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开国,唐赤蓉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596550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对道德的重视和人的觉醒两方面为主线,全方位的揭示了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目录

目录 1

序 潘富恩 1

前言 1

第一章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 1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经济进步 1

第二节 礼崩乐坏的政治动荡 5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10

第四节 社会变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3

1.和而不同的开明政治 14

2.舆论开放的言论自由 21

第五节 春秋思想文化的转变 23

第二章 对传统天命论的怀疑与否定 26

第一节 夏商周至春秋的天命观 26

1.三代的文化官 27

2.三代的天命观 30

3.春秋时期的天命观 35

第二节 春秋时期对传统天命观的怀疑与否定 38

1.《诗经》《尚书》中的反映 38

2.《左传》《国语》对天命的怀疑与否定 44

1)天与人的二分化 44

2)神灵之天与自然之天的二分化 48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预占 57

第一节 从天方面的诸预占 58

1.龟卜 58

1)龟卜与筮占 59

2)龟卜的主要内容 60

2.星象、神怪诸预占 67

1)神怪的预占 67

2)星象的预占 69

3)历数的预占 71

4)望气的预占 72

1.从人的相貌的预占 74

第二节 从人方面的诸预占 74

1)长相的预占 75

2)面部表情的预占 76

3)美女祸害论 77

2.从人语言的预占 80

1)声音的预占 80

2)语言是否适当的预占 80

3)赋诗的预占 83

4)童谣之类的预占 84

5)名字的预占 85

3.从人的行为举止进行预占 87

4.据梦进行的预占 90

1)天神之梦 91

2)祖先神之梦 92

3)鬼神之梦 93

4)各种怪变之梦 94

第三节 预占中包含的人文、理性因素 95

1.古代预占发展的新阶段 96

2.道德在预占中的作用 97

3.政治在预占中的作用 100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易》 104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周易》 104

1.《易经》在春秋时期存在的大略 105

2.与今本《易经》的比较 108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易》筮 115

1.用所筮得本卦进行的预占 116

2.一爻变的预占 117

3.数爻变的预占 124

4.易数八的问题 131

第三节 《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138

1.《易》筮对占卜的影响 138

2.《易传》形成的直接准备 140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诗》 148

第一节 《诗经》在春秋时期的概况 148

1.春秋时期所见《诗经》的概略 149

2.春秋时期所见佚诗考辨 154

3.与三百篇之异同 156

4.三百篇的最后定型 163

5.《诗经》的来源与性质 164

第二节 《诗》在春秋的运用与作用 167

1.礼聘会盟的用《诗》 168

2.赋《诗》言志 175

3.断章取义 179

4.《诗经》的作用 182

1.《尚书》的来源与性质 186

第一节 《尚书》在春秋时期的大略 186

第六章 《尚书》与其他典籍 186

2.《尚书》通行的大略 188

3.引用《尚书》的具体分析 190

4.《尚书》与《诗经》同为春秋的重要经典 198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众多文化典籍与谚语 199

1.众多的文化典籍 200

2.谚语之类的流行 204

第三节 孔子与春秋时期的文化典籍 207

1.孔子与《周易》 207

2.孔子与《诗经》 209

1)春秋各国是否有不同的《诗经》 209

2)孔子未有删定《诗经》 211

3.孔子与《尚书》 218

第七章 春秋时期的礼论 221

第一节 礼观念的重大变化 221

1.春秋以前的礼观念 222

2.春秋时期的礼观念 225

1)尊卑上下的等级之分 225

2)礼数与等差 229

第二节 对礼的人文理性认识 233

1.礼的道德意义 233

1)礼为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 236

2.礼的政治价值与作用 236

2)礼为国之基 238

3)人无礼不立 240

3.礼与吉凶祸福 242

第三节 礼与仪之分 244

1.礼是本,仪是末 245

2.仪是礼的体现 247

3.礼的精神实质 248

第四节 礼与乐 251

1.乐的社会政治道德功用 251

2.春秋是否有《礼》、《乐》成书 254

第八章 春秋时期的德观概念 256

第一节 德观念的两种含义 257

1.广义与狭义的德概念 257

2.德概念的本质规定 260

第二节 德的功用与价值 265

1.德与国家政治 265

2.德与祸福 270

3.德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273

第三节 德观念的人文精神 274

1.天命依德为转移说 274

2.德与天命作用的矛盾之说 275

3.德与天道相分之说 276

第四节 德与刑 278

1.德、刑是相互补充的 278

2.德重于刑 280

第五节 德观念的历史意义 282

第九章 春秋时期的其他伦理观念 285

第一节 仁观念 286

1.仁者爱人 286

2.仁与礼、功 288

3.杀身成志,仁也 289

第二节 义观念 291

1.义观念的含义 291

2.义必生利 293

3.大义灭亲与死而利国、利民 297

第三节 忠、信、孝的观念 299

1.忠观念 299

1)忠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300

2)忠是对国家、人民的忠诚 301

2.信观念 303

1)信观念的内涵 303

2)信观念与忠观念及其祸福 306

3.孝观念 307

1)孝观念在春秋的发展 308

2)孝与忠 310

3)道高于忠孝 311

第四节 春秋时期道德观念的特性 312

第十章 重民的社会思潮 314

第一节 民与神 314

1.春秋时期的民 315

2.民神并重论 316

3.民重于神 318

1)民为神主 320

2)神依于民 320

3)神不敌民 321

1.民的作用的新认识 322

第二节 对民的作用的认识 322

2.三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324

1)里革之说 325

2)晏子之说 325

3)史墨之说 326

第三节 君与民 328

1 君与民是相互依存的 328

2 君应亲民、恤民、抚民 330

1)亲民说 330

2)抚民说 332

3)恤民说 333

1.因民的含义 335

第四节 因民的统治政策 335

2.德义是生民之本 337

3.厚其民性 340

第五节 对人性的最初认识 342

1.春秋时期的性观念 342

2.春秋的人性论说 344

3.人性与教育学习 348

主要参考文献 353

附:黄开国已出版与发表论著目录 355

后记 3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