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信息、情报理论与实践
农业信息、情报理论与实践

农业信息、情报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贤甫主编;黄达晶,马益康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265374
  • 页数:792 页
图书介绍:
《农业信息、情报理论与实践》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1

第一章 情报、信息的概念及情报属性 1

第一节 情报与信息的异同 1

一、情报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1

二、信息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现象 2

第二节 信息与情报的概念 4

一、信息的概念 4

二、情报的概念 10

第三节 情报的属性 12

一、情报的社会性 13

二、情报的知识性 13

四、情报与载体的同一性 14

三、情报的语义和语言性 14

五、情报的传递性 15

六、情报的有序性 15

七、情报的实用性 16

八、情报的中介性 17

第二章 信息与认知及知识表示 19

第一节 人类信息传递的生理基础 20

一、信息传递的基本部件神经元 20

二、信息引起的神经冲动和反射活动 21

三、中枢神经系统 22

四、信息通道周围神经系统 23

五、信息存贮加工中心大脑皮层 24

第二节 感知、记忆和思维 24

一、感知 25

二、记忆 29

三、思维 33

第三节 个人知识及其结构 38

一、信息和情报在个人知识形成中的作用 38

二、个人知识结构 41

第四节 公共知识及其结构 43

一、空间相对位置 44

二、等级关系 45

三、遗传关系 45

四、类目关系 46

五、因果关系 46

第五节 知识表示方法 46

一、产生式系统 47

三、语义网络 48

二、单元表示 48

四、概念从属 49

五、框架 50

六、脚本 52

第三章 信息与生产力 55

第一节 关于生产力认识的发展 55

一、生产力的构成和发展 55

二、信息是生产力的特殊要素 56

第二节 耗散结构理论与农业生产力 58

一、耗散结构理论 58

二、农业系统的构成 60

三、农业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62

四、农业系统的控制 64

五、农业生产力系统属于耗散结构 68

第三节 农业信息资源与农业人工物质产品 70

一、从“三个世界”论到“四个世界”论 71

二、农业人工物质产品世界与精神产品世界的关系 72

三、农业信息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 73

第二篇 77

第四章 农业情报的产生和发展 77

第一节 农业情报的产生 77

一、农业生产情报的产生 78

二、农产品市场情报的出现 80

三、农业科学情报的形成 84

第二节 古代农业情报传递手段的演进 87

一、实物传递 87

二、文字记载 88

三、书本记载 90

一、农业科技情报发展的背景 91

第三节 近代农业情报的发展 91

二、农业情报机构的发展 93

三、农业连续出版物的增长 96

第四节 现代农业情报的发展 99

一、计算机的应用 99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 102

三、数据库的建设 105

四、通信技术的发展 108

五、情报技术的进步 110

第五章 我国农业情报工作的发展与国内外农业情报系统 114

第一节 我国农业情报工作的发展 114

一、发展概况 114

二、发展阶段与各阶段的特点 121

三、主要经验与成就 124

一、国内农业情报系统 131

第二节 国内外农业情报系统 131

二、国外农业情报系统 135

第三节 国际农业情报系统和组织 142

一、国际农业科学技术情报体系 142

二、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 144

三、美国农业图书馆 146

四、生物科学情报社 148

五、国际现期农业研究情报系统 149

六、欧洲共同体农业研究项目永存文档 150

七、国际食品情报局 151

八、农业图书馆协作网 152

九、化学文摘社 152

十、国际农业情报专家协会 153

十一、与农业情报关系密切的其他国际组织 154

一、农业的特性 157

第六章 农业情报特性、种类及发展规律 157

第一节 农业的特性与农业情报 157

二、农业情报的特性 159

第三节 农业情报种类 162

一、从广义的信息角度区分 162

二、从情报、信息存在形式区分 162

第三节 农业生物的信息传递 166

一、农业生物遗传信息及其存贮、复制和转录 166

二、农业生物性状信息的传递 171

三、农业生物雌雄性别的信息传递 172

四、农业生物信息传递的启示 172

第四节 农业情报发展若干基本问题和规律 175

一、语言媒介制约着情报发展的基本过程 175

二、情报存取以提高密度和有序化为核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79

三、情报交流新旧手段共存,各在其适应范围内专司其职 184

四、农业情报系统的整体作用取决于各分系统结合的程度,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必然 188

