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晚清史
晚清史

晚清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鞍钢著
  • 出 版 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036708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晚清史》是国内少见的一部晚清断代史著作,可以填补国内晚清史研究的某些空白。与一般历史著作不同的是,本书努力把严肃的历史叙述通过活泼的形式传达出来,避免了教科书式的沉闷写法,摒弃了动辄罗列背景、原因、经过、结局、特点、局限、影响和历史意义等过分主观的阐释,相反增添了生动的有史料依据的事件、人物和历史场景的细节描写,读来让人有兴趣,耐回味。
《晚清史》目录
标签:鞍钢

引言 山雨欲来风满楼 1

(一)承德来了英国人 1

(二)多事之秋的嘉道年间 9

一、国门圮塌 17

(一)行商、关税、鸦片 17

(二)五口通商的波折 25

(三)惊雷过后的沉寂 30

二、“天京”对峙 35

(一)客家人与太平天国 35

(二)定都天京 40

(三)征战与享乐 42

(四)内讧与败亡 47

三、督抚崛起 55

(一)士绅与团练 55

(二)湘军与淮军 60

(三)督抚与幕府 66

四、慈禧当政 70

(一)北京沦陷 70

(二)沙俄打劫 78

(三)辛酉政变 81

(四)同治与皇太后 86

五、“中外和好” 90

(一)“借师助剿” 90

(二)自强“洋务” 94

(三)遣使与留学 104

(四)对日外交 109

六、狼烟又起 114

(一)西北边陲 114

(二)中法战争 119

(三)东北亚战火 124

(四)亡国的边缘 130

七、戊戌风云 140

(一)光绪的作为 140

(二)变法的夭折 147

(三)海外流亡者 152

八、世纪之交 159

(一)教民与民教冲突 159

(二)义和团的斗争 164

(三)世纪之初的重创 174

(四)国民意识的呼唤 179

九、出路何在 186

(一)“新政”和“预备立宪” 186

(二)革命力量的集结 196

(三)“君宪”与“共和”之辩 201

十、社会变动 206

(一)经济的变革 206

(二)文化的演进 215

(三)城市的近代化 219

十一、风暴前夜 228

(一)民众的行动 228

(二)载沣父子的登台 234

(三)请愿与暴动 245

十二、清帝退位 253

(一)革命风潮 253

(二)清廷的应对 258

(三)帝制终结 261

余音 覆水难收 272

(一)溥仪出宫 272

(二)遗老遗少 277

避暑山庄 5

玉米和番薯在中国的传播 11

英国占据香港的三步骤 23

李秀成“自述”的真伪 52

清代的科举 57

令人惊叹的圆明园 75

清宫秀女的选拔 82

来华前的华尔 91

晚清日本在华间谍 125

光绪与珍妃 143

晚清的灾情 167

清末司法改革 194

清末全国体育运动会 224

慈禧和光绪的墓地 241

清代兵制 243

外蒙古的分离 267

紫禁城小记 273

图1 早期运往海外的瓷器 2

图2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 6

图3 被箭头射中的隆宗门匾额 13

图4 1812年的广州商馆 18

图5 怡和洋行行商伍秉鉴(浩官)像 19

图6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储藏室 20

图7 林则徐(1785—1850) 21

图8 虎门销烟池遗址 22

图9 《南京条约》中英文本 25

图10 1876年的上海外滩全景 28

图11 《海国图志》书影 32

图12 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 38

图13 《资政新篇》书影 50

图14 绅士身份的获得以及绅士集团的构成 56

图15 曾国藩(1811—1872) 60

图16 李鸿章(1823—1901) 63

图17 淮军 65

图18 圆明园废墟 74

图19 走在北京街头的法国士兵 77

图20 奕訢(1833—1898) 78

图2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门 90

图22 戈登(1833—1885) 94

图23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95

图24 轮船招商局大楼 97

图25 张之洞(1837—1909) 101

图26 张謇(1853—1926) 102

图27 郭嵩焘(1818—1891) 105

图28 容闳(1828—1913) 107

图29 留美幼童 108

图30 严复(1854—1921) 109

图31 左宗棠(1812—1885) 114

图32 清舰“致远”号官兵(中为邓世昌) 128

图33 李鸿章与俾斯麦 136

图34 康有为(1858—1927) 140

图35 梁启超(1873—1929) 141

图36 光绪帝(1871—1908) 142

图37 京师大学堂原址 145

图38 谭嗣同(1865—1898) 148

图39 袁世凯(1859—1916) 149

图40 孙中山(1866—1925) 157

图41 身穿中国服装的法国传教士 160

图42 晚清的教堂 165

图43 义和团团民 168

图44 书写着“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旗帜 171

图45 八国联军开进北京城 175

图46 被焚毁的肃亲王府 176

图47 瓦德西(1832—1904) 176

图48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178

图49 清末的留日学生 181

图50 《国民报》 184

图51 《江楚会奏变法折》 187

图52 新军练兵处成员合影 188

图53 《大清现行律例》书影 195

图54 章太炎(1869—1936) 197

图55 孙中山与部分同盟会会员合影 199

图56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十六字宣言 199

图57 《民报》 200

图58 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钞票 210

图59 盛宣怀(1844—1916) 211

图60 中国通商银行 212

图61 唐胥铁路 213

图62 1870年的上海南京路 223

图63 南洋劝业会正门大道 226

图64 慈禧(1835—1908) 235

图65 载沣(1883—1951) 240

图66 袁世凯的步兵 245

图67 第二次国会请愿代表合影 248

图68 黄兴为七十二烈士所写的挽联 255

图69 湖北革命党人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257

图70 大总统誓词 2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