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渝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7520337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敦煌道经为语料,以词义研究为核心,从文字,词汇,文化,历史等角度对敦煌道经语词进行了综合考察,揭示了道教对汉语发展的影响和突出贡献。
《治蜀要览》目录
标签:要览 主编

序 1

绪论:“天下治乱”与治蜀 1

法治与吏治篇 21

第一章 古代法治 21

一 秦治巴蜀 21

(一)秦在巴蜀地区的政治变革 22

(二)李冰治蜀 25

二 汉治巴蜀 26

三 诸葛亮治蜀 29

(一)发展生产,安抚民心 30

(二)严明法纪,整顿吏治 31

(三)选贤任能,以身作则 35

四 范成大治蜀 39

(一)网罗人才 41

(二)为民减负 43

(三)发展地方文化 46

第二章 古代吏治 50

一 两汉蜀地吏治 50

(一)两汉时期蜀地的吏治 50

(二)地方官员对蜀地吏治的整饬 53

二 宋代赵抃对蜀地吏治的整饬 55

第三章 晚清吏治整饬 61

一 晚清四川吏治的腐败 61

(一)贪污成风,政以贿成 61

(二)徇私舞弊,恣意苛派 62

(三)捐班充斥,胥吏作奸 63

(四)不理词讼,滥施刑狱 63

二 丁宝桢对吏治的整顿 65

(一)请裁总督司道节寿陋规 66

(二)治理摊派 67

(三)清理积案 68

三 岑春煊对吏治的整饬 69

四 锡良对吏治的整饬 70

(一)设立“课吏馆”,加强对官吏的考察选拔 71

(二)裁汰差缺 73

(三)整顿胥吏 73

五 赵尔巽对吏治的整饬 76

(一)裁革陋规 76

(二)裁减差役 77

(三)加强对刑狱诉讼的管理 77

(四)常下乡 78

(五)看旧卷 79

六 清末新政时期川省的司法改革 79

(一)清理诉讼 80

(二)严禁滥用重刑 80

(三)设立审判厅 80

七 小结 81

(一)封建专制制度是吏治腐败的根源 81

(二)监察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晚清川省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82