五、农业科技情报要与经济情报紧密结合,方能相互促进,匹配发展 190

六、实物情报融物质、能量、信息于一身,体现着情报物化的方向 192

七、情报存贮和传递手段同情报工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94

八、农业情报的发展严格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196

第七章 农业信息资源 202

第一节 信息源与农业信息源 202

一、信息源 202

二、农业信息源 204

第二节 主要农业文献信息源 208

一、农业图书 208

二、农业报刊 213

三、农业会议文献 214

四、农业统计资料 215

五、农业专利文献 218

六、农业标准文献 220

七、农业学位论文 221

八、政府出版物 222

九、科技报告 222

十、产品资料 223

十一、农业科技档案 223

第三节 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布局 224

一、农业文献的作用及特性 224

二、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225

三、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措施 228

第四节 农业文献的搜集 230

一、农业文献搜集的原则 231

二、农业文献搜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33

一、文献计量学的产生与发展 236

第八章 农业文献计量 236

第一节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概况 236

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 238

三、文献计量学在我国农业情报中的应用研究 239

第二节 农业文献增长、老化与离散规律 240

一、文献增长规律 240

二、文献老化规律 241

三、文献离散规律 244

第三节 农业核心期刊的测定 245

一、测定农业核心期刊的意义和方法 246

二、外文农业科技核心期刊的测定 247

三、中文农业科技核心期刊的测定 249

第四节 文献分布调查与引文分析 250

一、文献分布调查 250

二、常规引文分析 252

三、引文分析的综合应用 256

第九章 农业文献分类与编目 260

第一节 农业文献分类标引与编目的意义和作用 260

一、分类标引的意义和作用 260

二、编目的意义和作用 263

第二节 农业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263

一、农业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原则 263

二、农业文献分类标引的具体规则 265

第三节 农业文献的分类标引 268

一、选择分类法 268

二、选择书次号的取号方法 269

三、农业文献分类工作的程序 270

四、农业科学大类的文献分类标引 271

五、生物科学大类的文献分类标引 275

一、手工编目 277

第四节 农业文献的编目 277

二、计算机编目 282

第三篇 287

第十章 农业情报文献标准化及检索语言 287

第一节 标准化的概念与情报文献标准 287

一、标准化的概念 287

二、近代情报文献标准化的发展 289

三、情报文献标准的种类 290

第二节 情报检索语言 291

一、情报检索语言的涵义 291

二、情报检索语言的种类 291

三、情报检索语言的作用 292

一、国外叙词表发展和特点 293

第三节 国外农业叙词表 293

二、国外农业叙词表 295

第四节 中国农业叙词表 297

一、《农表》的理论基础 297

二、《农表》的编制规范 298

三、《农表》参照系统的构建 301

第五节 中国农业叙词表的结构、分类及特点 308

一、《农表》的结构 308

二、《农表》分类体系 309

三、《农表》的特点 311

四、《农表》的推广应用 313

第六节 中国农业叙词库及其管理系统 314

一、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 314

二、系统的设计原则及特点 318

三、词库结构 319

四、系统效果 321

第十一章 农业科技信息有序化处理 323

第一节 农业信息的筛选 323

一、信息筛选原则 323

二、不同类型数据库的信息筛选 324

第二节 农业信息有序化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327

一、有序化处理原则 327

二、有序化处理方法 328

第三节 分类标引 332

一、分类法原理 332

二、分类法的演变 334

三、分类标引的规则和方法 336

一、主题法原理 338

第四节 主题标引 338

二、主题法的演变和类型 339

三、主题标引规则 340

四、主题标引方法 342

第五节 主题目录和索引的编制 349

一、主题目录的编制 350

二、检索刊物主题索引的编制 351

三、标引聚类转换的发展趋势 354

四、综合降熵处理 362

第十二章 农业信息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 365

第一节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365

一、硬件系统 365

二、软件系统 368

三、硬件及软件的选择 370

一、农业信息的输入 372

第二节 农业信息输入和输出 372

二、中国公共数据交换格式(CCFC) 374

三、农业信息的输出 377

第三节 计算机主题索引款目标引 378

