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文献  1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文献  1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文献 1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堵军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7023597
  • 页数:1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了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及转折点的历史文献,便于人们查找、研究。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文献 1》目录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3

简介 3

第二版 序言 5

绪论 7

第一部分 人类的由来或起源 10

第一章 人类起源于某一低等生物类型的证据 10

第二章 人类自某一低等类型发展的方式 25

第三章 人类同次级动物的心理能力比较 53

第四章 人类同次级动物的心理能力比较(续) 78

第五章 智能和道德官能在原始时代和文明时代的发展 102

第六章 人类的亲缘和系谱 118

第七章 论人类种族 134

附录 人类和猿类的脑部在构造和发育上的异同 160

第二部分 性选择 169

第八章 性选择原理 169

第九章 动物界低等纲的第二性征 200

第十章 昆虫类的第二性征 213

第十一章 昆虫类的第二性征(续) 240

第十二章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第二性征 260

第十三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 284

第十四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 322

第十五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二) 359

第十六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完) 379

第十七章 哺乳类的第二性征 415

第十八章 哺乳类的第二性征(续) 439

第三部分 人类的性选择及本书的结论 468

第十九章 人类的第二性征 468

第二十章 人类的第二性征(续) 495

第二十一章 全书提要和结论 516

相对论 535

简介 535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537

Ⅰ.运动学部分 538

Ⅱ.电动力学部分 551

A.对相对性公设的原则性考查 564

B.建立广义协变方程的数学工具 573

C.引力场理论 593

D.“物质”现象过程 601

E 606

控制论 615

简介 615

原著第二版序言 617

第一部分 初版 627

导言 628

第一章 牛顿时间和柏格森时间 656

第二章 群和统计力学 671

第三章 时间序列,信息和通讯 686

第四章 反馈和振荡 723

第五章 计算机和神经系统 744

第六章 完形和普遍观念 761

第七章 控制论和精神病理学 772

第八章 信息、语言和社会 783

附注 793

第二部分 补充的几章 795

第九章 关于学习和自生殖机 796

第十章 脑电波与自行组织系统 808

一般系统论 831

第一章 导论 831

第二章 一般系统论的含义 858

第三章 系统的若干概念及其初步的数学描述 879

第四章 一般系统论的进展 913

第五章 看作物理系统的有机体 941

第六章 开放系统的模型 958

第七章 生物学中若干系统论问题 973

第八章 人类科学中的系统概念 1004

第九章 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的一般系统论 1022

第十章 范畴的相对性 1038

附录Ⅰ 关于数学系统论发展的笔记(1971) 1063

附录Ⅱ 科学的意义和科学的统一 1068

大学 1073

简介 1073

大学 1074

理想国 1105

简介 1105

第一卷 1107

第二卷 1129

第三卷 1143

第四卷 1152

第五卷 1177

独立宣言 1221

简介 1221

独立宣言 1223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1229

简介 1229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1230

共产党宣言 1235

简介 1235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237

共产党宣言 1239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1239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1250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1258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1266

