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
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

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清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3071792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中的一本,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目录

找回我们失去的“哲学自我” 3

1.“哲学自我”的丢失 3

上篇 传统现实与哲学 3

2.“哲学自我”的寻求 5

理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 9

1.真实的命运与虚假的命运 10

2.实利的触摸与理论的探索 12

3.理论的困境与实践的困境 15

1.政治、实践与理论 19

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 19

2.“理解”本身是世界观吗 21

3.“无害的神像”真的无害吗 24

4.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8

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31

1.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33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 35

3.当前哲学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37

4.关于十年哲学探索的评价问题 38

5.哲学在现时代的生长点 39

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 41

1.为什么必须解放思想 42

2.思想要从哪里解放 43

3.思想怎样才能解放 46

4.改革与“人”的解放 48

找回传统,不能失去“民族自我” 51

1.当前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51

2.“类本性”与“民族自我” 53

3.怎样看待“西方模式” 55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59

1.不能忘记“我们自己是谁?” 59

2.以中国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传统哲学 61

3.重要的是把握中国哲学的总体精神和独特风格 64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 68

1.“哲学”与“人性” 68

2.中西哲学思维的特点及其价值 69

时代需要我们去创新学科体系 77

1.学科体系的两重性 77

中篇 哲学与创新 77

2.学科体系的创新性 79

哲学体系改革的尝试 83

1.哲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83

2.旧体系必须改革的主要根据何在 84

3.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85

4.哲学体系应当怎样改革 89

5.仅仅是一个初步尝试 91

关于哲学体系和内容改革问题的认识 93

1.“左”的思潮的影响 96

2.简单化、庸俗化倾向的影响 97

3.本体论化、实证化倾向的影响 98

哲学观念的转变 111

1.世界观究竟要解决属于世界的何种矛盾 112

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 113

3.关于世界统一性内容的理解问题 115

4.关于人的问题 118

5.关于人的活动规律问题 120

6.关于如何看待主观性意义的问题 121

7.关于真、善、关统一的问题 124

实践观点作为思维方式的意义 126

1.哲学思维方式的意义 126

2.哲学中的几种思维方式类型 129

3.实践作为历史概念的几个基本环节 132

4.实践观点作为新思维方式的意义 135

5.贯彻实践观点与转变哲学观念 138

哲学回归现实世界之路 141

1.“现实世界”的否定性统一本质 141

2.“哲学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43

3.“本体世界”的抽象统一性 145

4.“神学世界”与“科学世界”的矛盾 147

5.“现实世界”的回归 150

重新评价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 154

1.有必要打破这个僵化模式 154

2.唯物唯心不是哲学论争的永恒本质 155

3.唯物唯心的分野不能成为决定一切的认识路线 157

4.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能等同于真谬对立 158

5.唯物唯心的对立并不具有不可超越性 160

20世纪西方哲学变革的主题与当代中国哲学的走向 163

1.转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 164

2.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主题 167

3.转向现实生活世界与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 168

4.转向现实生活世界与中国哲学的走向 172

下篇 人与哲学 179

从人的生成发展看市场经济 179

1.促使人走向独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历史作用 179

2.社会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的个体发展史 180

3.人只有在世界历史性的广泛社会联系中才是能独立的动物 181

4.市场经济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化交往形式 182

5.资本主义是市场活动自发联系方式的制度化产物 185

6.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解放生产力首要的就是解放个人 186

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 190

1.哲学、经济与人的关系 190

2.市场经济与独立个人的生成 193

3.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哲学观念的现代变革 198

人的“本性” 202

1.认识“人”的方法论原则:对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不能运用“物种”观点去认识 203

2.物性与超物性交接的“关节点”:必须从人的“生命”入手去理解人的特异本性 204

3.人之为人的特异本性所在:人已非单一生命,应当把人看作“双重生命”的存在 206

4.从双重生命观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按其本质与“人的生存世界”是内在一体性的关系 208

5.从双重生命观点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社会本性与生命本性一样也具有“群”和“类”的双重本性 210

从人的本性理解哲学的本性 214

1.“哲学”与“人性”的内在关联 214

2.“人”的内在本性需要“哲学” 216

3.“人性特质”与“哲学理论品格” 217

4.“人的觉醒”与“早期哲学形态” 220

5.“哲学走向自觉”与“人的自我理解” 222

6.新时期“人性逻辑”要求人与哲学的更新观念 224

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 229

1.主体形态的历史生成 229

2.主体形态的人性根据 231

3.主体的呼唤是人的自我解放呼声 233

4.今日弘扬主体的时代内涵 234

5.培植个人主体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36

转变认识“人”的通常观念和方法 240

1.人被“抽象化”的思想原因在于“物种”的认识方法 241

2.突破“物种哲学”的思维才能进入人的现实世界 243

3.从抽象的人走向具体的人 245

“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 249

1.“人”:人的认识对象中的难解之“谜” 249

2.“哲学”:探索人的奥秘的特种意识形式 251

3.哲学史:对人特殊认识途径和方法的探寻历程 253

4.“类”原则:把握人之本性的特有逻辑理念 256

人的“类本性”与“类哲学” 261

1.怎么想起提出“类哲学”问题的 261

2.怎样才能具体把握“人”的本性 263

3.“类”本性和“种”本性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68

4.怎样理解“类哲学” 272

5.“类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什么 279

转变“哲学”的传统观念 282

1.理解“哲学”:首先须确定我们理解的基点和视野 282

2.哲学的理论性质:“人对自我本性的自觉意识” 286

3.哲学的理论品格:哲学之秘密在于“人”的秘密 290

4.关于哲学的“误导”:需要澄清的几个流行观念(一) 295

5.关于哲学的“误导”:需要澄清的几个流行观念(二) 301

6.认知、悟知与觉知:哲学的“思想性”品格 313

西方的哲学历史 316

1.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本体论”的意义和局限 316

2.古代“理念论”的形成:“心灵直观”的产物 321

3.哲学本体论走向神学:合乎历史也合乎逻辑的演变 326

4.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哲学内在矛盾的全面展现 334

5.“种哲学”走向“类哲学”:“辩证法”的理论真义 345

辩证法的性质和革命批判精神 359

1.如何理解辩证法的理论性质 360

2.如何理解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362

3.如何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368

人是哲学的奥秘 372

1.人与哲学的“对象世界” 372

2.人与哲学的思考方式 377

3.人与哲学的演化特征 379

4.人与哲学的历史性变革 383

附 录 389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序 389

中西哲学思维的不同特质 3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