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东港市耕地地力评价
东港市耕地地力评价

东港市耕地地力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339736
  • 页数:1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耕地地力情况。包括:自然概况、耕地土壤分类与分布、耕地土壤的特征特性、耕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耕地地力调查及耕地地力评价简介、耕地资源数据庫建立、耕地地力评价、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等。
《东港市耕地地力评价》目录

第一章 东港市自然概况 1

第一节 基本概况 1

第二节 地质地貌 2

一、剥蚀侵蚀丘陵 3

二、冲积海积平原 3

三、海岸带 4

第三节 成土母质 4

第四节 水系 5

第五节 气候 5

第六节 植被 6

一、低山丘陵植被 6

二、冲积海积平原植被 7

三、潮间带植被 7

第二章 耕地土壤分类与分布 8

第一节 土壤分类 8

一、土壤分类的依据 8

二、土壤命名 11

第二节 土壤的分布 12

第三章 耕地土壤的特征特性 14

第一节 棕壤土类 14

一、棕壤的形成与分布 14

二、棕壤性土亚类 15

三、棕壤亚类 21

四、潮棕壤亚类 26

第二节 草甸土类 29

一、草甸土亚类 29

二、盐化草甸土亚类 32

第三节 水稻土类 34

一、水稻土的形成和分布 34

二、淹育型水稻土亚类 35

三、沼泽型水稻土亚类 39

四、盐渍型水稻土亚类 44

第四节 盐土类 46

一、重度海滩盐土 47

二、中度生草盐土 47

第五节 沼泽土类 47

一、重度盐化苇塘沼泽土 48

二、中度盐化腐殖质沼泽土 48

第四章 耕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49

第一节 土壤物理性质 49

一、土壤质地变化与分布 49

二、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 50

第二节 土壤化学性质 52

一、土壤的酸碱性反应 52

二、土壤养分含量 52

第五章 耕地地力调查及耕地地力评价简介 56

第一节 调查方法 56

一、布点原则 56

二、技术支持 56

三、布点方法 56

四、采样方法 57

第二节 样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58

一、分析项目 58

二、测定方法 58

三、分析质量控制 59

第三节 耕地地力评价的目的、意义 59

一、耕地地力评价的目的 59

二、耕地地力评价的意义 60

第四节 相关文件 60

第五节 基本原理 61

第六节 资料准备 62

一、图件资料 62

二、数据及文本资料 63

三、资料处理 64

第七节 人员培训 64

第八节 经费筹集 64

第六章 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建立 66

第一节 系统数据源 66

一、土壤资源专业信息 66

二、基础地理信息 66

三、其他多媒体信息 66

第二节 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66

第三节 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 67

一、主界面设计 67

二、电子地图设计 67

三、功能模块设计 71

第四节 数据库主要功能简介 72

一、能够实现对属性数据的输入、输出等编辑和管理功能 72

二、能够实现图层的更新以及对图形数据进行输入、输出等编辑功能 72

三、能够实现对属性和图形数据的查询功能 72

四、利用专题功能模块实现对土壤资源信息的管理 72

第七章 耕地地力评价 74

第一节 确定耕地地力评价指标 75

一、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 75

二、选取评价指标 75

第二节 确定评价单元 75

第三节 评价单元赋值 76

一、点位图 76

二、矢量图 76

三、等值线图 77

第四节 单因素指标评语 77

一、模糊评价法基本原理 77

二、单因素指标评语表达 78

第五节 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确定 80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80

二、判断矩阵标度 81

三、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81

第六节 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 85

第八章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 86

第一节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86

一、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86

二、评价结果检验 86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类汇总 88

一、各等级地力分类汇总 88

二、各等级地力分述 90

第三节 耕地土壤现状与变化 92

一、不同耕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92

二、不同村耕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95

三、25年来耕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 104

第四节 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评价 106

一、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评价 106

二、耕地土壤pH值状况评价 107

三、耕地土壤速效钾状况评价 108

四、耕地土壤有效锌状况评价 109

五、耕地土壤水解氮状况评价 110

六、耕地土壤有效磷状况评价 112

七、耕地土壤全氮状况评价 113

八、耕地土壤有效铜状况评价 116

九、耕地土壤有效锰状况评价 116

十、耕地土壤有效锰状况评价 117

第九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118

第一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118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118

一、北部丘陵棕壤性土区 118

二、中部低丘棕壤区 119

三、南部平原水稻土区 119

四、沿海滩涂区 119

第三节 合理利用资源,发掘土壤生产潜力 119

参考文献 1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