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训诂学史略
训诂学史略

训诂学史略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振铎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4800889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
《训诂学史略》目录
标签:训诂 史略

第一编 先秦时期 1

第一章 训诂的产生 1

第一节 教育和训诂 1

第二节 经典的故训 4

第三节 词语的阐释 8

第四节 早期的古书注释 11

第五节 语法观念的产生 16

第二章 分类词汇的编纂 20

第一节 《尔雅》的命名和时代 20

第二节 《尔雅》的篇目和内容 23

第三节 《尔雅》释义的方式 26

第四节 《尔雅》故训的来源 29

第五节 《尔雅》释义和编排的局限性 32

第六节 《尔雅》对后世的影响 35

第二编 两汉时期 39

第三章 《诗经》毛传 40

第一节 三家诗和《毛诗》 40

第二节 毛传的内容 42

第三节 训诂的方法 47

第四节 词的类别观念 51

第五节 毛传的局限性 55

第四章 经学家郑玄 60

第一节 郑玄在东汉经学中的地位 60

第二节 训诂的继承和发展 63

第三节 以今释古 66

第四节 声音和训诂 70

第五节 郑学的反对者王肃 73

第一节 章句简述 77

第五章 章句 77

第二节 王逸《楚辞章句》 80

第三节 赵岐《孟子章句》 85

第六章 辞书的编写 89

第一节 辞书简况 89

第二节 扬雄的《方言》 92

第三节 刘熙的《释名》 95

第四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 98

第三编 魏晋到隋唐时期 102

第七章 集解 103

第一节 集解简述 103

第二节 何晏《论语集解》 106

第三节 裴骃《史记集解》 108

第一节 郭璞的生平和著作 114

第八章 训诂学家郭璞 114

第二节 以今释古的训诂方法 116

第三节 因声求义 121

第四节 描写的释义方式 124

第九章 音义和《经典释文》 128

第一节 陆德明的生平和著作 128

第二节 补充归注 130

第三节 注音与训诂 134

第四节 新的释义方法 138

第十章 义疏和《五经正义》 142

第一节 义疏的兴起 142

第二节 《五经》定本和《五经正义》 146

第三节 正义格式举要 148

第四节 古书的辞例 152

第五节 其它经疏 155

第一节 《文选》的编辑和注释 158

第十一章 《文选》李善注 158

第二节 体例和引书 161

第三节 字的音义关系 168

第四节 词语的运用 171

第五节 新词和新义的解释 174

第六节 古书辞例的揭示 177

第四编 宋元明时期 181

第十二章 汉字的研究和“右文说” 181

第一节 《说文》的研究 181

第二节 王子韶的“右文说” 186

第三节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的推阐 189

第十三章 辞书的编写 193

第一节 韵书和字书的双轨制 193

第二节 梅膺祚《字汇》 196

第三节 张自烈《正字通》 198

第十四章 朱熹在训诂学上的贡献 202

第一节 朱熹的生平和著作 202

第二节 训诂的理论 203

第三节 训诂的方法 206

第四节 朱熹训诂的影响 210

第十五章 几部有影响的注释 214

第一节 《战国策》的注本 214

第二节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 218

第三节 宋人对集部书的注释 221

第十六章 丰富多采的笔记 225

第一节 宋明笔记简况 225

第二节 方俗词语的研究 228

第三节 目验材料的利用 231

第四节 文献语言的诠释 235

第五节 笔记材料的局限性 239

第五编 清代 243

第十七章 训诂的特点 244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训诂著作 244

第二节 语言材料的重视 246

第三节 古音学成果的利用 249

第四节 古今观念的确立 255

第五节 语法分析的运用 259

第十八章 辞书的编写 266

第一节 《佩文韵府》 266

第二节 《康熙字典》 274

第三节 《经籍纂诂》 278

第十九章 前代辞书的整理 281

第一节 《尔雅》 281

第二节 《方言》 287

第三节 《说文》 291

第四节 《释名》 295

第五节 《广雅》 299

第六节 《小尔雅》 302

第六编 现代 307

第二十章 训诂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308

第一节 黄侃的训诂学体系 308

第二节 训诂学的对象和任务 309

第三节 训诂的方式 311

第四节 训诂的分类 315

第五节 黄侃训诂学说的后继 319

第二十一章 几位有影响的学者 321

第一节 沈兼士 321

第二节 杨树达 325

第三节 王力 333

结束语 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