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郝振纯,李丽,王加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75950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14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了水文模型的发展概况、分类、集总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型优劣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其次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信息和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分析方法、数字流域特征提取以及多源信息利用、集水面积阈值研究等。接着探讨了尺度的影响问题,主要研究DEM空间分辨率以及降雨的时空分布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对于分布式产流方面,研究了考虑土壤水再分布的混合产流、流域蒸散发和土壤热传导问题。在汇流方面,研究了概念性逐网格汇流模型和以圣维南方程组为基础的汇流数学模型。最后提出了具有一定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目录

前言 1

第1章 绪论 1

1.1 流域水文模型 1

1.2 分布式水文模型 2

1.3 全球变化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6

1.3.1 气候变化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8

1.3.2 LUCC研究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9

1.3.3 PUB研究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10

1.4 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 11

1.4.1 数字流域的构建 11

1.4.2 物理过程的描述 12

1.4.3 水文要素时空变化的精确描述 12

1.4.4 水量、能量耦合计算 12

1.4.5 空间尺度问题 13

1.4.6 降尺度分析技术 13

1.5 本书研究内容和结构 13

第2章 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16

2.1 空间数据的统计特征描述 16

2.1.1 空间数据的传统统计学特征 16

2.1.2 数据的空间统计学特征 18

2.1.3 精度统计 19

2.2 空间数据插值技术 20

2.2.1 插值方法 21

2.2.2 由插值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及评价方法 23

2.3 空间数据的聚合方法 24

2.4 实例研究 25

2.4.1 DEM的聚合 25

2.4.2 DEM插值 34

2.4.3 降雨插值 38

第3章 基于DEM的流域特征提取 47

3.1 数字高程模型 47

3.1.1 数字高程模型的定义 47

3.1.2 DEM数据源及格式 48

3.2 基本地形因子的数学计算方法 50

3.2.1 坡度和坡向 51

3.2.2 地形起伏特征 54

3.2.3 地形曲面 55

3.3 数字流域地形特征提取 56

3.3.1 水流流向判断 56

3.3.2 数字水系提取 60

3.3.3 分布式子流域统计特征 66

3.4 基于ArcHydro的数字河网提取 69

3.4.1 ArcHydro模块及工具集 69

3.4.2 ArcHydro水文模块命令 70

3.4.3 ArcHydro数字流域信息提取实例 72

第4章 多源信息提取流域特征方法研究 78

4.1 标量河道法理论 78

4.2 标量河道矢量化方法研究 80

4.2.1 源头追索模型 80

4.2.2 深泓演进模型 83

4.2.3 两种方法比较 88

4.3 标量河道法的应用与比较 88

4.3.1 引入自然水系前后比较 89

4.3.2 同类方法比较 92

4.4小结 95

第5章 集水面积阈值研究 96

5.1 流域汇流对阈值的敏感性 96

5.1.1 汇流时间对阈值的敏感性 96

5.1.2 流域坦化作用对阈值的敏感性 102

5.2 常用阈值确定方法分析 106

5.3 根据数字化的实际水系确定阈值 109

5.3.1 河网密度和河源密度 109

5.3.2 水系分形和分维数 110

5.3.3 实际水系处理 112

5.3.4 阈值选取 114

5.4 阈值空间分布规律的初步分析 116

5.5 小结 119

第6 空间分辨率与取样方式对DEM流域特征提取的影响 120

6.1 流域特征的提取 121

6.2 空间分辨率对DEM流域特征提取的影响 122

6.2.1 平均取样的空间分辨率分析 122

6.2.2 中心取样的空间分辨率分析 125

6.3 取样方式对DEM流域特征提取的影响 128

6.4 DEM的信息熵评价 131

6.5 分辨率改变与信息损失 135

6.6 小结 136

第7章 DEM分辨率的变化对径流模拟的影响 138

7.1 研究进展 138

7.2 不同分辨率DEM对提取的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 140

