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领导干部学习读本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领导干部学习读本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领导干部学习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庚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台海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412052
  • 页数:1250 页
图书介绍:《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领导干部学习读本(套装上中下册)》包括“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全面开展‘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领导干部学习资料等内容。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领导干部学习读本》目录

第十一篇 领悟“七一”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621

第一章 学习“三个代表”,掌握科学的政治学理论 621

一、国家的职能与结构 621

(一)国家职能 621

(二)国家结构 623

(三)国家管理形式 625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与管理形式 628

二、政治主体 633

(一)人民 633

(二)阶级 636

(三)政党 639

(四)政治领袖 643

三、政治体制 646

(一)政党体制 646

(二)立法体制 650

(三)行政体制 654

(四)司法体制 657

四、政治权力 659

(一)政治权力的运行 659

(二)政治权力的制约 661

五、政治行为 663

(一)政治决策 663

(二)政治参与 664

(三)政治斗争 667

六、政治民主 669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 669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671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673

第二章 正确认识“三个代表”的思想,树立科学的政治观 675

一、邓小平的政治观 675

(一)邓小平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676

(二)邓小平政治观的逻辑结构 679

(三)邓小平政治观的精髓 680

二、政治的重要性和有限性 683

(一)政治的重要性 683

(二)政治的有限性 687

三、走出政治认识误区 694

(一)政治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 694

(二)政治认识误区的表现形式 695

(三)摒弃政治认识误区 698

四、坚持首先从政治角度看问题 700

(一)坚持首先从政治角度看问题的必要性 700

(二)从战略上、大局上看问题 701

(三)坚持“讲政治,干经济” 703

五、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 704

(一)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704

(二)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 706

(三)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709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 711

一、领导干部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711

第三章 掌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711

(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主要内容 712

(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本要求 714

二、领导干部要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 716

(一)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的重要性 716

(二)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的主要内容 717

(三)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基本要求 720

三、领导干部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 722

(一)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的重要性 722

(二)鲜明的政治观点的主要内容 723

(三)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的基本要求 726

四、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727

(一)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重要性 727

(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主要内容 729

(三)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基本要求 730

(一)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的重要性 732

五、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 732

(二)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的主要内容 733

(三)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的基本要求 738

六、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741

(一)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重要性 741

(二)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主要内容 741

(三)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基本要求 744

七、领导干部要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745

(一)领导干部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745

(二)领导干部要实践、实践、再实践 747

第十二篇 以“七一”讲话的精神 为理论,按党性和党的原则办事 751

第一章 党的性质 751

一、党性的含义 751

二、无产阶级党性的主要特征 751

(一)无产阶级党性是工人阶级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 751

(二)无产阶级党性是和人民性相一致的 751

(三)党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千百万共产党员集合起来的坚强战斗组织 752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753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753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756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57

(四)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75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 762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 762

二、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为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到底 762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764

四、坚持高度自觉地维护和遵守党的纪律 765

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765

六、坚持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766

第三章 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 767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成为合格领导者的必要条件 767

(一)学好邓小平理论,必须提高对共产党员党性的科学认识 767

(二)面向新世纪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 771

(三)加强党性修养,有利于同淡化党性、违反党性等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775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 777

(一)党员队伍的素质是党的战斗力的根基 778

(二)提高党员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党性修养 781

(三)增强党性是建设好党风的根本环节 784

(四)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87

第四章 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 791

一、掌握新时期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791

(一)新时期党性修养内容和要求具有时代性 791

(二)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796

(三)新时期党性修养的新要求 802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805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805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是当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首要任务 807

(三)坚定不移地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的任务落到实处 813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1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 816

(二)全面深入地领会和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818

(三)良好的主体素质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备条件 820

四、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23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新时期党性的基本要求 823

(二)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826

(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要坚定不移 829

五、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832

(一)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832

(二)关键是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规矩办事 835

(三)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838

六、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840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840

(二)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843

(三)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845

(四)正E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847

(一)廉洁从政、反对腐败是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的体现 849

七、廉洁从政,反对腐败 849

(二)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现状 854

(三)增强党性是廉洁从政反对腐败的根本保证 858

八、严守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862

(一)只有增强纪律观念才能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862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严格党的纪律 867

(三)遵守政治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 870

九、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872

(一)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872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 874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877

十、解决好世界观问题 883

(一)世界观决定着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884

(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888

(三)努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反对形而上学,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893

(一)学习求知是增强党性的第一途径 897

第五章 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897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 897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900

