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清河县志
清河县志

清河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河北省清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7406857
  • 页数:816 页
图书介绍:
《清河县志》目录

概述 1

凡例 1

目录 1

序一 1

序二 3

序三 5

第十六编 政权政协 (4 5

序四 7

大事记 7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3

第一编 建置 43

第一章 境域位置 43

第三章 境域变迁 44

第四章 区划更易 45

第五章 县城 52

第六章 乡镇村庄 54

第一节 地质构造 87

第二编 自然环境 87

第一章 地质 87

第二节 地貌分类 88

第二节 地层 88

第二章 地貌 88

第一节 地貌发育 88

第二节 光照 89

第三章 气候 89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9

第三节 温度 90

第四节 降水 95

第五节 气压、风 97

第六节 蒸发量 100

第七节 灾害性天气 101

第一节 河流 104

第四章 河渠 104

第十五编 党派群团 105

第二节 渠道 106

第五章 土壤 107

第一节 土壤类属分布 107

第二节 土壤肥力 109

第六章 资源 11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3

第二节 水资源 113

第三节 野生物 11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5

第三编 人口 119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19

第二章 人口密度 11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21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21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22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22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23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26

第六节 城乡构成 127

第四章 人口变动 12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27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29

第五章 人口管理 130

第一节 户籍管理 131

第二节 非农业人口管理 131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 131

第六章 人口控制 132

第一节 政策措施 132

第二节 节育措施 133

第三节 药具器械 134

第四节 管理机构 135

第四编 农林牧渔 137

第一章 种植业 137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37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41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 143

第四节 农业生产技术 146

第五节 农业机械 150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51

第二章 林业 152

第一节 林木品种 152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55

第三节 果树果园 156

第四节 栽培管理 160

第五节 林木管护 161

第六节 林业经营管理 163

第七节 管理机构 164

第三章 畜牧水产 164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64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65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69

