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章 时代背景 5
第三章 家庭环境 15
(1)家乡与家世 15
(2)出生 17
(3)父母 17
(4)兄弟姊妹 20
(5)读书环境 24
第四章 读书与应考 35
(1)入京与中举 36
(2)师事曾国藩 36
(3)读书方法 37
(4)志向 41
(5)丁未科进士 45
第五章 帮办团练与参加曾国藩幕府 55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 55
(二)帮办团练 57
(三)加入曾国藩幕府 66
(1)曾国藩与湘军 67
(2)初入幕府 68
(3)辞幕 78
(4)再入湘军幕府 80
(1)上海乞师 91
(一)淮军的成立 91
第六章 淮军平吴 91
(2)保举江苏巡抚 95
(3)淮军的编组 96
(二)鸿章在上海的初步军政设施 104
(1)轮舟运兵 104
(2)军事设施 112
(3)筹饷 116
(4)外交与常胜军 120
(5)吏治 123
(三)上海防卫战 141
(1)第一次胜仗——虹桥之捷 142
(2)北新泾之战 144
(3)四江口大捷 146
(4)实授江苏巡抚 147
(5)克复太仓州 148
(5)昆新之捷 149
(四)淮军规复吴疆 154
(1)规复苏州 154
(2)苏州杀降 159
(3)洪秀全的狂妄 163
(4)规复常州 164
(5)继室赵夫人 166
(6)克嘉兴与程学启之死 168
(7)克复常州 169
(8)遣散常胜军 171
(9)助攻金陵 173
(10)金陵克复 177
(11)裁兵 180
(五)善後工作 190
(1)垦荒与减赋 190
(2)苏松太道丁日昌 191
(3)监临乡试 192
(4)淮军援闽 195
第七章 剿捻 199
(一)曾国藩剿捻 199
(1)捻的起源 199
(3)署理两江总督 200
(2)曾国藩督师 200
(4)守河防运 211
(5)走马换将 214
(二)剿平东捻 218
(1)鸿章督师剿捻 218
(2)尹隆河之役 221
(3)山东运防之失 224
(4)倒守运河 226
(5)潍河失守 229
(6)不罢运防 230
(7)东捻消灭 234
(三)剿平西捻 240
(1)济宁危机 241
(2)难缠的西捻 245
(3)圈筑运防 248
(4)限期剿灭 251
(5)张总愚的末路 256
(6)李左之争 259
(7)淮军以振奋胜 260
(8)拚命做官 261
第八章 湖广总督 267
(1)入觐与返乡 267
(2)裁军 271
(3)入川办案 273
(4)援黔与援陕 274
(5)带军赴直隶 277
(6)调督直隶 280
第九章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287
(一)同治时代 287
(1)接任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 287
(2)五十寿辰 295
(3)曾国藩去世 298
(4)踏实办事 300
(5)武英殿大学士 301
(6)驻陕铭军 301
(7)同治亲政 302
(9)昭庆之卒 304
(8)天津新城 304
(10)水患与隐忧 305
(11)台湾事件 306
(12)停办园工 308
(13)文华殿大学士 310
(14)同治帝驾崩 310
(二)光绪前期 318
(1)屯田与筑城 318
(2)盛军溃变 320
(3)晋豫旱灾 322
(4)候审公所 324
(5)裁军 325
(6)津海关道 326
(7)考察将领 326
(8)母亲八旬大寿 328
(9)陵差 328
(10)结纳张佩纶 329
(11)停发候补人员 330
(12)郭松林与丁寿昌 331
(13)荐医治太后疾 332
(14)李鹤章与沈桂芬之卒 332
(15)左宗棠入直军机 333
(16)庐州府志 334
(18)慈安太后暴崩 335
(17)被劾俨然帝制 335
(19)直隶河工 336
(20)周馥 337
(21)六十寿辰 338
(三)丁忧与复出 344
(1)太夫人病故 344
(2)朝廷强起视事 345
(3)瀚章议处 348
(4)营葬 349
(5)回北洋大臣署任 350
(6)署理直隶总督 351
(7)军机大臣全换 351
(8)梁鼎芬劾李鸿章可杀 353
(四)复授直督 357
(1)入觐与谒商醇王 358
(2)经述与经方 359
(3)庐州府志 360
(4)李蕴章 361
(5)亲政与训政 362
(6)西陵陵差 364
(7)畿辅通志 365
(8)瀚章出任漕运总督 367
(9)爱女嫁与张佩纶 367
(10)吴汝纶主持莲池书院 369
(11)赏用紫缰 370
(12)王闿运与李桓 372
(13)瀚章调任湖广总督 373
(14)东陵陵差 374
(15)曾纪泽之死 375
(16)经畬成进士 377
(17)凤章去世 377
(18)水灾 378
(19)经方出使日本 379
(20)曾国筌病卒 379
(21)醇王之死与庆王掌权 380
(22)西席范当世 381
(23)热河教匪 382
(24)七十大寿 383
(25)幼子经进之殇 385