(三)学习现实生活中的英模事迹,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902

(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903

二、实践、实践、再实践 905

(一)坚强的党性观念要靠在实践中刻苦磨炼 905

(二)坚强的党性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锻造 905

(三)坚强的党性要在各种社会斗争的风浪中锤炼 907

(四)坚强的党性要在严格健全的党内生活中培养巩固 909

三、严于自我解剖,贵在坚持自觉 911

(一)加强党性修养要严于解剖自己 911

(二)加强党性修养贵在高度自觉 911

(三)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持之以恒 912

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保持和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914

第六章 坚决保持党的性质和原则不变 914

二、坚持党的原则,抓紧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916

第七章 增强党性,积极认真地进行“三观”教育 918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918

(一)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918

(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918

(三)加强世界观建设要着力于精神文明建设 921

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925

(一)科学的人生观是共产党人对于人生的根本看法 925

(二)科学人生观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926

(三)领导干部要自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929

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932

(一)人的价值的本质在于创造 932

(二)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其自身价值认识上的一种自觉超越 933

(三)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与非科学价值观 934

(四)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942

第十三篇 按照“七一”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947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947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947

(一)哲学 947

(二)哲学基本问题 948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94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953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955

一、世界的物质性 955

(一)物质 955

(二)运动和静止 955

(三)时间和空间 956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956

(一)精神 956

(二)意识 957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958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958

第三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958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958

二、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959

(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959

(二)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 960

第四章 世界的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962

一、对立统一规律 962

(一)对立统一规律 962

(二)矛盾和有关矛盾的几对概念 963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65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67

二、质量互变规律 968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 968

(二)质、量、度的含义 968

(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969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971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971

(二)肯定与否定的相互关系 972

(三)螺旋式上升运动的规律 972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974

一、内容和形式 974

二、现象和本质 975

三、原因和结果 976

四、相对与绝对 977

五、全局和局部 977

六、自发与自觉 978

七、必然和偶然 979

八、可能和现实 979

第六章 认识和实践 981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81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981

(二)几种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982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985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985

(二)马克思认识论 986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 988

四、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989

(一)非辩证的思维方法 989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990

第七章 真理 993

一、客观真理 993

(一)真理的定义 993

(二)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993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994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995

(一)历史观及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含义 997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997

(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997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 997

一、历史观 997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998

(一)唯心主义历史观 998

(二)英雄史观 998

(三)历史循环论 999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 1000

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1001

(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001

第九章 社会的存在、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1001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002

(三)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003

二、社会基本矛盾 1005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1005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005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007

(四)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 1009

(二)阶级斗争 1011

(一)阶级 1011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1011

第十章 阶级、国家、革命 1011

二、国家 1012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1012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1013

三、革命 1014

第十一章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 1015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1015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1015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015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 1016

(一)艺术和美学 1016

(二)道德和伦理 1017

(三)政治和法律思想 1018

(四)科学和宗教 1019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020

三、社会的精神文明 102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21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1023

一、社会进步 1023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1023

(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的解放程度 1023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25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25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025

(三)群众观点 1027

(四)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1028

第十四篇 认真学习“七一”讲话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03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031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03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031

(二)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103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 1034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1038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039

四、邓小平理论的特点 1042

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 1043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043

(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 1044

六、把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 104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 1050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050

(一)开拓全新事业的必然要求 1050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源与释义 1051

(三)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功勋 1053

(四)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105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055

(一)从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057

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057

(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05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06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106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062

(一)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 106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06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066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067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1069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1071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071

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072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074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75

(一)实行全方位、有重点的对外开放 1077

(二)我国已形成全国性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1077

五、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1077

(三)实行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1078

六、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07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083

一、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1083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083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084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85

(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86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088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089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 1089

(二)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1090

四、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091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的历史过程 109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095

二、“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1097

三、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100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00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102

四、先富带动共富的发展战略 1103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0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1106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1109

(一)跨世纪发展战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动因 1109

(二)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1109

(三)农村联产承包是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起点 1110

(四)经济特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110

(五)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特征 1111

(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1111

(八)完善金融体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 1112

(九)对外开放是融入国际市场体系,建设完整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1112

(七)搞活国有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1112

(十)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11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113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1118

五、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112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12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 1121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 1122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122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112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26

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112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29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130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途径 1132

五、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113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137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137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137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1138

(三)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前提条件 1139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1140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1140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141

(三)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143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1145

(五)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145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146

(一)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1147

(二)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 1149

(三)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150

(四)依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151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 1153

第十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15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与依据 1156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和实现的前提 1156

(二)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依据 1158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1159