第四节 水产 176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77

第五编 工业 179

第一章 经营成分 179

第一节 私营工业 179

第十七编 公安司法 179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80

第三节 全民工业 182

第四节 个体工业 183

第一节 造纸印刷业 184

第二章 行业门类 184

第二节 纺织业 185

第四节 机械及农机具修造业 186

第三节 服装加工业 186

第五节 化工产品生产业 188

第六节 食品酿造业 190

第七节 农产品加工业 191

第八节 建筑材料生产业 192

第九节 汽车配件加工业 193

第十一节 汽车修理业 193

第十节 摩托车配件加工业 193

第十二节 合金刀具加工业 194

第十三节 绒毛加工业 194

第十四节 耐火材料生产业 195

第十六节 木材木器加工业 197

第十五节 制陶业 197

第十七节 采煤业 198

第十八节 医药生产业 198

第十九节 其它产业 199

第二十节 名优产品 200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06

第一节 基础管理 206

第二节 专项管理 208

第三节 管理机构 209

第六编 乡镇企业 211

第一节 工业企业 212

第二节 建筑企业 212

第一章 企业门类 212

第三节 运输企业 213

第五节 服务企业 213

第四节 商业企业 213

第二章 专业经营 214

第一节 专业乡镇 214

第二节 专业村 215

第三节 专业户 216

第三章 管理 219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19

第三节 收益分配 2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9

第七编 水利 221

第一节 水资源供需 221

第一章 水资源开发 221

第二节 地上水引用 222

第二章 工程建设 223

第一节 古代河道堤防 223

第三节 地下水开采 223

第二节 河渠治理 225

第三节 扬水站 228

第四节 闸 230

第六节 坑塘 232

第五节 桥 232

第三章 农田水利建设 234

第一节 水井 234

第二节 提水工具 238

第四节 盐碱治理 239

第三节 平整土地 239

第五节 防渗节水 240

第四章 管理 241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41

第六节 改水降氟 241

第二节 水利效益 243

第三节 机构 247

第四节 水利法规 248

第一节 岳城水库施工 252

第五章 县外施工 252

第二节 根治海河施工 253

第六章 抗洪记实 255

第一节 1956年抗洪 255

第三节 支唐施工 255

第二节 1963年抗洪 257

第一章 陆路 259

第一节 古道 259

第八编 交通运输 259

第二节 公路 260

第一节 航道 264

第二章 水路 264

第二节 航运 265

第一节 桥梁 265

第三章 桥梁渡口 265

第二节 渡口 269

第一节 陆路运输工具 269

第四章 交通工具 269

第二节 水路运输工具 270

第一节 客运 271

第五章 运输 271

第二节 货运 272

第四节 转运 273

第六章 交通管理 27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3

第三节 搬运 273

第二节 乡镇公路养护 274

第四节 交通监理 275

第三节 养路费 275

第五节 运输管理 277

第一章 邮政 279

第一节 邮政业务 279

第九编 邮电 279

第二节 邮路 281

第一节 电报 283

第二节 电话 283

第二章 电信 283

第三节 电信线路 285

第三章 机构设置 286

第十编 电力 289

第一节 自备发电 289

第二节 网电建设 289

第一章 电力建设 289

第二章 网电供应 294

第一节 工业用电 294

第二节 农业用电 295

第三节 生活用电 295

第三章 电价电费 296

第一节 电价 296

第二节 电费 297

第三节 电费征收 297

第四章 用电管理 299

第二节 节约用电 299

第一节 计划用电 299

第三节 安全用电 300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01

第四节 供电设施维修 301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 303

第二章 县城建设 303

第一节 规戈管理 303

第一章 机构沿革 303

第二节 街道分布 304

第三节 公共建筑 305

第四节 服务设施 307

第五节 环境卫生 307

第六节 城区住宅 308

第一节 概况 308

第三章 乡镇驻地建设 308

第二节 重点镇简介 309

第一节 规划管理 312

第二节 公共设施 312

第三节 村民住宅 312

第四章 村庄建设 312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 313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313

第一节 房产管理 313

第六章 建筑业 314

第一节 建筑企业 314

第二节 建筑材料和设备 315

第三节 工程设计和施工 315

第七章 环境保护 316

第二节 治理 316

第一节 污染 316

第十二编 商贸 31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17

第一章 经济门类 317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18

第四节 集体商业 319

第五节 个体商业 31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19

第十三编 经济综合管理 319

第二章 商业购销 320

第一节 农用生产资料购销 320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322

第三节 土特产品收购 324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324

第六节 饮食服务 328

第七节 管理机构 328

第五节 棉花收购 328

第三章 粮食 330

第一节 粮食市场 330

第二节 粮油购销 331

第三节 饲料 332

第四节 储运 333

第六节 管理机构 334

第五节 粮食加工 334

第一节 物资购销 340

第四章 物资管理 340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44

第五章 对外贸易 345

第一节 货源组织 345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46

第二节 出口商品 346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49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349

第一节 机构 349

第三节 经济技术协作 352

第一节 机构 353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53

第二章 统计管理 353

第三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354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54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5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357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358

第四节 经济合同与仲裁 359

第六节 管理机构 360

第五节 商标管理 360

第四章 物价管理 361

第二节 物价调整 361

第一节 物价体制 361

第三节 交换比价 364

第四节 管理与检查 365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66

第一节 度量衡制演变 366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366

第二节 度量衡器管理 36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68

第三节 工业标准化管理 368

第六章 审计监督管理 369

第二节 审计程序种类和方法 369

第一节 审计工作 369

第三节 审计成果 370

第四节 审计机构 370

第十四编 财税金融 371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71

第一章 财政 371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72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83

第四节 乡镇财政管理 384

第五节 财政机构 386

第二章 税务 387

第一节 税收 387

第二节 税收机构 392

第一节 货币 392

第三章 金融 392

第二节 存款 396

第三节 信贷 397

第四节 结算 399

第六节 保险 400

第五节 基建投资管理 400

第七节 债券 401

第八节 金融机构 4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清河县地方组织 405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405

第二节 组织机构 408

第三节 党务工作 419

第四节 县委重大活动 42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清河县地方组织 435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36

第一节 工会 436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437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40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42

第五节 劳动者协会 443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443

第七节 计划生育协会 444

第八节 中苏友好协会分会 444

第九节 抗美援朝分会 444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4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45

第二节 历届大会 446

第四节 代表联系制度 450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450

第一节 县级人民政府 452

第五节 提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452

第二章 人民政府 452

第三节 政务辑要 461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府 461

第一节 历届会议 469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69

第二节 组织机构 470

第一节 清代县衙 47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72

第四章 旧政权 472

第三节 国民党县政府 473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 473

第一节 机构 479

第二节 重大活动 479

第一章 人民公安 479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81

第五节 基层治保 482

第四节 看守劳改 482

第一节 机构 483

第二章 人民检察 483

第六节 消防 483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484

第四节 经济检察 48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8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84

第一节 机构 485

第三章 人民审判 485

第六节 监所检察 485

第七节 侦查审判监督和出庭支持公诉 48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8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8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86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87

第一节 机构 487

第五节 人民陪审活动 487

第六节 申诉复查 48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87

第四节 律师公证 488

第三节 民事调解 488

第二节 民国公安司法 489

第一节 清代公安司法 489

第五章 清代及民国时期公安司法 489

第一节 编制 491

第一章 旧政府官职员 491

第十八编 人事劳动 491

第三节 薪俸 492

第二节 官职员管理 492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93

第二章 人民干部 493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95

第三节 干部离退休制度 496

第五节 管理机构 497

第四节 干部福利 497

第二节 队伍状况 498

第一节 农村干部选举 498

第三章 农村干部 498

第三节 管理 49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00

第四章 工人 500

第二节 劳保福利 50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504

第三节 乡村企业职工 504

第一节 工资 505

第五章 工资奖励 505

第二节 奖励 506

第一节 救济院 507

第一章 社会福利 507

第十九编 民政 507

第四节 收容遣送 508

第三节 农村五保 508

第二节 光荣院 508

第五节 残疾人安置 509

第二节 烈士追抚 510

第一节 拥军支前 510

第二章 拥军优抚 510

第四节 群众优待 511

第三节 烈士残废军人抚恤 511

第二节 扶持致富 512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512

第三章 复员退伍离休军人安置 512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51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13

