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德发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3307917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目录

目录 1

绪论 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 1

上编 历史发展 11

第一章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 11

第一节 文学革命运动 11

第二节 创作尝试和社团文学 21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作家群与叶绍钧 27

第四节 创造社作家群和郁达夫 36

第五节 初期话剧创作与田汉 45

附本章思考题 50

第二章 自由思潮与文学自觉 51

第一节 美文兴起与言志派散文 51

第二节 新月诗派与徐志摩 58

第三节 现代诗派与戴望舒 66

第四节 京派小说 73

第五节 新感觉派小说 81

附本章思考题 88

第三章 左翼运动与文学转变 89

第一节 革命文学运动 89

第二节 女性文学与丁玲 96

第三节 左翼戏剧创作与夏衍 103

第四节 左翼青年作家群 110

第五节 “同路人”创作和臧克家 117

附本章思考题 123

第四章 战争文化与国统区、沦陷区文学 124

第一节 抗日救亡文学运动 124

第二节 七月派与九叶诗人 134

第三节 沦陷区的“南玲北梅” 142

第四节 讽刺文学与钱钟书 150

第五节 新浪漫派小说 159

附本章思考题 166

第五章 文艺整风与解放区文学 167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大调整 167

第二节 新型小说(一) 173

第三节 新型小说(二) 180

第四节 新歌剧与叙事诗 186

第五节 杂文与报告文学 193

附本章思考题 200

下编 经典作家 203

第一章 鲁迅 203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203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208

第三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218

第四节 杂感文学 222

附本章思考题 227

第二章 郭沫若 228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228

第二节 《女神》 233

第三节 历史剧 238

附本章思考题 245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246

第三章 茅盾 246

第二节 《子夜》与《腐蚀》 253

附本章思考题 261

第四章 巴金 262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262

第二节 《家》与《寒夜》 269

附本章思考题 276

第五章 老舍 277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277

第二节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 284

附本章思考题 293

第六章 曹禺 294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294

第二节 《雷雨》与《北京人》 300

附本章思考题 308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309

第七章 周作人 309

第二节 小品散文 314

附本章思考题 323

第八章 沈从文 324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324

第二节 湘西小说 331

附本章思考题 339

第九章 艾青 340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340

第二节 “散文美”的新诗 347

附本章思考题 354

第十章 赵树理与张恨水 355

第一节 赵树理及其农民小说 355

第二节 张恨水及其通俗小说 362

附本章思考题 370

1.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373

附编 五十题解 373

2.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375

3.2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376

4.创造社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378

5.言志派散文的几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379

6.新月诗派空灵飘逸的诗美风格 381

7.现代诗派的情思意向与评价 382

8.萧乾小说的独特艺术追求 383

9.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85

10.左翼文学运动功过的评说 386

11.莎菲女士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388

12.3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重要特征 389

13.张天翼与沙汀讽刺小说的异同 391

14.夏衍剧作的艺术特色 392

15.战争文化对救亡文学的影响 394

16.七月诗派的总体审美特征 395

17.九叶诗人诗作中的忧患意识 397

18.张爱玲小说的情绪基调 398

19.试论《讲话》在新文学史上的意义 400

20.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401

21.《白毛女》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贡献 402

22.解放区长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404

23.鲁迅对新文学的独特贡献 405

24.《呐喊》、《彷徨》的现代化特征 407

25.《野草》体现了鲁迅的人生哲学 408

26.鲁迅杂文的美学特征 409

27.郭沫若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411

28.《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13

29.从《屈原》看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特色 414

30.茅盾“为人生”文学思想的基本要点 415

31.茅盾小说创作的总体美学特征 417

32.吴荪甫形象塑造的再认识 418

33.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美学风格 420

34.巴金家庭小说的创作特色 422

35.巴金笔下的青年形象系列 423

36.老舍对新文学的重要贡献 425

37.老舍是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426

38.《四世同堂》的独特艺术视野 428

39.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独特地位 429

40.曹禺话剧塑造的女性形象群 431

41.周作人对现代散文的主要贡献 432

42.周作人散文思想与风格变化轨迹 434

43.周作人散文的美学风貌 435

44.沈从文对国民性的独特思考 437

45.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生命形式” 438

46.艾青诗作忧郁美的价值与意义 440

47.艾青的诗美品格 441

48.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443

49.张恨水是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 444

50.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精神线索 446

后记——编著本教材的缘起与设想 4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