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
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

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良臣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21076138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系统论述,总结了一套适用性极强的语文口语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中朝大词典下一篇:欧盟概览
《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目录

一、研究缘起 1

(一)汉语口语“本相”与课程现状 1

(二)本研究的起点 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一)国外的母语口语课程研究 6

(二)国内的口语课程研究 15

三、本研究的构想与方法 20

(一)本研究的构想 20

(二)本研究的方法 23

四、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24

(一)本研究的内容 24

(二)本研究的意义 25

第一部分 汉语口语与汉语口语课程 27

一、语言观的转变与现代汉语 27

(一)语言观及其思考 28

(二)关于现代汉语 39

二、汉语口语的界定 49

(一)汉语口语 49

(二)“字本位”与“音本位” 58

三、汉语口语的特性与类别 65

(一)口语的基本特性 65

(二)汉语口语的基本特性 67

(三)汉语口语的类别 69

四、概念界定:汉语口语课程 72

(一)概念及概念界定的意义 72

(二)语文教育与语文课程 74

(三)汉语口语课程 78

(四)中国人还需要教学汉语口语吗 81

第二部分 汉语口语课程的功能 87

一、汉语口语课程的个体发展功能 88

(一)口语与主体的认知发展 88

(二)口语课程与学习者的人格发展 103

二、汉语口语课程的社会文化功能 113

(一)口语文化的复兴与民族文化转型 113

(二)口语文化与现代生活转型 121

三、汉语口语课程的学科建构功能 132

(一)口语课程有助于学科重建 133

(二)汉语口语课程的学科研究范型转换功能 139

第三部分 汉语口语课程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147

一、我国古代的汉语口语课程 147

二、20世纪上半叶的汉语口语教学 153

(一)汉语口语课程的孕育期(1902—1918) 154

(二)汉语口语教学的定型期(1919—1936) 159

(三)汉语口语教学的低潮期(1937—1949) 165

三、20世纪下半叶的汉语口语教学 169

(一)汉语口语教学的探索期(1949—1966) 170

(二)汉语口语教学的回归期(1977—1991) 176

(三)汉语口语教学的重构期(1992—) 180

第四部分 国外母语教育中的口语课程 187

一、国外母语课程的现代转型 188

(一)国外母语课程的现代转型及其路径 189

(二)口语课程与国外的现代语文教育 193

二、国外口语课程的建构与特点 202

(一)口语文化的统领作用 203

(二)口语意识与口语知识 209

(三)口语的活动性与语境的营造 216

三、国外口语课程变革的新趋势 225

(一)口语及其课程的价值重估 226

(二)注重口语及其活动的整体性 230

(三)口语课程疆域的拓展——超文本的建构与解读 236

第五部分 新课程观与汉语口语课程建构 241

一、知识观的转型与课程变革 242

(一)对当下课程观的检视 243

(二)“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观的整合 251

二、汉语口语知识及其特性 258

(一)汉语口语知识的界定 259

(二)口语语感及其特性与心理表征 261

(三)语文科口语知识的其他相关特性 269

三、口语课程构建的维度举要 275

(一)口语课程构建维度与口语课程形态 276

(二)口语课程构建维度及分析 281

(三)口语课程维度模型的现实考察 298

结语 302

一、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302

(一)汉语口语课程缺位与异化的深层根由 302

(二)口语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305

(三)口语课程建构的维度模型 306

二、本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307

(一)本研究的不足 307

(二)本研究的展望 307

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