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教育通史  第3卷
中国教育通史  第3卷

中国教育通史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礼锐,沈灌群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2801926
  • 页数:590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教育从古至今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教育通史的理论专著。本书汲取了国内研究的新成果,史料翔实,分析精辟,文笔流畅,见解独特。
《中国教育通史 第3卷》目录

第七章 宋代的教育 1

第一节 社会概况和文教政策 1

一、社会概况 1

二、文教政策 5

第二节 官学教育 12

一、三次兴学运动 13

二、官学制度的完善 22

三、官学教育的实施 24

第三节 私学和蒙学 32

一、私学教育的发展 32

二、蒙养阶段的教学 36

三、蒙学教材的编写 39

第四节 书院制度 46

一、书院的起源 46

二、宋初的著名书院 50

三、北宋书院的沉寂 57

四、南宋书院的勃兴 59

第五节 科举考试制度 65

一、宋初科举考试制度的加强 65

二、北宋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 71

三、南宋科举制度的腐败 78

第六节 胡瑗的教育思想 82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82

二、苏湖教法 86

第七节 张载的教育思想 94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95

二、教育思想 100

第八节 程颢、程颐的教育思想 119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119

二、教育思想 124

第九节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138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139

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 143

三、改革学校教育制度 146

四、置经义局、撰《三经新义》 151

五、教育理论主张 154

第十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160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161

二、对当时学校和科举的批评 172

三、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 175

四、道德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178

五、教学思想和读书法 185

第十一节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198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198

二、教育思想 206

第十二节 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 220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221

二、教育理论基础 228

三、教育目的 230

四、教育内容 232

五、教育方法和学风 235

第八章 辽、金、元的教育 243

第一节 文教政策 243

一、兴学设教以加速封建化的进程 244

二、发展教育以促进民族大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246

三、重才养士以增强国力 247

第二节 官学教育制度 248

一、中央官学的发展 249

二、地方官学的设立 251

三、金、元之际的庙学 252

四、官学的管理 254

第三节 私学和书院 259

一、辽、金、元的私学 260

二、元代的书院 267

第四节 辽、金、元的科举制度 273

一、辽代的科举制度 273

二、金代的科举制度 276

三、元代的科举制度 278

四、辽、金、元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282

第五节 完颜雍、元好问的教育思想 285

一、完颜雍的教育思想 285

二、元好问的教育思想 289

第六节 耶律楚材的教育思想 294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294

二、以儒治国、尊孔兴学 296

三、以佛治心、修身养性 298

第七节 许衡的教育思想 301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301

二、传播理学教育理论 305

三、道德教育思想 308

四、教学思想 311

第八节 吴澄的教育思想 313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313

二、教育思想 316

第九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324

第一节 社会概况和文教政策 324

一、社会概况 324

二、文教政策 328

第二节 官学教育 340

一、国子监 340

二、府、州、县学 352

第三节 书院制度 361

一、明清书院的发展 361

二、东林书院 366

三、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370

第四节 社学、义学和私学教育 377

一、社学、义学和私学的发展 377

二、蒙学的教材 383

三、蒙学的教法 387

四、蒙学的教师 394

第五节 科举与八股取士 394

一、科举定制的确立 395

二、科举考试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398

三、取士名额及其出路 402

四、八股取士和八股文 406

五、科举的作用和影响 411

第六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414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415

二、“致良知”的学习论 419

三、“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论 427

四、“随人分限所及”的施教原则 430

五、“诱”、“导”、“讽”的儿童教育论 432

第七节 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435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435

二、人性论与教育作用 438

三、认识与知识 441

四、学习与修养 446

第八节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451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452

二、揭露科举对教育的毒害 455

三、“公其非是”的学校教育主张 459

四、经史致用的实学教育内容 465

五、以“学用一致”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468

第九节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472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472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75

三、“习与性成”的教育作用论 478

四、教学思想 486

第十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 500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500

二、培养“经世”人才 505

三、“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教育内容 508

四、以“习行”为主的教学法理论 516

第十一节 戴震的教育思想 525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525

二、培养理民治安的“贤才” 528

三、“由词通道”的经学教育和科学教育 530

四、“明理解蔽”的教学论 532

五、“强恕去私”的道德教育论 542

第十章 宋、元、明、清的科技教育 550

第一节 宋、元的科技教育 550

一、科技专科学校的完善 551

二、私学科技教育的活跃 557

三、理学家的科技教育活动 559

四、艺徒制的发展 563

五、科技教学的基本经验 565

第二节 明、清的科技教育 571

一、科技专科学校的缓慢发展和衰落 571

二、“西学东渐”对科技教育的影响 578

三、乾嘉学派的科技教育活动 582

四、科技普及教育 5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