第十五篇 认真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党风教育 1165

第一章 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正确认识党风 1165

一、党风概述 1165

(一)党风的概念 1165

(二)决定党风的主要因素 1165

(三)党风的性质 1166

(四)执政党党风的重要性 1166

二、党风涉及的相关问题 1167

(一)党风与党性 1167

(三)党风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168

(二)党风与改革 1168

(四)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 1169

(五)党风与党纪的关系 1169

(六)党风与社会风气的关系 1170

(七)党风与行业风气的关系 1170

三、党风的根本问题及党风估价 1171

(一)党风的根本问题 1171

(二)党风估价的基本方法 1172

(三)正确认识党风现状 1173

第二章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1175

一、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含义 1175

二、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1175

(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1175

(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178

(三)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1180

(二)艰苦奋斗的作风 1182

(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1182

三、继承和发扬我党的其他优良作风 1182

(三)严守纪律的作风 1183

(四)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1183

(五)马克思主义文风 1184

四、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论述 1184

(一)充分认识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大意义 1184

(二)把继承与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以新的时代内容和要求 1186

(三)新时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190

(四)以邓小平同志党风建设理论为指针,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191

第三章 严厉打击党内不正之风 1193

一、党内不正之风的特点 1193

二、党内不正之风的表现 1193

(一)教条主义 1193

(五)自由主义 1194

(四)本本主义 1194

(二)主观主义 1194

(三)形式主义 1194

(六)官僚主义作风 1195

(七)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作风 1195

(八)思想不纯 1195

(九)组织不纯 1195

(十三)安插私人 1196

(十五)利用职权搞特殊化 1196

(十四)讲排场比阔气 1196

(十二)假公济私 1196

(十一)以权谋私 1196

(十)作风不纯 1196

(十六)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 1197

(十七)腐败现象 1197

(十八)腐化堕落 1197

(十九)共产风 1197

(二十)浮夸风 1197

(一)党内不正之风产生的经济根源 1198

三、党内不正之风产生的原因 1198

(二)党内不正之风产生的政治根源 1199

(三)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驱使一些掌权者以权谋私 1200

(四)腐朽的地主阶级“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人生观是奢靡之风的诱因 1201

(五)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变更中的误区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涌入为腐败之风推波助澜 1202

(六)在对传统道德批判中出现的片面性,导致了道德观念的沦丧 1202

(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改革开放中的适应性缺乏理解,降低了对社会生活中道德标准的要求 1203

(二)党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1204

二、党风建设的意义 1204

一、党风建设的内容 1204

(一)党风建设的含义 1204

第四章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党风建设 1204

(一)加强党风建设,是维护党的性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1205

(二)加强党风建设,对于形成和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05

(三)加强党风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1205

(四)加强党风建设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保证 1205

(二)党风建设必须把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1206

三、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思路 1206

(一)党风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来进行 1206

(三)党风建设必须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1207

(四)党风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 1207

四、建好党风的根本环节是增强党性 1207

(一)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 1207

(二)党性修养的艰巨性表明党风建设的严峻性 1208

(三)建好党风,要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 1210

五、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210

(一)改革开放使党风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 1210

(二)在改革开放中反腐蚀,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 1211

(三)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搞好党风建设的改革 1212

六、科学地认识党风形势扎扎实实地抓好党风建设 1213

(一)科学地认识党风状况 1213

(二)科学地分析党内不正之风滋生的原因 1215

(四)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风建设 1216

(三)抓住根本,综合治理,扎扎实实地抓好党风建设 1216

七、加强党风建设是改善党群关系,使我们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措施 1218

八、纪检工作要抓好党风建设 1219

(一)党纪是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准则,它与党风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1219

(二)纪检机关要协助党委管好党风,充分发挥其纪检作用 1219

(三)纪检工作要集中精力做好党风建设 1220

第五章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1222

一、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及危害 1222

(一)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涵义 1222

(二)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特征 1223

(三)当前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1224

二、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要坚持专项治理 1226

(一)专项治理是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有效途径 1226

(二)开展专项治理的基本步骤和做法 1227

三、需要注意解决涉及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 1229

(一)当前体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229

(二)切实注意解决涉及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 1230

第六章 大力加强党风教育 1232

一、党风教育的地位和特点 1232

(一)党风教育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 1232

(二)党风教育的基本特点 1233

二、党风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235

(一)党风教育的基本原则 1235

(二)党风教育的指导思想 1238

三、党风党纪教育的任务和要求 1239

(一)党风教育的主要任务 1239

(二)党风教育的基本要求 1242

四、党风教育的主要内容 1245

(一)党纪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 1245

(二)党纪规范教育 1246

(三)党纪条规教育 1248

(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教育 1249

(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 1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