(三)清代政治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得官吏贪污腐败成为必然 83

第四章“治藏安康”的一些历史经验与教训 84

一 川边(西康)之界分 84

二“治藏安康”之说 85

三 赵尔丰在川边“改土归流”,推行“新政” 86

(一)“改土归流” 86

(二)推行“新政” 87

四“改土归流”与“新政”的成败得失 88

(一)成功之处 88

(二)失败之处 89

五 小结 91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四川吏治 92

一 四川军政府与《文官服务规律》 92

二 军阀割据与防区制——军人干政格局的形成 94

(一)军阀把持行政人员任免,人事变动频繁 94

(二)吏治紊乱,贪污公行 95

三 川政统一与四川基层行政——建立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尝试 96

(一)调换地方行政人员 97

(二)制定公务员任用资格标准 98

(三)举办各种训练班 99

(四)举行考试,选拔官吏 101

四 民国时期四川的司法 104

五 小结 105

经济篇 109

第一章 秦至宋代的农业政策 109

一 秦汉农业政策 109

(一)秦对蜀地土地制度的改造及其意义 109

(二)汉初恢复农业生产和轻徭薄赋政策 114

(三)秦汉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政策 117

二 三国蜀汉的农业政策 118

(一)蜀汉土地制度 118

(二)发展农业的政策与措施 121

(三)蜀汉农业政策之得失 125

三 隋唐土地制度与农业政策 127

(一)土地制度 127

(二)发展农业的政策与措施 129

(三)隋唐农业政策之得失 133

第二章 元至民国时期的农业 136

一 元明清时代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措施及作用 136

二 以明代为典型的屯田制度的得失 138

三清、民国时期在引进、改良农业品种方面的做法及效果比较 140

四 抗战时期四川农业金融建设对四川农村的影响 142

第三章 古代工商业 145

一 秦汉工商政策 145

(一)官营工商业基本状况及其管理 146

(二)私营工商业 149

(三)秦汉工商政策之得失 153

二 蜀汉工商政策 155

(一)盐铁官营 155

(二)设锦官专司蜀锦等丝织品生产 156

(三)发展基本建设,为发展工商业和国家经济做好保障工作 157

(四)稳定物价,发展商业 157

三 隋唐工商政策 158

(一)手工业基本状况与政策 158

(二)各种专卖政策 159

(三)其他商税政策 162

(四)隋唐工商政策之得失 163

四 宋代特殊经济政策 165

(一)特殊经济政策 165

(二)特殊经济政策产生的原因 170

(三)特殊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得失 171

第四章 明代至民国交通、商业和金融 176

一 明清两朝的茶马互市政策之异同 176

二 抗战期间推进川江航运发展的措施 178

三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贸易的战时统制政策 180

四 抗战时期的金融政策调整及实施后果 183

第五章 元代至民国时期的工矿业 186

一 从官匠制度的兴废看政府对手工业发展的控制 186

二 明朝、清前期官办、民营矿山企业的政策比较 188

三 清末“洋务运动”、“新政”时期办实业的政策及效果 191

四 清末四川矿业的兴衰启示 193

五 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发展及其得失 196

第六章 当代四川农业 200

一 整修都江堰,恢复农业生产 200

二 困难时期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沉痛教训 202

(一)水肿病流行,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202

(二)原因分析 204

(三)沉痛教训 208

三 水利、农田水利建设 208

四80年代初,四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210

五 四川迅速发展的沼气建设 211

六 四川省政府制定发展乡镇企业“五个轮子一起转”的政策,希望集团应运而生 213

七 百万民工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215

八 退耕还林,利国利民 216

第七章 当代四川工业调整与改革的探索 218

一“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 219

(一)背景 219

(二)全民大办钢铁的工业“大跃进” 220

(三)“大跃进”的后果与教训 223

二60年代初四川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224

(一)大规模压缩城市人口 224

(二)急剧收缩工业战线 225

(三)调整所有制结构 225

(四)四川工业调整具有特色的五个方法 226

三60—70年代的大三线建设,形成今日四川之工业布局、工业体系 228

四 建设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龚咀电站,采取开发西部、能源先行的政策 229

五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企业改革的第一步 231

六 股份制改革的探索 232

七 军工转民用,长虹脱颖而出 234

八 改革进出口体制,四川基本实现全面自营出口 236

九 积极改革企业产权制度 237

十 四川成立攀西综合资源开发区 238

十一 引进外资搞建设 240

十二 二滩水电站——水电建设体制改革的典范 242

第八章 当代四川城市、金融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 245

一 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245

(一)成都“皇城”的消失 245

(二)成都九眼桥的拆除 247

二 颁布和执行《西南区金银管理办法》等法令,建立金融秩序 248

三 改革金融体制,四川诞生新中国第一家私营银行 249

四 四川领先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250

五 四川实行“科教兴川”发展战略 252

社会篇 257

第一章 古代对流民和起义的应对措施 257

一 六郡流民入川与成汉国的建立 257

(一)六郡流民的构成及入川 258

(二)益州刺史赵廞、罗尚对流民处置的失误 259

(三)成汉政权的建立 260

(四)成汉政权的建立对巴蜀地区的主要影响 261

二 全师雄起义与王小波、李顺起义 262

(一)全师雄起义 265

(二)王小波、李顺起义 267

第二章 清政府与东乡血案 271

一 官府纵容乡绅敛财激化社会矛盾 271

(一)东乡支应局的恶行 271

(二)官绅勾结压制东乡农民控诉呈情 272

(三)东乡官绅变本加厉搜刮民众 274

二 官府高压政策酿东乡冤案 274

(一)“安抚”东乡抗粮民众 274

(二)官府借故血洗东乡 275

三 清政府对东乡血案的处理 276

(一)袁廷蛟上京告状 276

(二)官官相护,欺上瞒下 277

(三)张之洞推动东乡案的最后解决 278

四 小结 279

第三章 清政府与四川保路运动 281

一 四川当局的路权施政 281

(一)外国势力对四川铁路的争夺 281

(二)四川当局首倡铁路自营政策 283

(三)川汉铁路公司经营之弊 285

二 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86

(一)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 286

(二)川人反对铁路国有政策,要求收回成命 287

三 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 289

(一)清政府拒绝收回成命 289

(二)“破约保路”的提出 289

(三)清政府与罢市罢课、抗捐抗粮 291

四 四川保路运动的结果 292

五 小结 293

文化篇 297

第一章 古代教育和文化政策 297

一 汉代文翁兴学 297

(一)文翁兴学的措施 297

(二)文翁兴学的积极作用 302

二 唐宋四川地方政府兴建书院的得失 302

(一)唐代四川地方教育概况 302

(二)宋代四川地方政府采取大量措施,推动四川书院的极大发展 305

三 清代四川地方政府筹集教育经费、兴建义学的措施 310

(一)通过设置学田、对农村集市贸易收税等措施来筹集教育经费 310

(二)四川地方政府兴建义学的措施 311

四 古代文化政策 313

(一)秦汉时四川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策 313

(二)宋代地方政府实行倡导理学的文化政策 314

(三)清代四川地方政府兴建孔庙的措施 316

五 小结 318

第三章 四川近代教育 319

一 四川近代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319

二 近代四川留学潮 332

第四章 四川现代教育及文化 337

一 四川的高校调整 337

二 新中国的四川普九义务教育 340

三 四川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342

四 四川的地方文化建设 346

后记 3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