(26)赵夫人之死 386
(27)十九年的水灾 388
(28)永定河工 390
(29)赏戴三眼花翎 391
(30)中山先生上书鸿章 392
(31)中日之战 393
(32)入阁办事 393
第十章 同光自强运动 405
(一)自强运动的由来与思想 405
(1)自强第一步 406
(2)鸿章上恭王书 407
(3)三千年大变局 409
(4)防范日本 411
(二)练兵与制器 413
(1)改练洋枪 414
(2)购用炸炮 416
(3)炸弹三局 417
(4)湘军的比较 418
(5)制器之器 419
(6)论自强 420
(7)江南制造局 421
(8)宁局与津局 424
(10)外籍教练 425
(11)派官弁赴德学习 425
(9)练兵与制器之关系 425
(12)天津武备学堂 426
(三)方言馆与留学遣使 429
(1)外国语言文字学馆 429
(2)幼童留学美国 430
(3)留欧学生 432
(4)遣使的建议 434
(5)郭嵩焘使英 435
(6)鸿章推荐使节人选 438
(四)工业 451
(1)造船工业 452
(2)矿冶工业 453
(3)纺织工业 455
(五)交通 458
(1)轮船招商局 459
(2)铁路 462
(3)电报 469
(4)邮政 472
(六)北洋海军 477
(1)马尾船政局 477
(2)筹议海防 478
(3)订造铁甲船 480
(4)天津水师学堂 481
(5)旅顺船坞 481
(6)海军事务衙门 483
(7)三海工程费 484
(8)水师章程 485
(9)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 485
(10)琅威理辞职风波 489
(11)停购船械 491
(12)校阅海军 493
(七)自强运动之检讨 497
(1)梁启超评李鸿章 497
(2)鸿章论自强运动难有成效 498
(3)自强新政的缺点 499
第十一章 外交事务 503
(一)鸿章的外交生涯 503
(2)曾国藩查办教案 504
(1)教案的发生 504
(二)天津教案 504
(3)鸿章接办教案 505
(三)中日通商 507
(1)日本倡议通商 507
(2)鸿章与伊达宗城的谈判 509
(3)中日通商条约 509
(四)台湾事件 511
(1)琉民被生番劫杀 511
(2)鸿章与柳原前光的辩论 512
(3)中日台湾事件专约 512
(五)华工问题 514
(2)中秘谈判 515
(1)秘鲁遣使来华 515
(六)烟台条约 517
(1)马加理案 517
(2)烟台会议 518
(3)烟台条约 520
(4)驻英使臣郭嵩焘 522
(七)朝鲜问题 527
(1)江华岛事件 527
(2)日灭琉球与清对韩政策 529
(3)壬午事变 531
(4)甲申事变 533
(5)巨文岛问题 536
(6)袁世凯继任商务委员 538
(7)德尼与韩遣使问题 539
(8)袁世凯留任 541
(9)贷款问题 546
(八)与罗马教廷的交涉 553
第十二章 中法战争 557
(1)法迫越南订约 557
(2)鸿章倾向求和 558
(3)李福简约 560
(4)谅山冲突 562
(5)派曾国筌议和 566
(6)福州之战 567
(7)封锁台湾 569
(8)和议试探 570
(9)谅山之战 571
(10)中法天津条约 574
第十三章 中日甲午战争 579
(一)东学党之乱与中日战争的酝酿 579
(1)东学党的起源与作乱 579
(2)中日出兵 580
(3)撤兵之争 583
(4)日提改革韩政要求 584
(5)英俄调停 587
(6)北洋实力 589
(7)日本提出最後通牒 592
(8)清廷主战 593
(二)甲午之战与马关议和 598
(1)丰岛海战及成欢之战 598
(2)中日宣战 599
(3)中国陆海军的实力 601
(4)平壤之战与大东沟海战 603
(5)联俄与英使调停 607
(6)辽东溃败与海军覆灭 610
(7)马关议和 619
(三)马关条约与三国干涉还辽 640
(1)马关条约的内容 640
(2)梁启超评鸿章应负的责任 642
(3)和约的互换 644
(4)台湾交割 645
(5)三国干涉还辽的经过 648
第十四章 中俄密约与环游世界 659
(1)王之春使俄 659
(2)改派李鸿章为庆贺专使 662
(3)随员 664
(4)启程 668
(5)抵俄与东三省铁河问题 670
(6)中俄密约的交涉 672
(7)游历德荷比法 680
(8)东省铁路合同 685
(9)游历英美 689
(10)返国覆命 699
第十五章 总署大臣 709
(1)总署行走 709
(2)罚俸一年 709
(3)与列强交涉 710
(4)购屋 713
(5)编辑奏疏 714
(6)不辞劳瘁 715
(7)交涉借款 717
(8)俄使吴王访华 717
(9)吴汝纶赞美鸿章 720
(10)鸿章在总署的地位 722
(11)德占胶州湾 723
(12)鸿章向俄求助 726
(13)俄占旅顺 728
(14)俄德相通 730
(15)联英日之论 733
(16)康有为谈变法 735
(17)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737