一、线型主题索引款目 379

二、环状主题索引款目 382

三、数控、领读主题索引款目 383

四、保留上下文索引款目 384

五、三级索引款目 385

六、无职能符机编主题索引系统 386

第四节 农业文献自动标引 386

一、中文文献自动标引的发展 387

二、中文文献自动标引实例 388

一、轻印刷系统 394

第五节 刊库结合技术 394

二、编辑排版系统 395

三、数据库软件 395

四、农业情报数据库、编辑、排版一体化 396

第十三章 农业数据库建设 401

第一节 数据库的设计和建库条件 401

一、建库目标 402

二、数据库的设计、结构和功能 402

三、数据搜集范围和建库条件 404

四、建库可行性研究 406

五、数据库的技术评价 406

六、数据库验收鉴定的基本条件 407

第二节 数据库的类型及农业数据库 408

一、文献型数据库 408

二、数值型数据库 410

三、事实型数据库 412

四、知识库 413

第三节 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 414

一、结构和功能 415

二、软件的功能 416

三、标引技术 417

第四节 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420

一、Micro CDS/ISIS的特点 420

二、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421

第五节 数据交换格式和转换技术 425

一、数据公共交换格式 426

二、数据库信息转换技术 427

第六节 农业数据库建设的标准 431

一、数据字典 431

二、文献数据库书目级别划分与数据项的选取 432

三、工作单的设计 433

四、工作单的填写 434

五、格式、字符集与字符转写 435

第十四章 农业文献自动化管理 437

第一节 农业文献自动化管理的发展概况 437

一、文献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 437

二、文献自动化管理的意义 441

第二节 农业文献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442

一、图书采购系统 444

二、图书编目系统 445

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447

四、期刊管理系统 447

五、读者联机目录查询 448

一、计算机字符内部编码的标准化 451

第三节 农业文献自动化的标准和规范 451

二、数据格式的标准化 453

第四节 农业文献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 458

一、文献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459

二、分布式微机网络系统的建立 461

三、计算机网络的配置与环境 463

四、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硬件构成 464

五、集成系统的概念 466

第五节 农业文献自动化管理的实施 467

一、计算机系统的评价与选择 467

二、应用软件的移植与开发 469

三、人员的培训与组织 471

四、系统分析的地位与作用 472

第一节 光盘的种类和特点 476

第十五章 光盘及其在农业情报文献中的应用 476

一、只读光盘 477

二、一次写光盘 480

三、可擦光盘 481

四、多媒体存取系统 483

五、光盘配套设备及其发展 484

第二节 光盘标准化及其在情报文献中的应用 487

一、光盘的标准 488

二、光盘系统在图书情报业中的应用 490

三、光盘技术对联机系统的冲击与互补 494

四、光盘对图书情报领域的影响 496

五、光盘的一些限制因素 498

第三节 农业光盘的发展 499

一、农业光盘的开发 499

二、农业光盘数据库 502

三、我国农业光盘库的利用 506

第十六章 农业情报通信网络 513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 513

一、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 513

二、计算机网络通信规程与网络产品的选择 514

三、局部网络通信 517

四、微机局部通信网络及其应用 521

五、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及其应用 523

六、联机检索用户终端 526

第二节 联机情报检索网络 528

一、联机情报检索系统与检索网络 528

二、主要联机情报检索系统 529

三、若干联机农业情报数据库 532

一、电子信息传递手段的发展 534

第三节 电子信息传递 534

二、电子信息传递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 539

三、电子通信技术前景 541

第四篇 545

第十七章 农业情报检索 545

第一节 情报检索的概念和作用 545

一、情报检索的概念 545

二、情报检索的作用 547

第二节 情报检索的原理 550

一、情报检索理论概述 550

二、布尔检索理论 551

三、模糊检索引论 557

二、农业文献数据库主题检索层次 560

一、检索工具有序化基本特点 560

第三节 手工、计算机检索途径的逻辑结构 560

第四节 计算机检索若干技术 566

一、检索式的质量标准 566

二、组构检索式的步骤和方法 568

三、切题与匹配兼容处理 578

四、CAB主题索引先组用词特点 579

第十八章 农业情报报道体系 583

第一节 情报报道的原则、特点和在科技交流中的作用 583

