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原理-创作论
文学原理-创作论

文学原理-创作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书瀛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20034586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本书集中讨论文学创作问题,全书共有5编,其中包括:“文学创作的审美本质论”、“文学创作的审美实践论”、“文学创作中的天才与技巧”等。
上一篇:金色的狮子下一篇:鸟的王国
《文学原理-创作论》目录

绪论:对象·观念·方法·构架 1

第一节 对象 1

目录 1

第二节 观念 5

第三节方法 15

第四节 构架 21

第一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本质论 26

第一章 文学创作与审美活动 26

第一节 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 26

第二节 文学创作是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和典型表现 32

第三节 从审美本质看创作的特点 39

(一)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的本体论地位 39

(二)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46

(三)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49

第一节 创作客体 54

(一)文学是“人学” 54

第二章 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的性质和功能 54

第二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实践论 54

(二)与哲学、人文科学的对象之比较 60

(三)处于审美关系之中的人及其生活 66

(四)文学创作的对象同其他艺术创作的对象之区别 69

(五)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 73

第二节 创作主体——作家 75

(一)创作主体的审美性质 75

(二)审美机制的核心作用 82

(三)作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禀赋” 91

(四)创作主体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 93

第三节 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 95

(一)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 95

(二)创作客体的功能 99

(三)创作主体的功能 106

(四)两个“尺度”与他律、自律 110

(五)审美模型 114

第三章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作品的生成 120

第一节 受孕 120

(一)长期的积累和偶然的触媒 120

(二)爱的产物 127

(三)从否定—扬弃中获得新质 130

第二节 文学意象 133

(一)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 133

(二)对象主体化与主体对象化 137

(三)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140

(四)偶然与必然的契合 143

(五)情感与认识的融会 145

(六)文学意象的可“内视”性 147

(七)文学意象的内容和形式 149

(八)文学意象的形式的创造 152

第三节 文学物象 158

(一)文学意象向文学物象的转化 158

(二)文学物象作为艺术符号系统 162

(三)文学物象作为“有意味的形式” 171

(四)文学物象是作家的创造 176

第四节 文学创作在接受中完成 178

(一)接受美学的合理因素 178

(二)文学创作通过接受而完成 179

(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印证 183

第三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 187

第四章 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 187

第一节 审美社会学释义 187

第二节 适宜的环境 195

(一)我国古典美学的启示 196

(二)黑格尔等人的论述 200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 203

(四)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的心境 207

第三节 社会环境怎样制约文学创作 212

(一)总体的必然与局部的或然 212

(二)多层次、多中介 217

(三)以审美为总枢纽和最后中介 222

第四节 文学创作怎样影响社会环境 227

(一)以“精神实践”的方式创造世界 227

(二)创造“历史的创造者” 230

(三)文学的审美—社会作用 235

第五章 创作中个人与社会的辩证法 239

第一节 作家个体劳动方式 239

(一)合“群”倾向与个体意识——作家个体劳动方式的历史根据 239

(二)文学创作: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244

(三)个体体验是艺术创造的惟一途径 248

第二节 个人独特性与社会普遍性 253

(一)个人独特性 253

(二)创作个性创作风格 258

(三)社会普遍性 262

第三节 社会个人化与个人社会化 264

(一)社会个人化 264

(二)个人社会化 268

第四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学 273

第六章 创作心理的一般规律 273

第一节 审美心理的生理机制和社会基础 273

(一)审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274

(二)审美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 278

(三)审美心理结构的历史形成 280

第二节 文学创作作为心理与历史的统一 282

(一)心理形式与历史内容 282

(二)化历史意蕴为心理形态 284

第三节 诸心理功能的综合发挥 290

(一)审美与多种心理功能 290

(二)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 292

(三)不同领域心理活动之比较 296

第四节 灵感 299

(一)关于灵感的种种说法 299

(二)对灵感的一些初步看法 303

(一)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 310

第五节 自觉与非自觉,意识与无意识 310

(二)心理分析美学的贡献和局限 314

(三)意识与无意识、自觉与非自觉的统一 317

第七章 文学创作的诸心理机制 321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321

第二节 记忆和表象 328

第三节 渐悟和顿悟 333

第四节 思维 338

第五节 想象 342

第六节 情感 350

第七节 意志 357

第八节 动机·兴趣·注意 362

第五编 文学创作中的天才与技巧 367

第八章 天才与技巧及其辩证关系 367

第一节 需要预先说明的几个问题 367

(一)历史上的几种重要观点 370

第二节 天才 370

(二)三个基本规定 375

(三)历史实践与自然素质 380

(四)文学艺术天才的特点 384

第三节 技巧 386

(一)关于技巧的种种说法 386

(二)技巧是技法的独特运用 390

(三)技巧是对艺术规律的独特把握 393

(四)技巧是对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形式美的创造 396

(五)文学技巧的特点 400

第四节 天才与技巧的辩证关系 404

(一)可能性与现实性 404

(二)以实践为中介而转化 407

(三)统一于社会历史基础 410

简单的结语 413

主要参考文献 425

后记 4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