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造学实用教程
创造学实用教程

创造学实用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悦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12282
  • 页数:142 页
图书介绍:本教程介绍了创造学理论的概貌,并通过大量发明实例的讲解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特别重实用性;尤其考虑到高职高专理工科专业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要求,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专利法的有关知识、专利的申请、专利文件的撰写以及专利产品的设计开发方法。另外,本教程中的实例多为近期发明的新技术,且附有较多的插图以利于学生对该技术的理解。本教程适用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科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发明爱者的科普读物。
上一篇:新闻批评心理学下一篇:农村教育学
《创造学实用教程》目录

目录 1

第1章 创造学概述 1

1.1 创造学的起源与发展 1

1.1.1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发明创造的历史 1

1.1.2 创造学的诞生及其在各国的发展 2

1.2 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4

1.2.1 创造活动 4

1.2.2 创造力 5

1.2.3 创造过程 5

1.2.4 创造环境 7

1.2.5 创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7

阅读材料:①可控核聚变浅说 8

②陶行知的《创造宣言》(节录) 9

思考题 10

第2章 发明创造者 11

2.1 发明创造人人可为 11

2.1.1 小发明也是发明创造 11

2.1.2 发明创造的机会是无限的 13

2.1.3 年龄不影响创造力的发挥 13

2.1.4 发明创造首先需要的是智慧 15

2.2 创造性思维方法 17

2.2.1 逆向思维 17

2.2.2 横向思维 19

2.2.4 灵感思维 20

2.2.3 联想思维 20

2.3 创造型人才的品质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21

2.3.1 创造型人才品质 21

2.3.2 创造能力的培养 24

2.4 创造者个人与集体的作用 27

2.4.1 智力激励法 28

2.4.2 其他集体创造方法 29

阅读材料:独立发明家将成为创新主体 30

思考题 31

第3章 发明创造的范例 32

3.1 增加功能不断创新 32

3.2 去掉冗余也是创新 34

3.3 创新使一加一大于二 35

3.4 移植、借用都可创新 38

3.5 抓住机遇积极创新 40

3.6 专利是创新的结果也可以作为创新的基础 44

3.7 顺其自然从容创新、轻松愉快也是创新 47

3.8 也谈创新技法 49

3.8.1 寻找创新思路的设问法 49

3.8.2 寻找组合对象的矩阵法 50

3.8.3 寻找改进方向的列举法 51

思考题 52

第4章 发明创造应遵循的原则 53

4.1 发明创造应遵循的原则 53

4.1.1 社会性原则 54

4.1.2 市场性原则 55

4.1.3 科学性原则 56

4.2 能量及其转换 57

4.3 能量的储存 60

4.4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能源的利用 61

阅读材料:举世瞩目的“有生于无”难题 64

思考题 65

第5章 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 66

5.1 几个定义 66

5.2 发明创造的界限 68

5.2.1 新颖性 68

5.2.2 创造性 68

5.2.3 实用性 69

5.3 发明创造的范围 70

5.4.1 如何在专利局查阅中国专利文献 71

5.4 怎样查阅中国专利 71

5.4.2 如何在因特网上查阅中国专利文献 72

5.5 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73

5.5.1 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 73

5.5.2 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沿革与现状 75

阅读材料:①IPC国际专利分类表(简表) 79

②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84

思考题 89

第6章 专利的申请 90

6.1 专利申请前的准备 90

6.2 专利申请的一般要求 91

6.3.1 请求书 94

6.3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94

6.3.2 说明书的撰写 95

6.3.3 说明书摘要的撰写 98

6.3.4 说明书附图的要求 98

6.3.5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99

6.4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内容及撰写要求 103

阅读材料:专利收费项目和标准 105

思考题 107

附录 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108

第7章 新产品的开发 112

7.1 方法论简介 112

7.2 系统化设计法 115

7.2.1 设计空间 116

7.2.2 系统化设计法 120

7.2.3 评价方法 125

7.3 常见的设计原理 128

思考题 133

第8章 创造教育 134

8.1 创造教育的目标 134

8.2 创造教育的条件 136

8.3 创造教育的途径 137

8.4 创造教育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138

8.5 创造教育的典范 140

思考题 141

参考文献 1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