一、情报报道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583

二、农业情报报道在科技交流中的作用 587

第二节 农业科技期刊的种类 590

一、农业科技期刊的创办和发展 590

二、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种类与分布 594

一、一次文献及其期刊 596

第三节 农业一次文献报道 596

二、一次文献期刊的出版 598

三、一次文献期刊的编辑加工 603

第四节 农业二次文献报道 607

一、编制二次文献期刊的意义和要求 607

二、文摘及文摘类期刊的编制 608

三、目录性期刊和索引 614

第五节 完善农业情报报道体系 618

一、完善农业情报报道体系的原则 618

二、完善农业情报报道体系的目标 620

第十九章 农业情报研究 627

第一节 农业情报研究工作的发展 627

一、专业机构的诞生 627

二、农业情报研究事业的发展 628

三、农业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 630

第二节 农业情报研究的类别 634

一、情报研究内容的层次 634

二、情报研究内容的专业和学科 635

三、情报研究的作用范围 636

四、农业情报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637

第三节 农业情报研究的选题与研究方法 638

一、情报研究的选题 638

二、情报研究的方法 641

第四节 农业情报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645

一、情报研究成果的表述 645

二、情报研究成果的评价 647

一、情报咨询的概念 653

第一节 农业情报咨询的概念、特性及历史沿革 653

第二十章 农业情报咨询 653

二、农业情报咨询的特性 654

三、农业情报咨询的历史沿革 656

第二节 农业情报咨询的意义和作用 659

一、为用户释疑解难 659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660

三、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良性循环 661

四、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662

五、对科研、教学和生产起侦察兵作用 663

第三节 农业情报咨询的类型 664

一、事实(事项)和数据咨询 664

二、文献咨询 664

三、科技咨询 666

一、审核与洽谈 670

第四节 农业情报咨询的步骤与方法 670

二、制定检索策略 671

三、实施检索 672

四、解答咨询 672

五、反馈与调研 673

第五节 农业情报咨询工作的组织与发展前景 674

一、情报咨询工作的组织 674

二、情报咨询的前景 676

第二十一章 农村信息服务 680

第一节 农村信息用户及其需求 680

一、农村信息用户的类别 680

二、农村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681

三、农村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型 684

第二节 影响农村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因素 685

三、传统观念 686

一、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686

二、地理条件 686

四、个体素质 687

五、经济能力 687

六、服务体系不完善 688

第三节 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689

一、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 689

二、服务的形式与方法 690

第二十二章 农业情报教育与用户培训 698

第一节 农业情报用户 698

一、我国农业情报用户概况 698

二、农业情报用户的类型 703

三、农业情报用户的需求 705

一、农业情报文献队伍建设 709

第二节 农业情报教育 709

二、农业情报图书教育 711

三、在职人员培训 715

第三节 农业情报用户培训 717

一、农业情报用户培训的意义与概况 717

二、农业院校学生的用户培训 720

三、农业科技人员的用户培训 722

四、农业生产人员的用户培训 725

第二十三章 农业情报发展趋向及情报理论体系的形成 729

第一节 农业情报发展的三种类型 729

一、发达型 729

二、次发达型 730

三、发展型 731

一、发展光盘—微机自动化模式 732

第二节 农业情报发展趋向 732

二、建立本国的情报检索系统 733

三、发展联机检索系统 734

四、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735

五、编辑、排版和印刷自动化 735

六、发展人工智能 736

七、电子读物继续增长 738

八、多模式共存 738

第三节 情报学立论研究进一步深化 739

一、国外情报学理论体系 740

二、国内情报学理论体系 743

三、情报学理论体系加速形成 747

附录一 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6)国家(GB)、专业(ZB)、国际(ISO)标准及有关标准目录* 750

附录二 农业情报图书工作记事 764

附录三 缩写词西汉对照表 7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