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大豆
大豆

大豆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金陵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6217·004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
《大豆》目录
标签:大豆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大豆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

目录 1

第二节 我国大豆栽培的历史经验 2

一、世界大豆生产现况 4

四、大豆的间作套种 (9 4

第三节 大豆生产概况 4

一、大豆科学研究的发展 6

二、我国大豆生产概况 6

第四节 黑龙江省大豆科技的发展 6

三、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概况 6

二、大豆科学研究的展望 7

第二章 大豆的起源、进化与分类 10

第一节 大豆的起源 10

第二节 大豆的进化 11

一、大豆进化的方式 11

二、大豆进化的生物学依据 12

三、大豆的进化在栽培和育种上的意义 12

一、大豆的属与种 13

第三节 大豆的分类 13

二、大豆品种分类的原则 15

三、大豆的分类方法 17

第三章 大豆的形态与解剖 20

第一节 大豆种子和幼苗 20

一、种子 20

(一)种子的形态 20

(二)种子的组成 21

二、幼苗 22

(一)种子的萌发 22

(二)大豆壮苗的形态特点 23

一、根的形态与解剖 24

(一)根的形态 24

第二节 大豆根和根瘤的形态与解剖 24

(二)根的解剖 26

二、根瘤的形态与解剖 29

(一)根瘤的形成过程与分布 29

(二)根瘤的解剖与构造 30

一、茎的形态 31

(一)主茎及生长型 31

第三节 茎的形态与解剖 31

(二)生长习性 33

(三与茎形态有关的相关性状 33

(四)不同条件对茎形态的影响 33

二、大豆茎的解剖 34

(一)大豆茎尖 34

(二)大豆茎的初生构造 34

(三)大豆茎的次生构造 35

(四)不同条件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36

(一)大豆叶的组成 37

第四节 大豆叶的形态与解剖 37

一、大豆叶的形态 37

(二)叶形与大小 38

(一)叶片的解剖构造 39

二、叶的解剖 39

(二)叶柄与叶枕的解剖 40

第五节 花、果实的形态与解剖 41

一、大豆的花 41

(一)花的形态 41

(二)花的发育 43

二、大豆开花、传粉与受精 45

(一)开花 45

(一)果实的发育与形态特点 46

三、大豆的果实 46

(二)传粉与受精 46

(二)果实的解剖 48

第四章 大豆的生理特性 51

第一节 大豆的生育与温度 51

一、温度对大豆各生育期的影响 51

(一)温度对大豆发芽出苗的影响 51

(二)温度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52

(三)温度对大豆开花结荚的影响 52

第二节 大豆的生育与水分 53

一、大豆的吸水 53

(二)土壤温度对大豆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53

(一)土壤温度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53

二、土壤温度与大豆的根系 53

二、大豆的蒸腾 55

三、大豆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56

四、大豆的需水 57

一、大豆的营养特点 58

(一)大豆的矿质营养 58

第三节 大豆的生育与矿质营养 58

(二)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 59

二、大豆的根瘤 61

(一)大豆根瘤菌的作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61

(二)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固氮效率 62

(一)氮 63

三、大豆对氮、磷、钾、钙的吸收利用 63

(二)磷 64

(三)钾 65

(四)钙 66

四、大豆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 66

(一)钼 66

(二)硼 67

(三)锰 67

第四节 大豆的光合作用 67

一、大豆的光合作用与产量 67

(一)大豆的光合强度 68

(二)大豆的光合面积 68

(三)大豆光合产物的分配与利用 69

(二)顶枯病 (2 70

(四)大豆光合产物的消耗 70

二、大豆的光呼吸及其控制 71

(一)大豆的光呼吸 71

(二)大豆光呼吸的控制途径 72

(二)大豆油分的形成与积累 73

第五节 大豆的油分和蛋白质 73

一、大豆的油分 73

(一)大豆油分的脂肪酸组成 73

(一)大豆灰斑病 (2 74

二、大豆的蛋白质 75

(一)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75

(二)大豆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 76

三、影响油分和蛋白质形成与积累的因子 78

(一)大豆品种之间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78

(二)地理因素与大豆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79

(三)栽培措施与大豆油分、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79

一、大豆的光周期现象 80

第六节 大豆的光周期特性 80

二、大豆光周期特性的生理 81

(一)光周期特性与花芽分化 81

(二)影响光周期的因素 81

一、大豆体内有机营养与花荚脱落 83

第七节 大豆花荚脱落的生理原因 83

三、光周期现象中的激素问题 83

二、生长素与花荚脱落 84

三、细胞水分状况与花荚脱落 84

第五章 大豆的耕作栽培 86

第一节 大豆的耕作栽培制度 86

一、大豆的轮作制 86

