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兵员动员学
兵员动员学

兵员动员学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省军区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62600376
  • 页数:565 页
图书介绍:
《兵员动员学》目录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兵员动员是一门科学 3

第一节 兵员动员学的产生 3

一、兵员动员的定义 3

二、兵员动员学的产生 4

第二节 兵员动员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5

一、研究的对象 5

二、研究的任务 7

第三节 兵员动员学在军事科学中的地位 9

一、兵员动员在战争中的地位 9

二、兵员动员学在军事科学中的地位 11

一、兵员动员实践是兵员动员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18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兵员动员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8

第二章 兵员动员学的理论基础 18

二、经济条件是兵员动员理论研究必须重视的物质基础 21

三、把握兵员动员中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必须进行辩证的思维 24

第二节 无产阶级战争观是兵员动员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28

一、兵员动员与战争的一般关系 28

二、战争与和平相互转化的规律和兵员动员 30

三、人民战争思想与兵员动员的中国特色 32

第三节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赋予兵员动员理论发展以活力与动力 36

一、运用系统论的原则,增强兵员动员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和目的性 36

二、实行开放型的研究,善于从相关学科吸收营养 39

三、兵员动员的理论研究要处理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着眼发展,面向未来 41

一、战争的起源 43

第三章 兵员动员的起源与发展 43

第一节 起源 43

二、有战争就有兵员动员 44

三、兵员动员划代 46

第二节 古代战争的兵员动员 48

一、古代战争及其对兵员动员的影响 48

二、奴隶制时代的兵员动员 51

三、封建制社会的兵员动员 57

第三节 近代战争的兵员动员 66

一、农民、手工业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兵源 67

二、义务兵征集制是近代中后期的主要兵役制度 69

三、建立后备军势在必行 70

四、兵员动员主要在宣战后进行,但已出现战前动员的趋势 72

第四节 现代战争的兵员动员 75

一、大变革时代 75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兵员动员的特点 77

三、电子导弹核武器条件下战争的兵员动员 81

第四章 兵员动员的相关要素 90

第一节 社会制度与兵员动员 90

一、经济制度是兵员动员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根本动因 90

二、政治制度是决定兵员动员社会效果的基本前提 91

三、文化制度规定了兵员动员的不同特点 93

四、社会主义制度是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兵员动员建设的根本保证 94

一、科技革命将导致兵员动员观念的更新 96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兵员动员 96

