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明末清初  1582-1687  的格物穷理之学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
明末清初  1582-1687  的格物穷理之学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

明末清初 1582-1687 的格物穷理之学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尚智丛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0838841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了明末清初西方的自然哲学与中国的传统之学相嫁接与融合而产生并兴盛成为当时学术研究重要组成方面的格物穷理之学。
《明末清初 1582-1687 的格物穷理之学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目录

1.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目录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5

1.3.论文的学术意义 11

1.4.研究方案 12

2.1.格物穷理之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14

2.1.1.中国社会与学术背景 14

2.格物穷理之学的历史演变 14

2.1.2.欧洲社会与学术背景 21

2.2.徐光启的“格物穷理之学” 26

2.2.1.“格物穷理”概念 26

2.2.2.徐光启的“格物穷理之学”概念与知识形态 28

2.2.3.徐光启“格物穷理之学”的“艺用”倾向 34

2.3.李之藻和傅泛际的“穷理诸学” 41

2.3.1.“穷理诸学”概念与知识形态 41

2.3.2.“穷理诸学”表达的知识统一性的追求 46

2.3.3.1582-1683年“穷理诸学”的主要著述 49

2.4.南怀仁的“穷理学” 52

2.5.“格物穷理之学”的特征 58

3.“穷理学”的知识形态——南怀仁《穷理学》考证 65

3.1.《穷理学》——格物穷理之学的集成 65

3.2.《穷理学》的编撰背景与编撰方式 70

3.3.《穷理学》残抄本分析 75

3.4.《穷理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其特征 83

4.徐光启和利玛窦的格物穷理原则——明末清初的认识论会通 89

4.1.1.《大学》中的“格物致知” 92

4.1.“格物穷理”认识论溯源 92

4.1.2.程朱理学的“格物穷理”学说 93

4.1.3.陆王心学的“格物致知”学说 97

4.2.徐光启和利玛窦的格物穷理原则 99

4.2.1.格物穷理原则的涵义 100

4.2.2.格物穷理原则的缺陷 105

4.2.3.格物穷理原则的意义 107

4.3.格物穷理原则与中西会通 113

4.4.耶稣会在格物穷理原则形成中的作用 118

5.格物穷理之学的历史建树 122

5.1.格物穷理之学的历史分期 122

5.2.初创期(1582—1622)的学术建树 126

5.2.1.人物关系分析 126

5.2.2.核心人物的思想与学术活动 129

5.2.3.外围成员的思想与活动 145

5.2.4.初创期的学术成就与特点 147

5.3.1.人物关系分析 148

5.3.发展期(1623—1663)的学术建树 148

5.3.2.核心人物的思想与活动 150

5.3.3.外围人物的思想与活动 173

5.3.4.发展期的学术成就与特点 180

5.4.集成期(1664-1687)的学术建树 182

5.4.1.人物关系分析 182

5.4.2.核心人物的思想与活动 184

5.4.3.外围成员的思想与活动 192

5.4.4.集成期的学术成就与特点 198

5.5.总结 199

6.格物穷理之学的学术地位和历史影响 200

6.1.格物穷理之学的学术地位 201

6.2.王锡阐对格物穷理之学的批判与借鉴 211

6.3.梅文鼎对格物穷理之学的批判与借鉴 225

6.4.方氏学派对格物穷理之学的批判与借鉴 239

6.4.1.方氏学派概况 240

6.4.2.方氏学派的本体论及格物穷理之学的嫁接 243

6.4.3.方氏学派的认识论 247

6.4.4.方氏学派与格物穷理学圈的不同“度数”观 255

6.4.5.方氏学派的质测之学及其对格物穷理之学的引用和批判 262

6.4.6.总结 269

7.结论 271

附录 274

附表1.《格物穷理之学相关人物著述与活动表》 274

附表2.1.《初创期(1582-1622)格物穷理学圈基本情况表》 326

附表2.2.《发展期(1623-1663)格物穷理学圈基本情况表》 329

附表2.3.《集成期(1664-1687)格物穷理学圈基本情况表》 335

参考文献 3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