(一)大豆在轮作中的地位 86

(二)黑龙江省主要农业区的轮作制 87

(一)黑龙江省土壤耕作制的演变 89

二、大豆的土壤耕作制 89

(二)大豆的土壤耕作方法 92

三、大豆的施肥制度 93

(一)间作套种的增产原因 94

(二)间作套种的种类及其应用技术 95

第二节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97

一、高产大豆的生育特点 97

(一)高产大豆的形态特点 97

(二)高产大豆的生理特点 100

(三)高产的大豆群体结构 101

二、大豆高产的主要条件 103

(一)大豆高产的土壤与需肥特点 103

(二)高产大豆的需水规律及指标 107

(三)大豆高产栽培品种的选定 109

(一)垄上双条点播栽培法 110

三、大豆高产栽培方法 110

(二)垄上穴播栽培法 111

(三)两垄一平台栽培法 111

(四)窄行密值栽培法 112

(五)高矮大豆品种间作法 113

四、大豆高产田的管理 114

(一)苗期管理 114

(二)花期管理 115

(三)后期管理 115

五、大豆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16

(一)三碘苯甲酸的应用 116

(二)B9的应用技术 117

(三)增产灵的应用 118

(四)亚硫酸氢钠的应用 118

第三节 大豆的机械化耕作栽培技术 119

(二)整地的方法 119

一、大豆的机械化整地技术 119

(一)整地的意义 119

二、大豆的机械化播种 125

(一)播种时期 125

(二)播种方法 125

(三)播种深度 126

(四)播种量的计算、调整和检查 126

(五)播种前后的镇压 128

(一)种肥 128

三、大豆的机械化施肥 128

(三)根外追肥 129

(二)根部追肥 129

(四)大豆施石灰的效果与方法 130

四、大豆的机械化中耕除草 130

(一)综合除草的意义 130

(二)机械化除草的方法 131

(三)中耕培土 133

(二)收割方法 135

(一)收割时间 135

五、大豆的机械化收获 135

(三)提高收获质量 136

第六章 大豆的遗传 138

二、大豆的杂种优势 138

第一节 大豆的细胞学和杂种优势 138

一、大豆的细胞学概述 138

第二节 大豆的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 140

一、种皮色和脐色的遗传 140

二、花色、茸毛色及荚色的遗传 142

三、结荚习性和叶形的遗传 143

四、抗病性的遗传 143

五、大豆的等位基因系 144

六、大豆的基因连锁群 145

第三节 大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 146

一、大豆生育期的遗传 146

(二)生育期的遗传力 146

(一)生育期的遗传分离 146

二、植株高度的遗传 148

(一)植株高度的遗传分离 148

(二)植株高度的遗传力 149

三、种粒大小的遗传 149

(一)种粒大小的遗传分离 149

(二)种粒大小的遗传力 150

四、抗倒伏性的遗传 150

(一)含油量的遗传分离 151

五、含油量的遗传 151

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 152

(二)含油量的遗传力 152

(一)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离 152

七、株型有关性状的遗传 153

(一)分枝数的遗传 153

(二)荚比的遗传 153

(三)主茎节数的遗传 153

(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 153

(四)主茎荚数的遗传 154

八、光合作用能力的遗传 154

九、子粒产量的遗传 156

(一)子粒产量的遗传分离 156

(二)子粒产量的遗传力 156

(三)子粒产量的选择 156

十、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问题 157

十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 159

(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159

(二)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油分、蛋白质含量的相关 162

(二)选择指数的应用 163

(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度 163

十二、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度与选择指数的应用 163

第四节 大豆的遗传特点与育种方法的关系 164

一、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 164

二、杂交亲本选配原理 167

三、大豆杂交后代的处理方法 168

四、早期世代淘汰组合问题 172

五、大豆的变异及其利用原理 173

六、大豆田间试验方法原理 174

(一)生产直接利用 178

第一节 大豆的品种资源 178

一、大豆品种资源在生产中的作用 178

第七章 大豆育种 178

二、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资源的类型 179

(一)按生育期生态类型区分的品种资源类型 179

(二)为育种提供材料 179

(二)按种皮色及子叶色区分的品种资源类型 182

(三)按栽培特性区分的品种资源类型 183

(四)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资源 184

(五)高脂肪及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品种资源 186

第二节 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目标 186

一、制定大豆育种目标的原则 186

二、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目标 187

(一)早熟 188

(二)高产 189

(五)适合机械化裁培 191

第三节 大豆引种 191

(四)质优 191

(三)抗逆性强 191

一、引种的作用 192

