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论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论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鸿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2476035
  • 页数:2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未来设想提出主,填补了我国本领域研究空白,对认识、推动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有一定借鉴作用。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论》目录

绪论 1

1 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4

1.1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国策化、标准化 4

1.2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教育比较发达 6

1.3 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现状同国家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6

2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国情基础 8

2.1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能力培养提出历史要求 8

2.2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处于初级阶段 9

2.3 中国公民知识产权素养不高 10

2.4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薄弱 11

3 发达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状况与启示 15

3.1 战略地位 15

3.2 教育主体 16

3.3 学生来源 18

3.4 课程设置 19

3.5 教学方法 22

3.6 高层次人才培养 23

3.7 在职教育 25

3.8 师资队伍 27

3.9 国际合作 29

3.10 教育资源配置 30

4 知识产权的经济属性与价值 34

4.1 知识产权的经济属性 34

4.2 智力产品和知识产权共同构成知识产权智力商品 36

4.3 知识产权智力商品产生的根源 37

4.4 知识产权智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37

4.5 知识产权智力商品的价值和价格 38

4.6 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能力 41

5 知识产权学科新定位 43

5.1 学科的基本概念 43

5.2 知识产权学科属性 45

5.2.1 知识产权的法学属性 45

5.2.2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属性 46

5.2.3 知识产权的管理学属性 49

5.2.4 知识产权的其他学科属性 50

5.3 知识产权学科地位 53

6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社会需求 56

6.1 人才和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56

6.2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分布 57

6.3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分类 60

6.4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数量需求 63

6.4.1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与美、日的比较 64

6.4.2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数量需求预测 64

6.5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质量需求 67

6.5.1 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共同的规格要求 68

6.5.2 对我国不同类型和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规格要求 69

7 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合理结构 72

7.1 院校结构 72

7.2 层次结构 76

7.3 科类结构 80

7.4 形式结构 82

7.5 区域分布结构 85

7.6 体制结构 86

8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87

8.1 本科层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87

8.2 研究生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92

8.3 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模式 100

8.4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在职教育 101

8.4.1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在职教育的地位和需求 101

8.4.2 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在职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03

8.4.3 知识产权人才在职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06

8.5 我国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110

8.5.1 加大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的意义 111

8.5.2 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条件 111

8.5.3 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113

8.5.4 加强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的对策 115

9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教学建设 118

9.1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118

9.1.1 高校知识产权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118

9.1.2 知识产权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结构 119

9.1.3 加强知识产权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21

9.2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 122

9.2.1 加强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2

9.2.2 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目标要求 125

9.2.3 加强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对策措施 127

9.3 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人才培养 131

9.3.1 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31

9.3.2 知识产权信息人才的社会需求 135

9.3.3 知识产权信息人才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137

9.3.4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139

10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142

10.1 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改革 142

10.1.1 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142

10.1.2 加强学科综合创新知识体系 144

10.1.3 跟踪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146

10.1.4 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147

10.1.5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材建设 149

10.2 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 150

10.2.1 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150

10.2.2 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151

10.2.3 几种教学方法简介 153

11 知识产权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 164

11.1 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64

11.2 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选题方向 166

11.2.1 基础研究 166

11.2.2 应用研究 167

11.2.3 软科学研究 168

11.2.4 比较研究 170

11.3 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 172

11.4 加强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的对策建议 175

12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管理改革 180

12.1 提升知识产权的学科地位 180

12.2 加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 181

12.3 组建中国知识产权学院 182

12.4 理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 183

12.5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配置 183

12.6 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规划 184

12.7 统筹规划全国的知识产权高等教育 185

12.8 健全知识产权人才职称制度 185

12.9 强化知识产权人才的激励机制 186

12.10 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的投入 187

13 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189

13.1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战略 189

13.1.1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的宏观背景 189

13.1.2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的基本内容 192

13.1.3 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194

13.1.4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的对策 198

13.2 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

13.2.1 要把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

13.2.2 走跨越式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之路 201

13.2.3 贯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战略方针 203

13.2.4 整合和优化配置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资源 205

13.2.5 突出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特色 206

14 结论 210

14.1 理论和政策 210

14.2 主要创新点 212

附录 213

附录1 问卷调研对象地区分布情况 213

附录2 问卷调研对象人员基本情况 214

附录3 对知识产权人才是否缺乏的评价 216

附录4 对不同专业知识产权人才需求量的排列次序 217

附录5 知识产权人才学历层次在实际工作中符合需要的程度排序 219

附录6 由国家兴办一所“中国知识产权学院”的必要性 220

附录7 将知识产权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的态度 220

附录8 2005年以前山东省知识产权数量表 221

附录9 2005年山东省知识产权创造人员队伍情况 222

附录10 2005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人员分布 223

附录11 2005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人员分布主要行业 223

附录12 2005年山东省软件开发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人员分布 225

附录13 2005年山东省文化机构版权创造人员情况表 225

附录14 山东省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数量估算表 226

附录15 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人员数量估算表 227

附录16 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和教育人员分布表 227

主要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