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组织网络的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淑英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7082336
- 页数:264 页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一)西方国家管理危机与协同管理思想的兴起 1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协同管理的推进 3
(三)关于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协同管理的研究滞后 3
二、问题的提出 5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6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7
(一)协同管理理念与政府协同管理研究 7
(二)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协同管理研究 12
(三)关于网络组织的相关研究 19
(四)文献评述 21
五、研究设计 22
(一)基本思路 22
(二)研究方法 23
(三)主要研究内容 24
第二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理论研究 26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理论渊源 26
(一)电子政务技术所包含的网络结构 26
(二)政府协同管理中多主体间存在的伙伴关系 30
(三)网络分析方法所揭示的理论蕴含 31
(四)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中的观念转型 33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含义 37
(一)相关概念界定 37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概念 4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特征 47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类型 49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组织模式 51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物质技术基础 51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环境与文化 54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组织结构 57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效用 60
(一)提供和接受更好的公共服务 60
(二)建立多元协商的合作关系 61
(三)降低交易费用 63
五、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态分析模型 68
六、本章小结 69
第三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生成机理与初始策略 70
一、政府创新型生成机理与需求满足策略 71
(一)政府组织的创新性区分 71
(二)政府创新牵动下的再整合 72
(三)政府创新下的结构适应 74
(四)面向社会公众的需求满足策略 77
二、技术推动型生成机理与规则内嵌策略 78
(一)技术的信息化区分 78
(二)技术推动下的再整合 80
(三)信息技术推动下的结构适应 81
(四)基于制度重组的规则内嵌策略 85
三、公众参与型生成机理与多元协商策略 86
(一)新公民参与运动引发的社会区分 87
(二)新公民参与运动下的再整合 88
(三)社会公众参与下的结构适应 89
(四)社会公众与政府组织的多元协商策略 93
四、本章小结 94
第四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进化博弈分析 95
一、进化博弈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概念阐释 95
(一)进化博弈理论的核心思想 95
(二)进化稳定策略的概念和性质 98
二、进化博弈理论对网络形成过程的适用性 101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本质 101
(二)网络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有限理性 102
(三)网络形成过程中主体的选择策略 103
(四)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学习和策略调整 106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多主体博弈模型 106
(一)多主体博弈模型的假设与构建 106
(二)网络形成过程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 108
(三)基于雅可比矩阵的进化稳定策略的验证 111
(四)纳什均衡与模型分析 112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类型及运作逻辑 118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类型 118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运作逻辑 123
五、本章小结 129
第五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态演进 131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进化的内涵 131
(一)系统演化观 131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进化的概念 13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进化特性 135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进化的标度及其数学表示 138
(一)网络主体的进化及其数学表示 139
(二)网络关系的进化及其数学表示 14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主体进化机制 147
(一)聚集机制 148
(二)结果驱动与行动选择的互动 151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进化机制 152
(一)共生能量的推动 152
(二)电子政务系统升级的驱动 154
五、本章小结 156
第六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经验研究 157
一、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157
(一)加拿大在线政府的发展 157
(二)美国从first.gov到usa.gov的变化 161
(三)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类型化发展 165
(四)澳大利亚电子政务的四次“大跃进” 167
(五)英国的“平民化”电子政务 170
(六)德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 173
(七)日本的“电子政务工程” 176
二、先进国家构建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初始条件 179
(一)起步于政府区分的英加澳日四国 179
(二)发端于技术区分的新加坡和德国 183
(三)肇始于社会区分的美国 184
三、先进国家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力机制 186
(一)加新澳三国服务效果与公众行动之间的互动 186
(二)加美英德四国通过聚集机制促进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升级 187
(三)加新日三国的共生能量推进 190
四、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发展中的关系转型 191
(一)加美英澳四国由战略关系到互惠共生关系 191
(二)新德两国由植入源关系到互惠共生关系 192
(三)日本互惠共生关系的雏形 194
五、先进国家建设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基本经验 194
(一)行政改革是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基础条件 194
(二)电子政务型协同网络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组织制度 195
(三)电子政务是否具有收益优势主要取决于网络规模 196
(四)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发展要比电子政务复杂得多 197
六、本章小结 197
第七章 我国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发展与对策 199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发展历程 199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准备阶段 200
(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203
(三)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并行发展 207
二、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发展的一般特点 210
(一)履行政府基本职能的目标特征日益完善 213
(二)为公众服务的功能定位逐渐清晰 214
(三)开始由网站建设向服务提供转变 217
(四)公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逐渐被重视 219
(五)政府网站已成为构建政府与公众协同关系的平台 22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视角下的问题分析 224
(一)网络要素发展不均衡 224
(二)要素之间缺乏耦合 227
(三)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发展的动力机制单一 229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战略架构 230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战略特征 230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实施框架 233
五、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235
(一)以关系为导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235
(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公民社会培育的共同推进 236
(三)提升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电子化互动能力 238
(四)加强政府推销电子政务服务的能力 240
(五)构建以信任和规则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治理模式 241
(六)以网络演进规律指导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 242
六、本章小结 243
结论 244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62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少儿电子琴入门教程 双色图解版》灌木文化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电子应用技术项目教程 第3版》王彰云 2019
- 《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 基于警察的视角》谢波 2019
- 《走出抑郁与焦虑 中西医视角下的心身同治》杨红琳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野火·黎明哈尔滨 上》荀鹿著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王志邦主编;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