(一)直接利用 192

(二)间接利用 192

二、大豆对光温的反应与引种 193

三、引种注意事项 194

(四)引种之前必须通过试验 194

(二)良种良法相结合 194

(一)对品种生态型的选择 194

(三)加强种子检疫工作 194

第四节 系统选种 195

二、系统选种的理论依据 195

一、系统选种的作用 195

三、大豆系统选种的程序和方法 196

(二)选种圃 196

(一)单株选择 196

(三)鉴定圃 197

(四)预试圃 197

(五)品种比较试验 197

第五节 大豆杂交育种 198

一、大豆杂交亲本选配 198

(一)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 198

(二)杂交亲本选配中几个主要性状 200

(三)几个优良的大豆亲本品种 203

二、大豆有性杂交的方式 204

(一)单杂交 205

(二)复合杂交 205

(三)回交 206

三、杂交方案的设计及亲本种植的方法 207

(一)杂交计划的制定 207

(二)杂交亲本的种植方法 207

(一)杂交前的准备工作 208

四、大豆的有性杂交技术 208

(三)开花期的调整 208

(二)杂交的步骤与方法 209

(三)杂交后的管理 209

五、杂种后代的处理与选择 209

(一)杂种后代的选择与处理方法 209

六、大豆加速世代的育种方法 214

(一)温室加代方法 214

(二)大豆杂种后代性状的选择 214

(二)南繁加代方法 216

第六节 大豆辐射育种 217

一、大豆辐射育种的特点 217

二、试验材料的照射方法与剂量 218

(一)大豆辐射育种常用的射线与剂量单位 219

(三)照射方法 219

(二)大豆对辐射的敏感性及辐射剂量 219

(一)质量性状的变异 220

三、在射线影响下大豆几个性状的变异 220

(二)数量性状的变异 221

四、大豆辐射育种的材料选择和后代处理 223

(一)辐射原材料的选用 223

(二)辐射后代的表现与选择 223

第七节 大豆无性杂交育种 226

一、大豆无性杂交育种的特点 226

二、大豆无性杂交的技术 227

(一)大豆无性杂交的方法 227

(二)嫁接植株的管理 228

(三)嫁接第一代的选择与种植 229

三、大豆无性杂交的亲本选配原则和后代的选择与种植方法 229

(二)嫁接当代的选择与种植 229

(一)大豆无性杂交亲本选配原则 229

(四)嫁接第二代的选择与种植 230

(五)嫁接第三代及以后各代的选择与处理 232

第八节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32

一、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要求 232

(一)品种区域试验的合理布局 232

(二)品种区域试验的代表性 233

(三)品种区域试验的准确性 234

(二)田间试验方法 235

(一)田间设计 235

二、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方法 235

(三)试验总结 236

三、大豆品种生产试验 237

(一)生产试验的作用 237

(二)生产试验的方法 237

四、大豆品种审查推广和平行繁殖 238

(一)大豆品种区域和生产试验结果审查与品种推广 238

(二)试验品种的平行繁殖 238

(二)生物学混杂 240

(一)机械混杂 240

一、大豆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240

第一节 大豆的良种繁育技术 240

第八章 大豆的良种繁育 240

(三)品种本身的变化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241

二、大豆品种提纯复壮 241

(一)提纯复壮的作用与增产效果 241

(二)提纯复壮的方法 242

(三)提纯复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44

三、大豆品种的高倍繁殖 244

(一)高倍繁殖的效果 244

(二)等距稀植高繁方法 245

(三)农业技术要点 245

(一)检验的范围及结果处理 246

(二)品种纯度检验 246

四、大豆的品种纯度与种子质量检验 246

(三)种子质量检验 247

第二节 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 249

一、黑龙江省主要良种繁育体系 249

(一)“六级三有”良种繁育体系 249

(二)县社联合统一供种 250

二、良种繁育体系在大豆良种繁育中的作用 250

(一)大豆原(良)种的生产及分级标准 250

(二)大豆良种繁育程序及各级良种繁育单位的任务 251

第三节 大豆主要优良品种介绍 251

一、大豆胞囊线虫 260

第一节 大豆的病害 260

第九章 大豆病虫害防治及除草 260

二、大豆病毒病 266

(一)大豆花叶病 266

(三)大豆病毒的鉴定 272

(四)大豆病毒病的防治 272

三、大豆叶斑病类 274

(二)大豆霜霉病 275

(三)大豆细菌性叶斑病 277

四、大豆菌核病 278

一、小灰象甲 280

第二节 大豆害虫 280

二、黑绒金龟子 281

三、二条叶甲 283

四、大黑金龟子 284

五、白边地老虎 285

六、大豆潜根蝇 286

七、大豆蚜 287

作、红蜘蛛 290

九、大豆食心虫 292

十、苜蓿夜蛾 296

十一、大豆其他害虫 297

一、豆田主要杂草 299

(一)旱稗 299

第三节 化学药剂除草 299

(二)金狗尾草 300

(三)绿狗尾草 301

(四)马唐 301

(五)苍耳 302

(六)鸭跖草 303

(七)灰菜 304

(八)马齿苋 304

(九)刺蓼 304

(十)苣荬菜 305

(十一)刺儿菜 306

(十三)野苋 307

(十二)问荆 307

二、豆田除草剂的作用原理 308

(一)选择性原理 308

(二)杀草原理 309

三、豆田除草剂的应用技术 310

(一)土壤处理除草剂 310

(二)茎叶处理除草剂 312

(三)豆田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313

第四节 豆田喷药机械 314

一、地面喷药 314

(一)常规喷药机械 314

(二)超低容量喷雾器 315

(三)喷粉机械 317

二、飞机喷药 3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