7.3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143

7.3.1 模型结构 143

7.3.2 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网格划分和数据资料、参数的处理 148

7.3.3 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 149

7.4 DEM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 152

7.4.1 水文参数相同时DEM分辨率变化对径流模拟的影响 152

7.4.2 水文参数变化时DEM分辨率变化对径流模拟的影响 154

7.5 小结 159

第8章 降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对径流模拟的影响 161

8.1 相关研究 161

8.1.1 降雨的空间变化 161

8.1.2 雷达应用 161

8.2 水文模型 162

8.3 数据资料和研究方法 163

8.3.1 流域和输入数据 163

8.3.2 降雨特征分析 163

8.3.3 降雨资料处理 165

8.4 降雨空间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169

8.4.1 雨量计密度变化的影响 169

8.4.2 雷达测雨空间变化的影响 172

8.5 降雨时间分辨率变化对径流模拟的影响 177

8.6 小结 179

第9章 考虑土壤水再分布的混合产流模型 180

9.1 产流模型 180

9.1.1 入渗研究概述 181

9.1.2 土壤水及其数学描述 182

9.1.3 模型设计方案 184

9.2 土壤水垂向运动数学模型 185

9.2.1 差分方案 186

9.2.2 三对角方程组的自动求解 188

9.2.3 土壤特性 190

9.2.4 四种边界条件 191

9.3 蓄满/超渗混合产流模型 194

9.3.1 冠层截留计算 194

9.3.2 产流计算 197

9.3.3 敏感土层厚度与空间步长 198

9.3.4 模型产流特性分析 200

9.4 模型检验 201

9.4.1 数学模型的定性检验 201

9.4.2 数学模型的定量检验 201

9.5 小结 204

第10章 土壤热传导模型 205

10.1 土壤热特性描述 205

10.1.1 比热容 205

10.1.2 热导率 206

10.1.3 导温率 207

10.2 土壤热流及求解 207

10.2.1 解析解与土壤温度变化特性 208

10.2.2 数值解概述 209

10.2.3 求解方法的选择 210

10.2.4 上边界条件 212

10.2.5 模型验证 213

10.3 关于水热耦合的讨论 215

10.3.1 温度对土壤水的影响 215

10.3.2 土壤水对温度的影响 216

10.4 地表热通量对蒸发能力的影响 216

10.5 小结 218

第11章 流域蒸散发分布式计算 219

11.1 蒸发模型 219

11.1.1 概述 219

11.1.2 陆面蒸发的直接计算 220

11.1.3 陆面蒸发的间接计算 221

11.2 参照蒸散发量计算方法 222

11.2.1 FAO的ET0计算方法 222

11.2.2 在中国的适应性分析 225

11.2.3 参照蒸散发计算的检验 226

11.3 实际蒸散发计算 228

11.3.1 植被系数校正 228

11.3.2 土壤系数校正 229

11.4 蒸发的空间分布研究 230

11.4.1 算法 231

11.4.2 单元辐射量校正 232

11.4.3 校正公式的敏感性分析 234

11.4.4 实用性检验 235

11.5 模型的下渗-蒸发机理检验 237

11.6 小结 240

第12章 概念性逐网格汇流模型 241

12.1 空间描述与汇流架构 241

12.1.1 地表水汇流 241

12.1.2 壤中流汇流 243

12.1.3 地下水汇流 243

12.2 逐单元概念性地表水汇流模型 245

12.2.1 逐单元水流描述 245

12.2.2 过境水的概化处理 246

12.2.3 汇流框架 248

12.2.4 尺度与单元滞蓄作用 249

12.3 模型的检验与讨论 250

12.3.1 模型特性分析 252

12.3.2 次洪模拟应用分析 254

12.3.3 拓展前景 257

12.3.4 逐网格的慢速径流汇流模型 259

12.4 小结 259

第13章 基于圣维南方程组的逐网格汇流演算 260

13.1 圣维南方程组及其求解 260

13.1.1 圣维南方程组 261

13.1.2 圣维南方程组的简化 262

13.1.3 圣维南方程组求解 265

13.2 数字流域上的坡面汇流 272

13.2.1 坡面汇流的数学描述 272

13.2.2 单坡面汇流 274

13.2.3 串联坡面汇流 277

13.3 数字流域上的河道汇流 279

13.3.1 Muskingum-Cunge法 279

13.3.2 数字水系中的汇流演算 280

13.4 逐网格流域汇流 281

13.4.1 数字流域中汇流网络的概化 281

13.4.2 流域栅格计算排序 283

13.4.3 全流域逐网格汇流 284

13.5 次尺度的时空迭代步长选择 285

13.5.1 坡面汇流的次尺度迭代步长选择 286

13.5.2 河道汇流的次尺度迭代步长选择 288

13.6 小结 292

参考文献 2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