二、科技革命将促使动员对象的构成发生重要变化 98

三、新技术革命对动员对象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9

第三节 经济能力与兵员动员 100

一、谋求或保卫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是兵员动员的最终目的 100

二、经济能力是兵员动员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 101

三、经济因素是决定兵员动员数、质量的根本前提 103

四、经济发展和兵员动员既矛盾又统一 104

第四节 国际战略环境与兵员动员 105

一、对于战争威胁形势的认识,决定国家和政党对兵员动员工作的态度 105

二、战争类型的估计决定兵员动员的类型 107

第五节 国家的基本体积与兵员动员 108

三、对于战争威胁主次的分析,决定兵员动员的轻重 108

一、国土与兵员动员 109

二、人口与兵员动员 110

第六节 国家意志与兵员动员 113

一、战略方针是确定兵员动员模式的依据 114

二、战略方针规定了兵员动员必须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115

三、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原则是指导兵员动员的正确原则 116

第二编 兵员动员体制 119

第五章 兵员动员体制总论 121

第一节 兵员动员体制的实质和结构 121

一、兵员动员体制的实质 121

二、兵员动员体制的结构 123

一、平时的任务 124

第二节 兵员动员体制的任务 124

二、战时的任务 126

三、战后的任务 127

第三节 兵员动员体制的重要性 128

一、兵员动员体制与国家的安危攸关 129

二、兵员动员体制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131

三、完善的兵员动员体制是构成潜在威慑力量的重要因素 132

第四节 现代战争对兵员动员体制的要求 133

一、兵员动员机构的工作效能很高 134

二、兵役制度完善 134

四、具有高度的快速反应能力 135

三、动员法规健全 135

五、具有强大的转化功能 136

六、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136

第五节 我国兵员动员体制的特色 137

第六章 兵员动员机构 140

第一节 兵员动员机构的沿革 140

第二节 兵员动员机构的职能 142

一、动员决策机构的职能 142

二、动员执行机构的职能 143

第三节 一些国家的兵员动员执行机构 146

一、苏联 146

二、美国 147

三、英国 148

四、西德 149

五、印度 150

六、土耳其 150

七、以色列 151

第四节 我国的兵员动员机构 151

第五节 兵员动员机构的建设 153

一、组织精干的领导核心 153

二、进一步完善执行机构 154

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动员干部队伍 155

四、赋予兵员动员机构必要的权威 155

一、兵役制度的性质 157

第一节 兵役制度的性质和种类 157

第七章 兵役制度 157

二、兵役制度的内容 158

三、兵役制度的种类 158

第二节 兵役制度的历史沿革 161

一、外国兵役制度的历史演变 161

二、我国历代兵役制度 163

第三节 平时征募制度 167

一、征集和募兵的理论原则 167

二、征集和招募的一般制度 169

第四节 军人服现役制度 172

第五节 预备役制度 175

一、预备役军官服役制度 176

二、预备役士兵服役制度 177

三、预备役登记制度 178

四、预备役编组制度 179

五、预备役训练制度 182

六、武器装备管理制度 184

第六节 战时动员制度 186

一、现役军人动员制度 186

二、预备役动员制度 187

三、快速动员制度 187

第七节 兵役工作的其它制度 189

一、学生军训制度 189

三、军人优待制度 190

二、战后复员制度 190

四、惩处制度 191

第八节 兵役制度与兵员动员 192

第八章 动员法规 195

第一节 动员法规的本质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95

一、兵员动员法规的本质 195

二、兵员动员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96

第二节 动员法规的重要作用 197

一、保障动员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198

二、促进兵员潜力向作战实力的转变 198

三、兵员动员工作的根本依据 199

五、向反动员倾向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200

四、武装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 200

六、国防建设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

第三节 外国的动员法规 202

第四节 我国动员法规 206

第三编平时兵员动员准备 211

第九章 兵员动员计划 213

第一节 制订兵员动员计划的意义 213

一、战争动员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分计划 214

二、平时兵员动员准备的重要根据 215

三、战时达成快速动员扩编的行动准则 216

四、对兵员动员实行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 217

一、制订兵员动员计划的直接依据 219

第二节 制订兵员动员计划的依据和原则 219

二、拟制兵员动员计划的原则 220

第三节 兵员动员计划的分类及内容 222

一、基本计划 223

二、兵员动员保障计划 224

三、政治工作保障计划 227

四、兵员动员组织指挥与协调计划 228

第四节 拟制兵员动员计划的一般要求 229

一、明确的目的性 229

二、高度的统一性 230

三、科学的预见性 231

四、灵活的适应性 232

第一节 征集意义 233

第十章 平时兵员征集 233

第二节 征集标准 236

一、征集三要素 236

二、征集标准的核心地位 237

三、征集标准构成 238

第三节 征集实施 241

一、提高起征点 243

二、严格执行征集标准 244

三、改革征集方式 245

第四节 征集保障 246

一、社会保障 247

二、法律保障 249

三、组织保障 250

四、物资保障 251

第十一章 后备兵员储备 252

第一节 后备兵员储备解义 252

第二节 后备兵员的数量 255

一、对兵员潜力的分析 255

二、战时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258

三、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260

四、后备兵员的最佳储备量 262

第三节 后备兵员的素质 263

一、后备兵员素质的重要性 263

二、后备兵员的素质结构 265

三、后备兵员素质和数量的关系 270

第四节 后备兵员储备的原则 271

一、合成储备原则 272

二、合理布局原则 274

三、就地储备原则 275

四、专业对口原则 277

第五节 后备兵员储备的形式 279

一、兵役登记 279

二、预备役部队 280

三、民兵 281

四、其它 282

第六节 后备兵员的管理 283

一、管理特征 284

二、管理内容 285

三、管理手段 286

四、管理效益 287

第十二章 武器装备 289

第一节 武器装备在兵员动员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90

一、武器装备是建设后备兵员的物质内容 290

二、武器装备是实施战时快速动员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291

三、武器装备是军事能力的构成因素 292

第二节 武器装备的补充 293

一、补充武器装备是十分必要的 293

二、如何进行武器装备补充 295

三、充分利用军民通用的地方技术器材训练后备兵员 296

第三节 武器装备的储备 296

一、分散储备原则 298

二、重点储备原则 299

三、“软件”储备原则 300

第四节 武器装备的管理与维修 301

一、加强装备修理技术力量的建设 302

二、搞好维修技术革新 303

三、加强动员系统现有武器装备的修理 303

四、提高武器装备的管理水平 303

第十三章 后备兵员的军事训练 304

第一节 训练的地位作用、特点及效益 304

一、地位作用 304

二、主要特点 306

三、效益 308

第二节 训练管理 310

一、训练规划和计划 311

二、训练机构 311

三、训练形式 313

四、训练措施 316

第三节 训练分类和实施方法 318

一、军官训练 318

二、士官训练 324

三、士兵训练 325

四、学生军事训练 327

五、预备役部队训练 330

第一节 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 336

第十四章 国防教育 336

一、国防教育的历史发展 337

二、现代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 339

三、后备兵员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 341

第二节 国防教育的基本特征 342

第三节 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347

一、培养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347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 353