(18)汇丰借款 738
(19)中俄旅顺大连租借条约 740
(20)法租广州湾 741
(21)英租威海卫、九龙半岛 742
(22)日本以福建为其势力范围 745
(23)德亲王亨利访华 746
(24)下诏定国是与翁同龢被黜 747
(25)京师大学堂 751
(26)离开总署 754
第十六章 勘查黄河与考察商务 765
(1)戊戌政变 765
(2)履勘黄河 768
(3)论教育与人才 776
(4)中日联盟的传闻 777
(5)长兄瀚章去世 778
(6)发行石印奏议 782
(7)商务大臣 784
(1)荣禄的推荐 789
第十七章 两广总督 789
(2)缉拿康梁 790
(3)接任两广总督 793
(4)己亥建储 793
(5)铲平康墓 797
(6)鼓铸铜元 799
(7)十三次京察优叙 800
(8)防盗与商务 800
(9)义和团蔓延直隶 802
(10)命鸿章北上 807
(11)国父策划在广州与鸿章联合起义 808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与辛丑和约 813
(1)对外宣战 813
(2)东南互保 815
(3)调补直督 819
(4)离粤抵沪 820
(5)全权大臣 827
(6)联军入京 828
(7)离沪抵津 834
(8)到达北京 838
(9)英德协定 840
(10)瓦帅拒见 841
(11)周馥调补直藩 844
(12)访瓦德西 845
(13)董福祥革职 848
(14)和约大纲与李张歧见 850
(15)奉天交地暂且约章 854
(16)下诏变法 856
(17)惩处祸首 857
(18)襄助人员 860
(19)东三省交收交涉 862
(20)赔款商议 873
(21)督办政务处 878
(22)外务部 880
(23)李、张意气之争 883
(24)俄约议论 884
(25)和约定议 891
(26)俄提新条约 896
(27)病危去世 899
(28)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 903
(29)清廷褒扬李鸿章 905
第十九章 各家对李鸿章的观感与评论 925
(1)挽联 925
(2)挽诗、感怀诗 926
(3)祭文 929
(4)梁启超论李鸿章 931
(5)德富苏峰论李鸿章 933
(6)辜鸿铭与容闳评李鸿章 936
(7)吴永记述鸿章言行 937
(8)陈夔龙论李鸿章 940
(10)胡思敬评论鸿章 943
(9)柴萼记鸿章轶事 943
(11)梁士诒的观感 944
(12)吴汝纶作李文忠公神道碑 945
(13)朱孔彰的评论 946
(14)清史李鸿章传 947
(15)费敬仲的严格批评 948
(16)从商务思想去探讨 949
(17)蒋廷黼的推崇 951
(18)王芸生的评论 952
(19)萧一山谈鸿章 953
(20)西人李鸿章传的评述 953
(21)作者的析评 956
- 《新传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创作室作品集 范治斌》汪为胜主编 2013
- 《新传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创作室作品集 何南燕》汪为胜主编 2013
- 《金融人物新传 4 美联储“小雇员” “欧元之父”蒙代尔》江晓美著 2011
- 《丰子恺护生画新传》丁秀娟著 2014
- 《新传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创作室作品集 邢庆仁》汪为胜主编 2013
- 《宋子文新传 中国的汉密尔顿 两朝“国舅”世界首富》陈廷一著 2013
-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李良荣主编;陆晔,周葆华副主编 2013
- 《新传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创作室作品集 任保忠》汪为胜主编 2013
- 《新传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创作室作品集 唐秀铃》汪为胜主编 2013
- 《新传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创作室作品集 石晓》汪为胜主编 2013
- 《文海泛舟》文柳川,康仙舟著 2002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台湾》《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委会编 2019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林龙山著 2016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
- 《上海市订购苏联情报出版物联合目录与索引 1983》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