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民族性与时代性  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
民族性与时代性  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

民族性与时代性 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翔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47871
  • 页数:5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就是作者主持的“九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引论”(批准号为97BZX015)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为三篇七章,约30万字。作者以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两大思潮为研究对象,不仅分别对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特质进行了论述和阐发,而且从全球文化互动和比较研究的视域,从“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维度,着重对两大学术思潮的基本异同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地考量、揭示和分析,既阐明现代新儒学具有寻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特点,又指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价值取向是“自由”与“虚无”的交织,并从哲学走向新的“轴心时代”的高度,对中国文化现代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等重要问题作出了有创见性、前瞻性后的探讨。
《民族性与时代性 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目录

目录 1

引子:世纪之交的回观——从“后现代视野下的梁漱溟中西文化观”说起 1

第一编 现代新儒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与基本的学理特质 17

第一章 现代新儒学兴起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17

一、关于“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的界定 17

(一)儒家之为“儒”与“新儒家”之为“新” 19

(二)“现代新儒家”界定的文化历史因素 22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经济、政治基础 25

二、现代新儒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 25

(二)中国文化独异的民族特质 31

(三)武力挟裹下的“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全面危机 52

第二章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逻辑与基本理论特质 87

一、现代新儒学的时代课题 87

二、现代新儒学的思想历程 90

(一)“科玄论战”与两个世界的划分 90

(二)“良知自我坎陷”与两个世界的理论贯通 95

(三)内在与超越的双向扩展——第三代新儒家的新动向 105

三、寻求宗教、哲学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理论特质 120

(一)即哲学即宗教:儒家传统的基本特质 121

(二)涵摄科学理性精神:儒家价值系统的现代调适 126

(三)谋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道德的形上学”的基本要旨 130

(四)儒学传统现代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 135

(五)意义与问题 139

第二编 西方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基本理论特质 147

第三章 西方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147

一、西方社会的历史性变迁:从现代社会的形成到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150

(一)走出中世纪:西方社会由“前现代”向“现代”的变迁 150

(二)西方现代化的最新发展: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157

二、西方文化的结构性变化与人生之终极价值系统的空场 164

(一)知识取向与二分的世界模式:古希腊时代为西方文化奠定的重要的精神方向 165

(二)基督教成为西方中世纪社会、文化与人生的 171

主导 171

(三)文艺复兴与西方文化传统之平衡结构的被打破 179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质 192

一、从“后现代”概念的提出到“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192

(一)“后现代”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193

(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的出现 196

二、从“自由”与“虚无”的奇妙交织看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200

(一)“自由”与“虚无”:西方现代文化相伴相随的“孪生兄弟” 201

(二)从“自由”与“虚无”的交织看后现代主义的“否定性”与“建设性” 216

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质 227

(一)对现代性的批判 228

(二)对西方文化主流传统的解构 245

(三)对世俗化的进一步推进 256

(四)建设性向度的凸显 269

第五章 后现代视野下的现代新儒学 289

第三编 现代新儒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论要 289

一、成就现代性还是解构现代性? 290

(一)成就现代性:作为中国三大现代思潮之一的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意旨 290

(二)现代新儒家对于西方式现代性的批评 307

二、哲学何为——“重立大本”与“放逐哲学” 311

(一)“重立大本”与“放逐哲学” 311

(二)弃置知识论与涵容知识论 321

(三)儒学规范性的现代重建与反基础主义 328

(四)从时代性与民族性的交会看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哲学取向上的差异 335

一、引子:从“海德格尔的中国道缘”说起 346

第六章 中西比观中的后现代主义 346

二、话语方式与理论形态的转变 353

(一)后现代主义话语方式的转变 354

(二)“拟文学哲学”的出现 362

三、解构主客二元对立之后的理论意趣 379

四、思想主题的类同性 394

(一)后现代:思想主题的转向 395

(二)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新儒学在思想主题上的类同性是否表明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复归”? 403

第七章 从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看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 413

(一)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 414

一、中国文化近现代化历程的回顾 414

(二)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 423

(三)民族文化慧命的延续与发展: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 438

二、将自己独异的智慧精神贡献于人类新的“轴心时代”: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449

(一)当代中国文化的存在境遇:困境与机遇 449

(二)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458

(三)从走向新的“轴心时代”看中国文化的价值意义 466

主要参考文献 490

后记 5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