三、提高履行兵役义务的神圣职责感 355

四、开发国防智力和开展国防体育 357

一、建立国防政治课制度 359

第四节 国防教育的实施方法 359

二、国防教育同社会教育相结合 360

三、举办国防科学知识讲座 361

四、运用文艺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361

五、学校开设国防政治课程 362

六、集训教学骨干 362

第十五章 专业建设 364

第一节 兵员动员工作的专业性 364

第二节 专业队伍建设 366

一、事业的要求与干部的现状 366

二、兵员动员干部应有的专业素质 367

三、提高兵员动员干部专业素质的基本途径 370

一、兵员动员工作的理论性 372

第三节 专业理论建设 372

二、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376

三、怎样加强理论建设 377

第四编 战时兵员动员实施 381

第十六章 兵员动员分类 383

第一节 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383

一、总动员 383

二、局部动员 385

第二节 早期动员、临战动员、战争初期动员和战争中、后期动员 387

一、早期动员 388

二、临战动员 389

三、战争初期动员 390

四、中、后期动员 392

第三节 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93

一、秘密动员 393

二、公开动员 395

第十七章 实施兵员动员时机 396

第一节 动员时机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396

一、把握动员时机的意义 396

二、现代战争使把握动员时机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400

第二节 确定兵员动员时机的依据 401

一、战争爆发具有可知性,把握动员时机具有可能性 401

二、确定兵员动员时机的依据 403

第三节 各种动员特点及时机的把握 406

一、各种动员的特点 406

二、如何把握兵员动员时机 413

第十八章 实施兵员动员的方式 417

第一节 兵员动员方式的本质和作用 417

一、是战时扩充兵力必不可少的手段 417

二、是将兵员“潜力”转化为作战“实力”的桥梁 418

三、是形成整体作战力量的“粘合剂” 419

四、是增强系统功能和提高动员时效的保证 419

五、是制定兵员动员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 420

第二节 实施兵员动员的基本方式 420

一、把现役部队按战时编制补充编实(编实式) 421

二、对现役部队进行扩编(扩编式) 427

三、组建新的作战部队(组建式) 430

四、把预备役部队和地方部队调服升级为现役部队和野战部队(升、调式) 434

五、各种兵员动员方式之间的联系 436

第三节 确定兵员动员方式需把握的原则 437

一、符合本国实际 437

二、利于保护国家兵员潜力 438

三、简便易行,就地就近 440

四、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440

五、因情而异,灵活选择 441

第十九章 实施兵员动员程序 443

第一节 发布动员令 444

一、动员令的发布权限 444

二、动员令的发布时机和主要内容 444

三、动员令的发布方式 447

第二节 调整和加强兵员动员机构 448

一、战时对兵员动员机构进行调整和加强的必要性 448

二、如何进行调整和加强 449

第三节 修订兵员动员计划 451

一、战时对兵员动员计划修订的必要性 451

二、修订实施 452

第四节 兵员的集结、输送和补充 454

一、兵员的收拢、集结 454

二、兵员的输送 455

三、兵员的补充 456

第五节 动员实施中的政治工作 458

一、动员实施阶段政治工作的特点 459

二、动员实施阶段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460

三、动员实施阶段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460

第二十章 实施兵员动员的保障 463

第一节 兵员动员对保障的依赖 463

一、兵员动员对物力、财力需求惊人 463

二、兵员动员将伴随枪炮声进行 464

三、兵员动员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 465

四、兵员动员需求的装备和物资种类浩繁 465

第二节 兵员动员保障的特点和要求 466

一、兵员动员保障的特点 466

二、现代兵员动员对保障的要求 467

一、通信保障 468

第三节 兵员动员中的各种保障 468

二、武器装备和物资保障 471

三、财务保障 473

四、交通运输保障 475

五、卫勤保障 477

六、政治保障 479

第五编 未来兵员动员构想 483

第二十一章 构想的基本概念和瞄准点 485

第一节 构想的基本概念 485

第二节 构想的瞄准点 486

一、可以同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苏联处于等时限、等平面的构想层次 487

二、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 487

三、基本和世界性科技革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新挑战,以及武器装备的发展部署相吻合 488

第二十二章 构想的依据 490

第一节 国际战略环境和战争形势发展的趋势 490

一、国际战略环境发展的总趋势 491

二、对2000年前后战争形势的预测 494

第二节 国情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498

一、不利条件 498

二、有利条件 501

三、定量分析综合国力和军力扩张度 504

第三节 武器装备和战争的发展规律 508

一、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轮廓 508

二、未来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兵员动员的影响 510

第一节 主体思想 519

第二十三章 兵员动员构想的轮廓 519

一、将兵员动员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运动过程 520

二、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和军情的实际出发 524

三、应当具有最广泛的适应性 527

四、贯彻中央军委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528

第二节 基本原则 530

一、积极准备 530

二、军民兼容 531

三、养用一体 533

四、威慑和实战并举 535

五、抓好重点 536

六、周密计划 537

七、综合价值 539

第三节 目标和任务 540

一、理论 540

二、军事技术装备 542

三、加强法制建设 544

四、科学确定体制,明确各自职责,理相互关系 545

五、建设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后备军 546

第四节 根本出路 547

一、改革的轨迹 547

二、锐气和毅力 549

三、方法和步骤 550

附表图 552

注释 5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