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科学教育研究
科学教育研究

科学教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阎金铎等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3637283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学科教育书系的一种,主要阐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科学教育和生物科学教育、生物科学的经验目标、生物科学课程的演进、物理教学建模、化学学科能力结构及化学模式、综合科学课程等。
《科学教育研究》目录

第一章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 1

一、科学与人文精神 1

1.“科学”的含义 1

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2

3.两种文化的“分离”和“对立” 3

4.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5

二、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流失 8

1.价值取向过分偏重于物 9

2.没有体现出精神创造是科学的灵魂 10

3.求实精神贯彻得不够彻底 11

4.没有反映出发展是科学的本性 12

三、重视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 12

1.素质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12

2.科学伦理道德的教育 14

3.科学精神的培养 15

第二章 科学教育和生物科学教育 18

一、对“科学”认识的深化 21

1.科学的全方位性 23

2.科学的综合性 24

3.科学的过程性 27

4.科学的文化性 28

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0

二、变革中的科学教育 31

1.科学技术教育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 32

2.科学课程综合和分化并存,但以综合为主导趋势 34

3.科学教育中的STS研究和实践 37

4.科学教育的“科学为大众”和高新科技的普及相结合 38

5.科学—人道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39

6.革新的科学教育需要教学理论的革新 42

三、迎接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改革的挑战 45

1.应该追求生物科学教育的全方位效益 47

2.应在现有学习内容的框架内融入生命的现代进展 48

3.应该关注“生物—社会”问题在生物科学教育中的地位 49

4.应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50

5.教学过程本质上应组织学生去参与 51

6.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应探求新的教学原则 53

7.了解、学习和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55

第三章 生物科学的教育目标 58

一、生物科学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的关系 60

1.领会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 60

2.生物科学教育在贯彻教育方针中的作用 68

二、生物科学教育要反映生命科学的特征 76

1.生命物质基础的特殊性——生物大分子 76

2.生物界的多层次性 77

3.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78

4.生命活动和信息变换的关系 79

5.生命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80

6.生物学中人是研究的主体又是客体 80

7.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81

三、生物科学教育中的德育任务 82

1.中学生物教学中思想教育内容的基本点 82

2.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 93

四、生物科学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 97

1.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97

2.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研究生物科学教育的改革 100

第四章 我国中学生物科学课程的演进 105

一、建国以来中学生物科学课程的演进和评价 106

1.从苏联引进到自立的阶段 106

2.科学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的争论阶段 108

3.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讨论 111

4.全面的课程改革时期的到来 113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建议 114

1.课堂里要有社会 115

2.课堂里要体现学生的生活 115

3.课堂里要有科学史的分析 116

4.课堂里要有更多的观察和实验 117

5.尝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18

第五章 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点与培养 120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 120

1.创造能力 120

2.创造性思维 121

3.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 121

4.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 122

二、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 123

1.问卷调查 123

2.因素分析方法模型 124

3.测验的实施与评价 125

4.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结构 128

5.对某校高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状况的初步评估 131

三、影响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非智力因素 132

四、培养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33

1.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133

2.培养非智力因素,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37

第六章 物理教学建模 139

一、模式的一般理论 139

二、教学建模原理 142

1.系统科学三原理 142

2.教学模式三原理 142

3.教学建模三原理 143

4.模式方法的局限性 144

三、定性建模与定量建模 145

1.定性建模的程序 145

2.案例:整体教学模式的建构 146

3.定量建模的程序 149

4.学习记忆的“周期模式” 150

四、物理教学的系统模式 152

1.系统关联模式 152

2.数理匹配模式 158

3.数理匹配模式的启示 164

五、物理教学建模及其分类 167

1.从认识论看教学模式 167

2.物理教材对应的教学模式 169

3.实践中的物理教学模式 176

第七章 化学学科能力结构构建教学理论 184

一、科学教学的目的、任务和作用实质 187

二、科学能力的实质与结构 190

1.科学能力的类化经验实质 190

2.科学能力的经验实质及内涵 191

三、科学能力形成发展的根本途径 196

四、化学学科的能力结构定向构建教学理论框架 198

1.化学教学目的的能力培养观 198

2.化学能力及教学内容的科学结构观 198

3.化学能力发展及教学过程的定向构建观 202

第八章 化学问题及化学问题解决的认知 209

一、化学问题 211

1.基础 211

2.化学问题及其特点 214

3.化学问题的分类 217

4.研究课题与研究方向 221

5.化学习题与试题 222

二、化学问题的解决 224

1.基础 224

2.化学问题的解决 228

3.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230

三、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234

1.影响化学问题解决的因素 234

2.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36

3.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39

四、化学问题和化学问题解决研究的改进 241

1.要加强对化学问题和化学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241

2.要加强对中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的研究 241

3.要加强对化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242

第九章 化学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 245

一、我国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论析 245

二、我国化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253

三、化学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与类型 255

四、探研化学教学模式的方法论 259

1.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259

2.把充分激励学生的能动性贯彻于教学始终 261

3.重视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学习情境 261

4.实施科学全面的教学测量和评价 262

第十章 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264

一、确定教学目标 265

二、分析教学任务 268

1.分析学习结果的类型 268

2.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270

3.分析使能目标及其关系 271

三、设计教学策略 273

1.确定知识教学的一般步骤 273

2.选择教学方法 275

3.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77

四、选择教学媒体 278

五、进行教学评价 281

1.诊断性评价 282

2.形成性评价 282

3.总结性评价 283

第十一章 综合科学课程 284

一、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探讨 284

1.综合科学课程的概念 284

2.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依据 286

3.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现实动力 289

二、综合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内容 291

1.综合科学课程的目标 292

2.综合的技术 293

3.综合科学课程的组织和内容 296

三、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300

1.1978年综合科学课程概况 300

2.1987年综合科学课程概况 304

3.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307

四、中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308

1.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的实验 309

2.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理科课程实验 314

3.浙江省和上海市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的比较 318

第十二章 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 320

一、师德建设常新 321

二、观念转变先行 323

三、适应时代要求 3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