练 609

(八)从严要求 611

第十二讲 高水平柔道运动队伍的科学管理 615

一、高水平柔道运动队思想教育重点 616

(一)爱国主义精神与祖国培养意识教育 617

(二)艰苦朴素作风教育 617

(三)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617

(四)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618

(五)正确对待荣誉与奖励 618

二、加强高水平柔道运动队伍的建设 618

(一)建立正确的运动队目标 619

(二)建立良好的运动队队风 620

(三)树立刻苦训练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621

(四)开展多种多样体现思想性与娱乐性、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业余活动 6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