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起源 前诸子时期观念、概念、思想发生发展与成型的历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吾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08091405
- 页数:565 页
绪论 前诸子时期中国哲学问题的提出 4
一、关于前诸子时期哲学观念、概念、思想研究的进程与现状 4
二、雅斯贝斯的“轴心时期”理论与帕森斯的“哲学的突破”理论 8
三、张光直的“连续性”理论及相关理论 14
四、前诸子时期哲学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 18
五、前诸子时期哲学发生发展的大致历程 22
六、早期中国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所能得到的普遍经验与理论支持 27
七、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轴心”、“突破”、“连续”等理论问题 31
八、材料的准备及对材料的认识 36
九、本书的内容结构 40
第一编 史前思维与观念的普遍源头 47
第一章 影响思维与观念发生的基本要素 47
一、知识或科学 48
二、信仰或宗教 53
三、语言 56
第二章 早期思维的主要兴趣 60
一、什么可能作为原始思维的最早兴趣所在 60
二、二分 62
三、类分 66
第三章 早期思维的主要特征 71
一、以主体需要作为起点而形成的功利或目的特征 71
二、因现象或事物多样性而形成的具体特征 73
三、因主客之间相通性而形成的互渗特征 76
四、因现象之间相似性而形成的比类特征 78
五、因事物之间相关性而形成的整体特征 82
六、因实践和观察反复积累而形成的经验特征 84
第二编 中国思维与观念的源头 89
第四章 中国哲学思维与观念的上古知识源头 89
一、工具制作对于思维与观念的意义 90
二、作为哲学经验内容的早期知识源头 91
三、早期采集、农耕的观察活动所导致的“象”观念 93
四、早期生物、地理知识对于“类”思维与观念的意义 95
五、居住、农耕活动与“天人”观念的源头 97
六、农耕、医疗活动与“阴阳”观念的源头 99
七、早期占星活动对于“道”观念与概念的意义 101
八、世界本原与宇宙图式思想的知识源头 102
第五章 中国哲学思维与观念的上古宗教源头 105
一、魂与灵:鬼神观念的源头 105
二、早期祖先崇拜与“孝”观念的源头 107
三、“神”:复杂变化、神妙莫测观念的根源 108
四、宗教“天”观念之于哲学“天”观念的意义 110
五、巫术对于“神人”观念的意义 112
六、巫术对于“类”观念的意义 114
七、占卜对于“命”观念的意义 116
八、占卜对于“象数”观念的意义 118
第三编 象、类观念的产生 125
第六章 “象”观念 125
一、起始:从观察到观象 125
二、延伸:象征或征象 131
三、“象”概念的形成 136
第七章 “类”观念 140
一、起始:从分辨到分类 140
二、延伸:类比或比类 148
三、“类”概念的形成 151
第四编 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 159
第八章 “阴阳”观念、概念的形成及其思想化 159
一、史前对立观念的普遍性 159
二、中国原始“阴阳”观念的萌芽 161
三、图形:早期概括化形式 163
四、昭穆:现实社会结构与制度所提供的证据 165
五、符号:后期概括化形式 166
六、“阴阳”概念的产生 168
七、“阴阳”转化思想的展开 170
八、“阴阳”对立作为普遍法则 174
第九章 “五行”观念、概念的形成及其思想化 177
一、宇宙图式观念在史前思维中的普遍性 177
二、中国史前“四方”观念与尚“四”思维的证据 179
三、三代:“四方”观念的延续与“五方”观念的萌芽 182
四、“五行”概念的产生以及“五行”与“五星”的关系 187
五、“五行”与“五材”的关系以及最初的“材用”含义 190
六、春秋:尚“五”观念以及“数”观念的展开 194
七、“五行”作为宇宙图式 195
八、“五行”与“比类”、“附数” 197
第十章 “中”、“和”观念的产生 201
一、“中”观念、概念及思想 201
二、“和”观念、概念及思想 208
第五编 天人、天命、天道观念的产生 219
第十一章 “敬”、“受”:宗教“天人”观的形成及思想化 219
一、远古:宗教“天人”观的萌芽 219
二、夏商二代的宗教“天人”观 221
三、西周时期的宗教“天人”观 223
四、春秋时期的宗教“天人”观 226