第一节 救灾救济 513

第四章 救济 513

第五章 婚姻登记 515

第七章 移民 517

第六章 殡葬改革 517

第二节 村别考 518

第一节 地名工作 518

第八章 地名管理 518

第九章 信访 521

第一节 地方武装 523

第一章 县地方武装及驻军 523

第二十编 军事 523

第二节 驻军 525

第二节 教育训练 530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30

第二章 民兵 530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31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533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533

第三章 兵役 533

第一节 古代兵事 534

第四章 兵事 53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制 534

第二节 近现代兵事 537

第二十一编 教育科技 545

第一节 教育方针 546

第一章 教育 546

第二节 科举教育 547

第三节 基础教育 549

第四节 职业教育 558

第五节 成人教育 560

第六节 教师 564

第七节 学生 567

第九节 招生与学制 570

第八节 教学研究 570

第十节 勤工俭学 572

第十一节 经费设施 573

第十二节 教育行政 575

第一节 科技机构 583

第二章 科技 583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84

第三节 科研项目及获奖成果 586

第四节 科普活动 587

第六节 地震预测 588

第五节 科技论著 588

第八节 新能源利用 589

第七节 气象测报 589

第一节 机构设施 591

第一章 文化机构设施和团体 591

第二十二编 文化 591

第二节 文化团体 593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94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94

第二节 戏曲 595

第三节 民间花会 597

第四节 民间文学 598

第五节 音乐舞蹈杂技 607

第六节 书画工艺美术摄影 609

第一节 图书 610

第三章 图书报刊 610

第二节 报刊 611

第一节 广播 612

第四章 广播电影电视 612

第二节 电影 613

第二节 馆藏档案及设施 614

第一节 机构 614

第三节 电视 614

第五章 档案 614

第一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15

第六章 文物胜迹 615

第三节 档案利用 615

第二节 其它胜迹 617

第一节 古代书目 618

第七章 著述 618

第三节 馆藏文物 618

第二节 近代书目 620

第三节 现代书目 621

第一节 医疗单位 623

第一章 医疗卫生 623

第二十三编 卫生体育 623

第二节 医疗队伍 628

第三节 医疗技术 629

第四节 防疫与保健 630

第五节 医药和药政 633

第六节 卫生经费 634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35

第二章 体育 635

第七节 管理机构 635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36

第四节 场地器材 638

第三节 人才培养 638

第六节 管理机构 639

第五节 体育比赛 639

第二节 家庭结构 643

第一节 婚姻 643

第二十四编 社会生活 643

第一章 婚姻家庭 643

第三节 社会关系 644

第四节 姓氏 64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57

第二章 居民生活 657

第一节 宗教 659

第三章 宗教帮会 659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59

第二节 帮会 661

第一节 民性 662

第四章 社会风尚 662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663

第二节 社会风气 663

第一节 传统节日 665

第五章 风俗习惯 665

第二节 新节日 666

第三节 称谓 667

第四节 生活习惯 668

第五节 婚丧礼仪 671

第六节 生育乡俗 674

第七节 杂俗 675

第八节 迷信陋俗 676

第一节 语音 678

第六章 方言俗语 678

第二节 词汇 705

第三节 语法 716

第四节 俗语 718

崔琰 723

李云 723

第二十五编 人物 723

第一章 人物传 723

崔浩 724

宋若莘 725

张子信 725

张邱建 725

丁度 726

张祜 726

冯盛时 727

赵宏伟 727

元明善 727

郎凤来 728

姜天锡 728

王钦 728

马全天 729

王殿甲 729

宋玉琢 730

赵维祯 730

刘铁之 731

宁心力 732

康元善 734

杨勇 734

任瑞峰 735

潘荆章 736

孙成 737

路坦 738

吕平心 738

顾随 739

沈天申 739

牛冠吾 741

彭秀华 742

田宗舜 743

李汝耀 743

张秀荣 744

牛寿君 745

王盛合 746

邱传璧 746

苑金良 747

杨波 748

苑洪波 748

关袖清 749

彭洪章 749

顾玉华 750

马义堂 751

崔康合 752

徐从芳 752

焦景尧 753

杨椒云 753

安印章 754

李华周 755

杜怀庆 755

田春堂 756

邵长志 756

李天奎 757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758

第三章 历代职官、科技及知名人士表 769

一、清河郡国封建表 769

二、清河郡国州县职官表 774

三、清河籍职官表 779

四、清河籍党政军副地副师以上干部名表 782

五、清河籍科技人员名表 786

六、出席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表 787

七、出席省以上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789

八、其他知名人士表 790

附录 791

一、文献辑存 791

二、旧志序选录 801

三、旧志诗文选 804

四、谱牒序选 812

五、历次修志简介 812

编修始末 8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