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道教人学研究
道教人学研究

道教人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玉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10045585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第一本有关道教人学的学术著作。全书除绪论外共十二章,30万字。该书第一次对道教有关人的认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勾画出了一套完整的道教人学思想体系,为对道教有关人的认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对整个道教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路。本书认为,道教在本质上是把人看成是形、气、神或命与性的统一体。在对人的基本结构的认识上,道教通过形气神理论和性命理论以及脏腑经络理论从而完成对人的纵横各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完整把握。在对人生历程的认识上道教提出了一套从先天一气到胎儿、婴儿、孩儿、成年并最终死亡成鬼或修道成仙的完整过程的理论。在对人生特性和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上,道教认为,人生存在生难永恒性、形体滞碍性、苦痛常伴性、祸福无常性等一系列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而人要从根本上摆脱这些有限性和局限性惟有修道以成神仙。人修道成仙只能在今生完成,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对人来说具有绝对性,故贵生养生、修道成仙,使生命永恒,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对于如何养生修道,道教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道教修道的基本原则有八个,即:积善修德;敬奉神仙,遵行斋醮;爱气尊神重精;性命双修;虚静无为;后天返先天;
上一篇:道德经释义下一篇:道德经
《道教人学研究》目录
标签:人学 研究

绪论 1

卿希泰先生序 1

目录 1

一、人学与道教人学的概念 1

李刚先生序 3

二、道教人学的思想体系与基本内容 4

三、道教人学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8

(一)道教人学研究的现状 8

(二)道教人学研究的意义 10

胡孚琛先生序 12

四、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12

第一章 人的本质结构 15

郑庆云先生序 16

一、道教有关人的本质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6

自序 21

二、人的形、气、神及其相互关系 23

(一)形 23

(二)气 28

(三)神 35

(四)形、气、神的相互关系 42

三、命与性及其相互关系 50

(一)命与性的基本概念 50

(二)命与性的相互关系 54

第二章 人体的脏腑 57

一、脏腑的概念 57

二、五脏 64

(一)心 65

(二)肺 67

(三)脾 68

(四)肝 70

(五)肾 72

第三章 人体的经络 74

一、经络的概念 74

(一)何谓经络? 74

(二)人体经络的组成 75

二、十二正经 76

三、奇经八脉 80

四、中黄之脉 86

五、丹田 88

第四章 人的生活历程 94

一、人的孕育与出生 94

(一)道与人的起源 94

(二)人的孕育与出生 95

二、人的发育与成长 99

(一)婴孩期 101

(二)成年期 102

三、人的衰老与死亡 105

第五章 世界的层次结构与人的最终归宿 108

一、世界的层次结构 108

(一)天国 109

(二)地狱 114

(三)世间 116

二、人生的最终归宿 117

(一)修道成神仙 118

(二)死亡成鬼魂 121

第六章 人生存在的特性 124

一、人生存在的局限性和有限性 124

(一)生难永恒性 125

(二)形体滞碍性 127

(三)苦痛常伴性 129

(四)祸福无常性 130

二、人生存在的惟一性和价值绝对性 131

一、修道的意义和价值 134

第七章 修道的意义、价值和修道需要的素质 134

二、修道需要的素质 136

(一)道性是修道的基本因素 137

(二)神性是修道的现实条件 139

三、修道的成就 142

第八章 修道的基本原则 146

一、积善修德 146

(一)积善修德的理论根据 146

(二)积善修德的基本要求 150

二、敬奉神仙、遵行斋醮 152

(一)敬奉神仙、遵行斋醮是修道的基本要求 152

(二)斋醮的作用 153

三、爱气尊神重精 155

(一)修道应遵循爱气尊神重精的原则 155

(二)爱气尊神重精的基本方法 158

四、性命双修 161

(一)养生修道必须遵循性命双修的原则 161

(二)性命双修的方法和程序 164

五、虚静无为 167

(一)虚静无为是达到与道合真的基本要求 167

(二)虚静无为是养神的根本方法 171

(三)虚静无为的基本要求 174

六、后天返先天 177

(一)先天与后天的本质区别 177

(二)后天返先天的实质 181

(三)后天返先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83

(一)和顺自然是达到与道合真的基本要求 185

七、和顺自然 185

(二)和顺自然的基本原则 187

八、人我和同 191

(一)人我和同是社会生活与道合真的基本要求 191

(二)人我和同的基本原则 191

第九章 修道方法 196

一、道教修道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196

(一)斋醮 198

二、道教修道的一些常用方法 198

(二)服食 199

(三)行气 201

(四)守一 203

(五)导引 205

(六)存思 206

(七)调摄 207

(八)房中 209

(一)外丹的概念 210

三、外丹 210

(二)外丹修炼的基本理论 211

(三)外丹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向内丹发展的必然性 214

第十章 内丹 218

一、内丹的概念 218

二、内丹修炼的基本原理 221

三、内丹修炼的基本程序 224

(一)炼己筑基 227

(二)炼精化气 232

(三)炼气化神 235

(四)炼神还虚 240

第十一章 道教人学观与儒家和佛教人学观的比较 245

一、儒家的人学观 246

(一)儒家的人的本质观 246

(二)儒家的人生价值观 250

(三)儒家的修行观 252

(一)佛教的人的本质观 258

二、佛教的人学观 258

(二)佛教的人生价值观 260

(三)佛教的修行观 263

三、道教与儒家和佛教人学观的比较 266

(一)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在人的本质观上的异同 266

(二)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在人生价值观上的异同 270

(三)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在修行观上的异同 277

第十二章 道教人学的特点、内在矛盾及其现代意义 282

一、道教人学的基本特点 282

(一)个体性 283

(二)全面性 285

(三)系统性 286

(四)科学性 288

二、道教人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289

三、道教人学的现代意义 301

(一)道教人学对当代人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301

(二)道教人学对当代人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304

(三)道教人学对当代卫生保健事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