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志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6632764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管理培训教程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民政部编撰而成的一套集标准化、规范化、实用性于一体的企业内部管理书籍。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品质管理规划 1

第一节 品管部岗位职责 3

一、品管部工作职责 3

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4

三、相关工作环节职责 6

第二节 相关部门品管职责 8

一、相关人员总体职责 8

二、相关部门具体职责 9

第三节 品质方针制定与实施 13

一、品质方针制定 13

二、品质方针实施 23

第四节 品质目标制定与实施 29

一、品质目标制定 29

二、品质目标实施 37

第五节 品质标准化管理 46

一、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46

二、制定标准 47

三、执行标准 48

四、修订标准 49

第六节 品质样板管理 50

一、采购用样板管理 50

二、生产用样板管理 51

三、客户用样本管理 52

第二章 品质资源管理 55

第一节 品质培训实施与管理 57

一、明确培训的目的 57

二、确定培训的内容 58

三、实施培训 59

一、品质成本分类 62

第二节 品质成本分析 62

二、品质成本管理分工 65

三、品质成本管理步骤 66

第三节 品质信息管理 69

一、品质信息管理流程 69

二、品质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 74

三、日常品质信息的利用 75

四、异常品质信息的处理 77

第四节 品管工作环境管理 80

一、确定工作环境必需因素 80

二、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环境 81

三、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环境 82

第五节 相关供方管理 84

一、确定对供方的需要 84

二、与供方建立双向沟通 86

三、确定供方的过程能力 88

四、监视供方的交货状况 89

五、鼓励供方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案 90

六、邀请供方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 91

七、评估、确认、奖赏有优良表现的供方 93

附一 内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94

附二 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95

附三 鉴定成本统计表 96

附四 预防成本统计表 97

附五 废品损失汇总表 98

附六 信息联络单 99

附七 供应商年度考核表 100

第三章 品质管理工具 101

第一节 帕累托图法 103

一、制作帕累托图 103

三、使用帕累托图法的注意事项 105

二、分析帕累托图 105

第二节 因果图法 107

一、明确因果图使用原理 107

二、制作因果图 108

三、分析因果图 109

第三节 散布图法 110

一、制作散布图 110

二、分析散布图 111

第四节 控制图法 113

一、明确控制图原理 113

二、制作控制图 114

第五节 关联图法 116

一、区分关联图的类型 116

二、制作关联图 117

二、组成小组 119

第六节 亲和图法 119

一、确定课题 119

三、搜集资料 120

四、书写卡片 120

五、汇总整理卡片 120

六、制作标签卡片 121

七、作图 121

第七节 系统图法 122

一、确定目的 122

二、提出手段、措施 122

三、评价手段、措施 123

四、制作卡片 123

五、初步建图 123

六、确认目的 124

一、明确pDPC法的用途 125

二、应用PDPC法 125

第八节 PDPC法 125

第九节 箭线图法 128

一、明确箭线图的应用范围 128

二、应用箭线图 128

第四章 品质计量管理 131

第一节 标准计量器具管理 133

一、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检定 133

二、规范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134

三、明确标准计量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项 134

第二节 一般计量器具管理 136

一、检定一般计量器具 136

二、使用一般计量器具 137

第三节 能源计量管理 138

一、明确能源计量范围 138

二、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138

三、检定与维护 139

四、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注意事项 140

第四节 计量器具的选配 141

一、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 141

二、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 142

三、计量器具的选择步骤 146

第五节 计量器具的校准 147

一、校准类型 147

二、校准的注意事项 150

第六节 计量器具操作指引 156

一、电子秤 156

二、弹簧秤 157

三、硬度计 158

四、游标卡尺 159

五、高度尺 160

六、厚度计 161

七、千分尺 161

一、硬度计内校标准 163

第七节 计量器具内校标准 163

二、深度尺内校标准 165

三、高度尺内校标准 167

四、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 169

五、200~500mm卡尺内校标准 171

六、200mm以下卡尺内校标准 175

七、厚度器内校标准 178

八、电子秤内校标准 180

九、钢卷尺内校标准 182

十、温度计内校标准 183

第八节 计量器具周检 185

一、制作计量器具的周检日程表 185

二、报出下年度周检计划 185

五、实施周检 186

四、开具检定通知单 186

三、报出下月周检计划 186

六、严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 187

第九节 计量器具分级管理 188

一、A类管理 188

二、B类管理 189

三、C类管理 190

第五章 品质检验控制 191

第一节 检验的分类与选择 193

一、按照检验数量分类 193

二、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 196

三、按照检验地点分类 196

四、按数据性质分类 196

五、按照检验手段分类 197

六、按检验目的分类 197

七、按检验周期分类 198

一、编制检验计划的准备工作 200

第二节 检验计划制订 200

二、检验计划的内容 201

三、制作检验流程图 201

第三节 进料检验 205

一、进料检验概述 205

二、进料检验流程 206

三、进料检验项目与方法 206

四、进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207

五、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208

六、进料检验中紧急放行控制 211

第四节 过程检验 213

一、过程检验目的 213

二、首件检验 214

三、巡回检验 214

四、在线检验 216

六、末件检验 218

五、完工检验 218

第五节 半成品品质检验 220

一、半成品制程控制 220

二、半成品品质检验 223

第六节 成品检验 226

一、包装检验 226

二、生产部成品入仓检查 230

三、成品出货检验 232

第六章 不合格品控制 237

第一节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 239

一、产品开发与设计方面 239

二、机器与设备管理方面 239

三、材料与配件控制方面 240

四、生产作业控制方面 240

五、品质检验与控制方面 240

一、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 242

第二节 不合格品预防与控制 242

二、执行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243

第三节 不合格品标准 244

一、选择标识物 244

二、应用标识物 246

第四节 不合格品隔离 248

一、规划不合格品区域 248

二、放置标识 249

三、管制不合格品区货品 249

第五节 不合格品评审 251

一、提出不合格品处置申请 251

二、核查申请 251

三、复审及判定 252

四、终审及判定 252

五、安排处理 252

七、QC部对允收入仓的允收品进行分类标识 253

六、重新验证 253

第六节 不合格品处置 254

一、条件收货(AOD) 254

二、拣用 255

三、返工与返修 255

四、退货 255

五、报废 256

六、不合格品记录 256

第七章 品质改进计划 259

第一节 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 261

一、持续品质改进概述 261

二、持续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 265

第二节 品质改进环境建立 270

一、企业管理层的领导 270

二、确立品质改进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270

四、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 271

三、具体制定企业品质改进的目标 271

五、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272

第三节 品质改进活动开展 273

一、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项目 273

二、成立品质改进组织 273

三、制定品质改进计划 274

四、品质改进问题诊断 274

五、制订和落实品质改进的方案 279

六、控制与评价品质改进 281

七、改进效果的验证和确认 283

八、改进成果的保持,再改进项目的确定 284

第四节 QCC活动推行 285

一、品管圈概述 285

二、QCC小组组建 289

三、QCC活动开展 291

四、QCC活动成果总结 292

五、QCC成果发表 299

六、QCC活动评价 302

七、QCC常见问题解决 308

八、QCC成功推行技巧 315

第五节 TQM活动推行 319

一、TQM特点 319

二、TQM活动内容 322

三、QC小组建设 330

第六节 6Sigma管理 334

一、6Sigma管理基本内涵 334

二、6Sigma管理推行关键 339

三、推行6Sigma管理基本流程 344

第七节 无缺点计划实施 353

一、明确无缺点计划的实施前提 353

二、实施无缺点计划 3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