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政府制度  第2版
中国政府制度  第2版

中国政府制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寿初著(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531908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所著是新中国政府制度,1997年初版,本书第二版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删改增补了新内容,并沿用了第一版章节和标题,在一些章节中增加的新内容主要反映近8年来中国政府制度的发展变化。本书是为国家公务员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中国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沿革及运作方式而编写。
上一篇:新中国下一篇:求索 难忘的历程
《中国政府制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中国政府制度历史沿革 1

第一节 选择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1

一、近代中国不适合资本主义生长 1

二、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 9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政府制度 28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政府制度 28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政府制度 36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政府制度 4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府制度 48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政府制度 48

二、1954年宪法颁布后的政府制度 5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5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中国政府 57

一、政党政治的基本理论 57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6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的方式 71

第二节 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 78

一、政府的概念 78

二、政府的职能 79

三、政府活动的原则 80

第三节 按照民主法治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和目标 83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 84

三、全面有序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88

第三章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94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般理论 94

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实质 94

二、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模式 95

第二节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适度控制 96

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必要性 96

二、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途径 100

第三节 构建分权——协作主义新关系 102

一、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03

二、新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 105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 1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109

一、变革生产关系就是解放生产力 110

二、社会主义实践催生市场经济 113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117

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营运 118

二、宏观调控 118

三、对经济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121

第三节 切实有效地转变现有政府职能 121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涵义 121

二、政企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123

三、政府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25

四、反对权力腐败,保证依法行政 127

第五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9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12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31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134

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6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0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140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 141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42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 144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程序 146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4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14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147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148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制度 150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程序 151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 152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 153

一、提出法律案 153

二、审议法律案 156

三、通过法律案 159

四、公布法律 160

第六章 国家元首 161

第一节 国家元首的历史发展 161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 16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的历史演变 163

第二节 国家主席的地位和作用 170

一、国家主席的地位 170

二、国家主席的作用 170

第三节 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171

一、国家主席的产生 172

二、国家主席的任期 173

三、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173

第四节 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 174

一、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 174

二、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 176

第七章 国务院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一、国务院的性质、地位和组成 178

二、国务院的职权 178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180

第二节 国务院机构设置 180

一、国务院机构设置沿革 180

二、当前国务院机构设置 189

第三节 行政立法 193

一、行政立法的涵义 193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 194

三、行政立法的种类 195

四、行政立法的等级与效力 198

第四节 依法行政 200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 200

二、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 202

三、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203

第八章 地方政府 208

第一节 概述 208

一、地方政府的概念 208

二、行政区域 208

三、地方政府的类型 209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11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211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 211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13

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 215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216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217

七、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18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22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222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222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223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 224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内部机构设置 225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225

第九章 民族区域自治 226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制度 226

一、中国的民族格局 226

二、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制度的生成 227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31

一、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地位 231

二、设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原则 231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任务 232

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类型 234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235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235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237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38

第四节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39

一、管理地方性政治社会事务的自治权 239

二、管理和安排地方性经济建设的自治权 239

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240

四、管理地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自治权 240

五、使用和发展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 241

第十章 特别行政区 242

第一节 “一国两制” 242

一、“一国两制”理论的生成 242

二、“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245

三、“一国两制”的意义 247

第二节 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248

一、特别行政区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政府 249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250

三、中央在特别行政区行使的职权 251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253

一、行政长官 253

二、行政机关 254

三、立法机关 255

四、司法机关 256

五、区域组织 256

六、公务人员 257

七、宣誓效忠 257

第十一章 经济特区 258

第一节 经济特区的历史与现状 258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与发展 258

二、中国经济特区的产生与发展 260

第二节 中央和经济特区的关系 262

一、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 262

二、经济特区依法享有更多的地方自主权 263

第三节 经济特区的贡献 265

一、为中国和世界的相互了解提供了窗口 265

二、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266

第十二章 司法制度 268

第一节 概述 268

一、司法制度的概念 268

二、正义是司法制度的起点和归宿 269

三、司法机关的组织体系和职权 272

四、司法原则 279

第二节 审判制度 283

一、法官制度 283

二、审判组织 285

三、审级制度 287

四、回避制度 288

五、公开审判 289

六、辩护制度 290

七、审判程序 291

第三节 侦查制度 295

一、侦查的概念 295

二、侦查工作原则 296

三、侦查程序 298

四、强制措施 301

第四节 检察制度 302

一、检察官制度 302

二、检察权行使制度 305

第五节 执行制度 307

一、死刑立即执行制度 307

二、交付监狱执行制度 308

第六节 仲裁制度 312

一、仲裁原则 312

二、仲裁机构 313

三、仲裁协议 313

四、仲裁程序 314

第七节 律师制度 316

一、律师执业条件 317

二、律师事务所 318

三、执业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319

四、法律援助 321

五、法律责任 322

六、律师协会 323

第八节 公证制度 324

一、公证的概念 324

二、公证处的业务和管辖 325

三、公证程序 326

四、公证效力 327

第十三章 军事制度 328

第一节 人民武装力量的历史与现状 328

一、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武装力量的生成 328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和组成 334

第二节 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 336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 336

二、总部机关 338

三、军兵种领导机关 340

四、军区领导机关 341

五、最高军事学术研究机构和学府 344

六、武警部队领导机关 345

七、人民武装委员会 345

八、国防部 346

九、作战指挥系统 346

第三节 人民武装力量的组织体制 346

一、陆军 347

二、海军 348

三、空军 348

四、第二炮兵部队 349

五、驻特别行政区部队 349

六、预备役部队 350

七、武装警察部队 351

八、民兵 352

第四节 兵役制度 353

一、基本原则 353

二、现役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 354

三、现役和预备役 355

四、军衔制度 357

五、军事训练 358

六、现役军人优待和退役军人安置 359

七、法律责任 360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61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历史渊源 362

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363

三、加强和改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64

第十四章 外交制度 365

第一节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65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65

二、从1950年代后期到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 368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 371

四、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 374

第二节 中国认真负责地对待国际事务 377

一、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77

二、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78

三、积极支持中东和平进程 378

四、在各个领域加强同世界合作 379

第三节 中国的外交机构及其职能 380

一、国家元首 380

二、国务院 380

三、外交部 380

四、驻外外交机关 382

第十五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385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生成 385

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385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生成 386

三、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生成 389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理论 391

一、国家公务员的概念 391

二、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393

三、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394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概念 395

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396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399

一、考试录用 399

二、考核和奖惩 400

三、职务升降和职务任免 404

四、培训和交流 406

五、回避和申诉控告 408

六、工资福利保险 409

七、辞职辞退和退休 410

八、管理和监督 412

跋 4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