五、一些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雏形的形成 229
第十二章 “宜”、“因”:自然“天人”观的形成及思想化 231
一、远古:自然“天人”观的萌芽 231
二、夏商二代的自然“天人”观 233
三、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 234
四、春秋时期的自然“天人”观 237
五、一些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雏形的形成 241
第十三章 从宗教“天命”观到自然“天道”观 244
一、虞夏商时期宗教“天命”观的萌芽 244
二、西周时期宗教“天命”观的发展 247
三、夏商周时期自然“天道”观的萌芽 251
四、春秋时期自然“天道”观的成型 253
第六编 形上观念与概念的形成(上) 261
第十四章 “天”概念的形成 261
引子 261
一、世界范围“天”观念萌芽的基本状况 263
二、从中国原始宗教信仰和知识活动看“天”观念的产生 265
三、唐虞时期的“天”观念 268
四、夏代的“天”观念 270
五、殷人的“帝”与“天”概念 271
六、周人的“天”概念 275
七、春秋时期的“天”概念 278
结语 281
第十五章 “神”概念的形成 283
引子 283
一、世界范围“神”观念萌芽的基本状况 284
二、中国远古时期“神”观念的产生 286
三、虞夏时期的“神”观念 289
四、商周时期的“神”观念 291
五、春秋时期的“神”观念 294
六、无神论观念的萌芽 298
结语 303
第十六章 “命”概念的形成 305
引子 305
一、原始人的占卜行为与命运观念 307
二、殷周至春秋时期的占卜活动与命运观念 310
三、占“命”的四种不同角度 311
四、“命”观念的基础:生命或性命含义 318
五、反映国家命运或命数观念的“命”语词 321
六、反映个人命运或命数观念的“命”语词 324
七、“命”观念的类型及早期历史进程 326
结语 328
第七编 形上观念与概念的形成(下) 333
第十七章 “道”概念的形成 333
引子 333
一、“道”的原始含义 335
二、方法义之“道”概念 337
三、社会法则义之“道”概念 338
四、个人德性义之“道”概念 340
五、关于不合理、非正义、无德性等用法的区分 341
六、自然法则义之“道”概念 342
七、更为普遍的规律或法则义之“道”概念 345
八、言说 347
九、其他 347
结语 348
第十八章 “数”概念的形成 350
引子 350
一、早期知识活动中的记数与计数:“数”观念的起点 352
二、早期影响“数”观念的其他重要知识活动 355
三、“数”概念的形成及基本的计算或度量意义 358
四、规律或法则意义的“数”概念 359
五、本原或结构意义的“数”概念 362
结语 364
第十九章 “气”概念的形成 366
引子 366
一、由观念而语词的哲学判断 369
二、由观念而语词的历史考察 371
三、由“二气”概念而“六气”概念 373
四、自然之气:“地气”与“天气”概念 375
五、生命之气:“血气”与“志气”概念 377
六、“气”的通畅平和 379
七、气论中的神秘色彩 380
结语 382
第八编 道德与社会观念的产生 385
第二十章 “德”观念及思想的产生 385
一、前提性问题:德行与伦理 385
二、“德”语词与概念 388
三、家族伦理之“孝” 390
四、政治德行之“德” 393
五、个人德行之“德” 395
六、“敬德”与“保民” 397
七、“敬德”与“受命” 398
八、“中”、“和”与“德” 400
第二十一章 “德”观念及思想的成型 403
一、广义之“德” 403
二、“孝”与家族伦理 405
三、“德”与政治德行 407
四、“德”与个人德行 409
五、“德”与“民” 412
六、“德”与“神” 414
七、“德”与“刑” 415
八、“德”与“交” 416
九、“德”与“乐” 417
第二十二章 “民”观念及思想的产生与成型 420
一、三代时期“民”观念的产生 420
二、春秋时期“民”观念的确立 423
三、“民”与“神” 425
四、“民”与“君” 427
五、“民”与“政” 428
六、从两则典型的例子看当时的重民思想 431
第九编 伦理道德观念的展开 437
第二十三章 “信”、“义”、“仁”等具体观念及概念的形成 437
一、丰富的具体德目 437
二、“信”语词及观念在国家交往层面的展开 441
三、“信”语词及观念在普遍层面的展开 444
四、“义”语词及其观念 446
五、“仁”语词及其观念 449
六、“敬”、“让”、“忠”、“勇”等语词及其观念 450
七、各个具体德目之间的关系 452
八、具体德目与“德”概念的关系 454
第二十四章 “善”、“恶”对立观念及概念的形成 457
