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透视产业体系
透视产业体系

透视产业体系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辛耀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21049122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
《透视产业体系》目录
标签:体系 产业

第一章 产业论的基本问题 1

一、产业的概念与分类 1

(一)产业概念的界定 1

(二)产业的分化与分类 3

二、产业结构及其分类 8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8

(二)产业结构的分类 9

三、产业的特征与产业论的研究 12

(一)产业的技术特征 13

(二)产业的社会特征 14

(三)产业的技术特征与社会特征的关系 20

(四)产业论的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23

第二章 产业关联分析及其对中国的运用 25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25

(一)部门与产业分类及基本模型 25

(二)中国产业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 28

(三)产业的最终需求依存度 30

(四)最终需求的诱发结构分析 32

(五)轮廓线分析(基准线分析) 39

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比较 42

(一)高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与高投资 42

(二)用DPG方法进行的比较 45

三、产业关联分析原理 47

第三章 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与结构优化 52

一、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与内外价格差 52

(一)内外价格差与汇率 52

(二)内外价格差的产业关联分析 58

(三)内外价格差的影响 62

二、中国产业竞争力与外资和技术引进 69

(一)产业竞争力的其他指标 69

(二)外商投资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72

(三)引进技术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76

三、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课题 79

(一)宏观经济背景 79

(二)结构自身的矛盾与调整方向 82

(三)总体调整思路 84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扶植与结构优化 89

四、各产业投资、产出与效益的比较 96

第四章 市场化与产业组织政策 101

一、市场化与产业组织状况 101

(一)中国产业的集中度比较 102

(二)中国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及其思考 112

二、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标准 118

(一)简单的模型 118

(二)一般原理的归纳 119

(三)实证研究与适度规模的多样性 119

(四)对个别行业的分析 121

(五)银行经营的规模问题 125

三、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特点 129

(一)适度鼓励集中 130

(二)反垄断,重点是反行政垄断 132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培育与促进 132

(四)注意协调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 136

第五章 世界中小企业热与中小企业论 138

一、世界中小企业新时代的到来 138

(一)80年代世界中小企业热的出现 138

(二)中小企业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139

(三)90年代中小企业的活力再现 141

二、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143

(一)中国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 143

(二)日本、美国中小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 144

(三)其他一些国家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145

(四)几点补充说明 147

三、中小企业的问题及政策着眼点 148

(一)西方国家怎样评价中小企业的作用与优点 148

(二)中小企业的局限性、问题和困难 151

(三)各国中小企业的政策与措施 153

四、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与中小企业政策 159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160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问题与困难 162

(三)现有的中小企业政策措施 166

(四)今后中小企业政策的课题 168

五、国际中小企业研究状况与中小企业论 171

(一)概述 171

(二)几个比较系统的研究方向 174

(三)中小企业研究上的视差 176

第六章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论研究 179

一、最适规模论 180

(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最适规模 180

(二)对最适规模的深化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形 182

(三)生存技术测定法的展开 183

(四)科林·克拉克的附加价值分析 184

二、垄断竞争与中小企业 186

(一)对最适规模的偏离与市场的不完全性 186

(二)垄断与不完全竞争市场 187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个别企业均衡 188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产业均衡 189

(五)垄断竞争条件下中小企业成立的理由 190

三、寡头垄断与中小企业竞争 191

(一)寡头垄断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191

(二)寡头垄断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竞争 193

(三)寡头定价的市场控制与中小企业 195

(四)垄断寡头的直接控制与中小企业竞争(加工、修理承包问题的经济理论) 196

四、动态的成立条件 199

(一)大企业扩张的动力 199

(二)中小企业成立的动态原因 200

(三)长期视野的说明 201

五、大企业体制与中小企业理论(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立场的分析) 204

(一)大企业体制的确立与中小企业 204

(二)从规律上理解中小企业问题 207

(三)垄断大企业的控制与中小企业 212

六、中小企业成长与衰退的因素比较 216

(一)中小企业的开业、歇业与破产 216

(二)中小企业的成长因素及条件 219

七、产业环境变化与中小企业 220

(一)个人消费市场的变化与中小企业 220

(二)服务化、信息化、国际化与中小企业 222

第七章 中国产业发展的环境与空间问题 225

一、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25

(一)产业活动与能源消耗和有害物质排放 226

(二)其他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持续性问题 232

(三)传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退化 237

二、经济外部性与可持续发展 240

(一)经济外部性的概念 241

(二)外部性的分类及影响 243

(三)经济外部性的解决办法 248

三、区域发展与结构转换 255

(一)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和差异 256

(二)区域发展与结构转换的理论和现实 264

第八章 教育产业化浪潮 281

一、人力资本理论简介 281

(一)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282

(二)人力投资与经济增长 284

(三)国民素质、教育发展与一国竞争力 285

(四)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意义 286

二、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原因和特点 287

(一)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原因 287

(二)中国教育产业化的特点 289

三、办学基准与评价系统 290

附录一: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实施办法 293

附录二:综合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Ⅰ〕(试行) 2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