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唐诗史  下
唐诗史  下

唐诗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总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432100X
  • 页数:600 页
图书介绍:
《唐诗史 下》目录
标签:唐诗

下册目录 3

第四编 激荡回旋——扭变期(公元756—804年) 3

绪言 社会秩序的重创与写实思潮的兴起 3

第一章 转折与变创:杜甫的思想与创作 12

第一节 紧贴时代的人生历程与心态衍进 13

第二节 写实原则的实践与浓烈神情的传导 28

第三节 表现功能的新扩展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41

第四节 艺术时空关系的重组与律诗美学结构的奠建 51

第五节 诗世界的集大成与新开创 62

第二章 讽时与复古:元结及《箧中集》诗人 68

第一节 写实:社会景观的另一面 69

第二节 讽时:批判现实的倾向性 76

第三节 复古:政教说倡扬与质朴化表现 81

第三章 大历:回旋中的衍进 88

第一节 汇聚都城的才子与游历江南的逸士 89

第二节 暗淡的人生与矛盾的心态 95

第三节 昇平气象与精雅诗风的回味 107

第四节 质文统一与情景交融的进程 118

第四章 贞元:承接中的变异 129

第一节 时代风尚的多重承受 130

第二节 审美情调的奇诞变奏 144

第三节 创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153

结语 社会思想的深刻性与艺术流程的过渡性 159

第五编 众派争流——繁盛期(公元805—859年) 165

绪言 政治图变氛围中的文学革新精神 165

第一章 诗歌体派的纷呈递现与创作倾向的多源竞变 174

第一节 “元和诗变”的思想内涵与表现特征 175

第二节 文体革新的深层衍化与多向发展 185

第三节 诗美创造的变态表现与延展过程 196

第二章 极端化表现之一:韩孟诗派的创新思想与险怪追求 207

第一节 诗人群体组合的时代条件与心理基础 208

第二节 审美时尚与诗史进程的联结与交汇 214

第三节 儒释思想的转换与诗文观念的分流 222

第四节 笔补造化的心性扩张与以文为诗的体格变异 236

第三章 极端化表现之二:元白诗派的功利思想与通俗追求 249

第一节 张、王:尚实求俗诗风之先导 250

第二节 元、白:功利性文学观念的极端化发展 261

第三节 元、白:通俗化表现形式的大规模实验 277

第四节 元、白:感伤情怀及诗美表现的另一面 285

第五节 通俗诗风的广泛影响 294

第四章 哲思与苦闷:刘禹锡、柳宗元的豪情悲慨 302

第一节 刘禹锡:雄豪之概与清峻之美 303

第二节 柳宗元:酸楚心境与淡泊诗境 321

第三节 刘、柳异同:政途同道与诗风异趣 345

第五章 瘦影与寒吟:贾岛、姚合的狭小视界 349

第一节 走向诗国的时代人生背景 351

第二节 寒狭精密的情景意象构织 358

第三节 垂范久远的心灵休憩港湾 367

第六章 诗律的整密与诗境的拓展:许浑、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唯美倾向 371

第一节 抑郁心理与怀旧意绪 373

第二节 近体诗律的精熟极境 386

第三节 诗境诗风的异态并呈 396

第四节 元和体派的偏承与审美形态的变复 406

结语 美的变形与重构 415

绪言 末世的衰乱氛围与文人的消沉心态 421

第六编 俗艳余波——衰微期(公元860—907年) 421

第一章 余波之一:指陈时弊与空言明道 426

第一节 乱世经历中的忧患意识 427

第二节 社会阴暗面的讥讽与揭示 430

第三节 政教思想渊源与浅俗表现范式的沿承与发展 440

第二章 余波之二:沉湎声色与艳情描绘 447

第一节 衰乱时势的洞察与哀挽 448

第二节 逸乐时风的折射与追寻 455

第三节 轻艳柔婉的体格与风韵 461

第三章 余波之三:避世心理与淡漠情境 468

第一节 避世隐逸的人生归宿与心理感受 469

第二节 淡漠情境的表现及其平庸化趋向 474

第三节 艺术品味理论的兴起 481

结语 唐诗审美的蜕变:雄强风骨的衰靡与虚玄神韵的替兴 490

末编 颓风流衍——五代时期(公元908—959年) 497

绪言 总体崩裂的政局与局部偏安的文坛 497

第一章 诗坛构成:文人群落与诗体衰敝 501

第一节 逸乐生活环境与西蜀文人群落的形成 501

第二节 幽微惆怅意绪中的江南文人群落 504

第三节 文人性质、文学功能与诗体衰敝 507

第二章 文学思想:道德论的虚落与逸乐观的复现 513

第一节 治统的紊乱与道统的衰落 514

第二节 政教文学观念的虚庸化 517

第三节 逸乐观念的倡扬及其主情内涵 520

第三章 创作倾向:浮艳、冷寂与琐屑程式 525

第一节 浮艳诗风与细婉情思 526

第二节 散淡情怀与冷寂诗境 531

第三节 酬唱师承与琐屑程式 536

结语 唐末之颓衍与宋初之过渡 541

附录 545

唐诗发展阶段及大事简表 545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 582

后记 5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