一、关于“善”语词 457
二、关于“恶”语词 461
三、“善恶”并举概念 464
四、“善恶”与人“性” 466
第十编 道德与社会重合观念的展开 471
第二十五章 “礼”观念及概念的产生与成型 471
一、“礼”观念的产生及周“礼”的基本状况 471
二、春秋时期“礼”之基本含义 472
三、“礼”与“德” 475
四、“礼”与“法” 479
五、“礼”与国家和政治 482
六、春秋时期“礼”的状况 485
第二十六章 “功”、“利”、“用”观念的形成 489
一、早期的“功”、“利”语词及其观念 489
二、“利”语词及观念的基本含义 491
三、“功”语词及观念的基本含义 492
四、“用”语词及观念的基本含义 494
五、其他与“利”、“功”、“用”相近的语词 496
六、“利”语词及观念在利益含义上的具体展开 498
第二十七章 “义利”、“公私”、“君子小人”对立观念的形成 502
一、“义利”对立观念的形成 503
二、“公私”对立观念的形成 507
三、“君子小人”对立观念的形成 511
第十一编 不同社会历史观念的分野 519
第二十八章 “经”:统一恒常的社会历史观 519
一、作为恒常性理解的经纬与纲纪 519
二、“经”与经验 523
三、“经”与经典 526
四、引经据典举隅 530
五、尚古意识与先王观念 532
六、远古传说与始祖情愫 534
第二十九章 “宜”:差异变化的社会历史观 538
一、复杂多样性思考以及具体针对性意识 538
二、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宜”概念 539
三、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因”概念 541
四、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宜地”或“因地”观念 543
五、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宜时”或“因时”观念 545
结语 中国哲学范型的基本确立 551
一、中国哲学的问题及概念、思想 553
二、中国哲学的特征 557
三、中国哲学的类型 560
后记 564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教师新观念》王丽琴主编;吕萍,朱爱忠,严红等编委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起源与发展》朱岩,吴建繁,王德海编 2017
- 《哲学与人生》梁琦,徐海峰主编 2019
- 《人类的起源》(肯尼亚)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著 2019
- 《华为基因 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冷湖编著 2019
-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美)马克·吐温著;钟姗,吴兰 2020
- 《解读西方管理哲学》谢庆绵著 2019
- 《哲学教授送给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课》冀剑制 2019
-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 刘淳自选集》刘淳著 2018
-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依淳著;星云大师总监修 2012
- 《湖南地花鼓》傅泽淳著 1979
-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 12编 第7册 五家 補晋书执文志比较研究 中》许慧淳著;潘美月,杜洁祥主编 2011
- 《武则天》黄晨淳著 2003
-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 12编 第6册 五家《补晋书执文志》比较研究 上》许慧淳著;潘美月,杜洁祥主编 2011
- 《图解专案管理实务与案例演练》饭尾淳著;陈禹豪译;中川正树监修 2011
-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 12编 第8册 五家 補晋书执文志比较研究 下》许慧淳著;潘美月,杜洁祥主编 2011
- 《金玫瑰国际大奖童书精粹 放学后的课程表》(日)冈田淳著;邱博译 2013
- 《中国信托法特色论》张淳著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