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孔子·孔子弟子
孔子·孔子弟子

孔子·孔子弟子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专诚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03018423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玉器时代》简介
《孔子·孔子弟子》目录
标签:弟子

再版自序 1

张岱年序 1

钟启禄序 1

自序 1

第一部分 孔子与孔子弟子绪言 3

第一章 收徒授业的发端 12

1.1 弟子数目 12

1.2 授徒时间 16

1.3 授业的思想基础和目的 19

1.4 受教条件 23

第二章 教徒授业的具体措施 32

2.1 教学要求和内容 32

2.2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37

2.3 学与从政 40

第三章 潜在的分化 46

3.1 弟子分化的深层原因 46

3.2 由为学而产生的分歧 49

3.3 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之教法造成分歧 50

3.4 孔学中的难点和不足造成分歧 54

3.5 孔门“先进”与“后进”的分歧 57

3.6 对孔子人格的理解造成分歧 59

第四章 孔子的政治遭遇 64

4.1 孔子以“正名”为核心的政治观念 64

4.2 孔子对政治权势的不苟态度 70

4.3 原初儒家的政治学说的弱点 72

4.4 孔子对“三代”之人的崇敬 75

4.5 敌对派别对儒家的攻击和反对 77

4.6 孔子的政治命运 79

第五章 孔子消极厌世的思想 89

5.1 厌世情绪的发生 89

5.2 “天命”观念的悲观实质 90

5.3 厌世思想中的悲凉情调 94

第二部分 孔子弟子绪言 103

第一章 以颜回为首的德行之儒 108

1.1 孔门中的颜氏诸人 108

1.2 颜回的身世及其好学的精神 110

1.3 颜回、闵损、冉耕、原宪、南容和公冶长的德行之仁 113

1.4 颜回偏重内省的思想方法 118

1.5 颜回与孔子之间的真诚交流 121

1.6 颜回等德行弟子的政治思想和活动 125

第二章 孔门中杰出的政事弟子 139

2.1 子贡、子路和冉求 139

2.2 子贡、子路与孔子的交流及其政治追求 141

2.3 子路的尚勇及其率直的性格 144

2.4 冉求的政治成就及其与孔学的分歧 148

2.5 三位弟子对“学”的轻视 155

2.6 孔子对子路和子贡的批评 159

2.7 三位弟子的缺仁乏礼 167

2.8 子贡对孔子人格形象的赞崇和播扬 170

2.9 小结 176

第三章 子思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考 188

3.1 对子思之地位的怀疑 188

3.2 对曾子与子思之师承关系——曾思学派——的怀疑 194

3.3 伯鱼和子思的思想·《中庸》的作者辩证·《中庸》的历史价值 196

3.4 小结 205

第四章 曾参的思想贡献及其影响 209

4.1 “乐正氏”意指何人 209

4.2 对曾子之道统地位的质疑 211

4.3 曾点·曾子一派的“孝行” 214

4.4 曾子的尽礼、守约 219

4.5 曾子等人的政治态度 224

4.6 曾子的思想创建 226

4.7 曾子对“君子”的严格定义 227

4.8 曾子对“孝”的理论的发挥·“孝”的消极意义·曾子与《孝经》 235

4.9 有若的具体情形 245

4.10 曾子后学·吴起的生平事迹 252

4.11 小结 257

第五章 与所谓“孟氏之儒”有关的弟子 268

5.1 思孟学派的质疑 268

5.2 孟子和子游的关系 273

5.3 子游的生平和思想 276

5.4 澹台灭明的重民思想 279

第六章 与所谓“孙氏之儒”有关的弟子 285

6.1 荀子所师学 285

6.2 仲弓的德行 290

6.3 子夏的生平事迹 293

6.4 子夏的思想特色 294

6.5 子夏与儒家经典 298

6.6 子夏与几位同门之矛盾对立的深远意义 302

6.7 子夏弟子的去向对子夏之学的冲击 304

6.8 与子夏进行交流的樊须和司马牛 307

第七章 子张和宰予的激进思想 319

7.1 子张和宰予的一般情形 319

7.2 子张、宰予对政事的态度 320

7.3 子张、宰予学问上的短长 321

7.4 子张与子夏的分歧 327

7.5 子张和宰予的激进主张·孔子的批评 328

7.6 子张之学的延续 333

第八章 “漆雕氏之儒”考 340

8.1 漆雕氏为任侠一派 340

8.2 宓子贱和巫马期的政治做为 344

8.3 小结 348

第九章 “仲良氏之儒”考 352

第三部分 结束语:孔子弟子综述绪言 357

第一章 弟子分化的全景 360

第二章 弟子思想的意义及其历史价值 370

第三章 研究孔子弟子的几项原则和方法 376

主要参考书目 379

索引 3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