社会契约论 1271

简介 1271

前言 1273

第一卷 1274

第一章 第一卷的题旨 1274

第二章 论原始社会 1275

第三章 论最强者的权利 1277

第四章 论奴隶制 1278

第五章 论总需追溯到一个最初的约定 1282

第六章 论社会公约 1283

第七章 论主权者 1285

第八章 论社会状态 1287

第九章 论财产权 1288

第二卷 1293

第一章 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1293

第二章 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1295

第三章 公意是否可能错误 1297

第四章 论主权权力的界限 1298

第五章 论生死权 1302

第六章 论法律 1304

第七章 论立法者 1307

第八章 论人民 1311

第九章 论人民(续) 1313

第十章 论人民(续) 1315

第十一章 论各种不同的立法体系 1318

第十二章 法律的分类 1320

第三卷 1322

第一章 政府总论 1322

第二章 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 1327

第三章 政府的分类 1330

第四章 论民主制 1332

第五章 论贵族制 1334

第六章 论国君制 1336

第七章 论混合政府 1342

第八章 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 1343

第九章 论一个好政府的标志 1348

第十章 论政府的滥用职权及其蜕化的倾向 1349

第十一章 论政治体的死亡 1351

第十二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 1353

第十三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续) 1354

第十四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续) 1356

第十五章 论议员或代表 1357

第十六章 论政府的创制绝不是一项契约 1360

第十七章 论政府的创制 1362

第十八章 防止政府篡权的方法 1364

第四卷 1366

第一章 论公意是不可摧毁的 1366

第二章 论投票 1368

第三章 论选举 1371

第四章 论罗马人民大会 1373

第五章 论保民官制 1382

第六章 论独裁制 1384

第七章 论监察官制 1387

第八章 论公民宗教 1389

第九章 结论 1398

附录 《日内瓦手稿》第二章 1399

人口论 1409

简介 1409

第一章 1410

第二章 1415

第三章 1421

第四章 1425

第五章 1430

第六章 1439

第七章 1442

第八章 1451

第九章 1455

第十章 1460

第十一章 1470

第十二章 1473

第十三章 1483

第十四章 1488

第十五章 1493

第十六章 1501

第十七章 1509

文明及其缺憾 1519

简介 1519

序言 1522

第一章 1531

第二章 1540

第三章 1551

第四章 1562

第五章 1568

第六章 1576

第七章 1582

第八章 1592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1605

简介 1605

前言 1608

导论 1614

第一章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的理论 1657

第二章 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1715

第三章 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 1753

第四章 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方式和社会学化方式之间的紧张关系 1847

第五章 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 1875

第六章 “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1909

结语 未来的议程 1933

一、社会制度是怎样改变的 1933

二、科学的未来 1939

三、能者统治与平等 1964

四、消灭匮乏? 2004

五、文化与意识 2021

结论 2032

哲学原理 2039

简介 2039

序言 作者致法文译者的一封信,兼作序言。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2041

献辞 2054

第一章 论人类知识原理 2057

第二章 论物质事物的原理 2090

第三章 论可见的世界 2103

第四章 地球 2105

伦理学 2121

简介 2121

第一部分 论神 2123

界说 2123

公则 2124

附录 2154

第二部分 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 2161

界说 2161

公则 2162

公设 2177

第三部分 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 2211

序言 2211

界说 2212

公设 2213

情绪的界说 2256

情绪的总界说 2267

第四部分 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 2269

序言 3369

界说 2272

公则 2273

附录 2319

第五部分 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 2329

序言 2329

公则 2332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2359

简介 2359

导言 2361

前言 论一切形而上学知识的特点 2370

《导论》的总问题 2377

第一编 纯粹数学是怎样可能的? 2384

附释 2390

第二编 纯粹自然科学是怎样可能的? 2401

第三编 一般形而上学是怎样可能的? 2430

一、心理学的理念 2435

二、宇宙学的理念 2439

三、神学的理念 2449

关于先验的理念的总附释 2450

结论 关于纯粹理性的界线规定 2451

总问题的解决 2465

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怎样才可能? 2465

附: 2472

关于使形而上学成为实在的科学,能够做些什么 2472

在研究《批判》以前先对它下判断的例子 2473

建议先研究《批判》,然后再对它下判断 2479

附录 康德书信 2483

后记 2505

实用主义 2529

简介 2529

原编者的话 2531

献词 纪念约翰·司徒特·穆勒。 2532

序 2533

第一讲 当前哲学上的两难 2535

第二讲 实用主义的意义 2552

第三讲 从实用主义来考虑几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2570

第四讲 一与多 2591

第五讲 实用主义与常识 2608

第六讲 实用主义的真理概念 2622

第七讲 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 2642

第八讲 实用主义和宗教 2658

附录 《真理的意义》序言 2673

认识作用 2681

印度的虎 2698

人本主义和真理 2701

哲学笔记 2727

简介 2727

哲学笔记(摘录) 2729

谈谈辩证法问题 2729

实践论 2737

简介 2737

实践论 2739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2739

国富论 2755

简介 2755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2763

第一章 论分工 2763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2770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2774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2781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2786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2800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2806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2814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2833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2842

第十一章 论地租 2881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2910

序论 2910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2912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2918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2953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2971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2978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2992

序论 2992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2992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3012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3030

第四章 论退税 3053

第五章 论奖励金 3058

附录 3092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3094

第七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3104

第八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惟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3121

资本论 3147

简介 3147

第一版序言 3158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3162

弗·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马克思《资本论》 3171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3179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3181

第一章 商品 3181

第二章 交换过程 3225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3232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71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71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296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3296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319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3329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345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3345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3355

第六篇 工资 3365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3365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3372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3372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3407

序言 3408

第一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3420

第一章 导言 3420

第二章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3428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 3460

第四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3470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3509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3510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3510

第二章 利润率 3525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3533

第八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3533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545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3564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3590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 3590

第十四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3611

第十五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3620

第四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3646

第十六章 导论 3646

第十七章 级差地租:概论 3671

第十八章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3683

第十九章 绝对地租 3694

第二十章 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3719

第五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3727

第二十一章 三位一体的公式 3727

第二十二章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3746

第二十三章 竞争的假象 3764

第二十四章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3788

第二十五章 阶级 3795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799

简介 3799

前言 3802

原序 3830

第一编 引论 3833

第一章 正名 3833

第二章 经典学派之前提 3834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则 3846

第二编 定义与观念 3857

第四章 单位之选择 3857

第五章 预期与就业 3863

第六章 所得、储蓄及投资之定义 3867

第七章 再论储蓄与投资之意义 3876

第三编 消费倾向 3884

第八章 消费倾向:(一)客观因素 3884

第九章 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 3896

第十章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 3900

第四编 投资引诱 3912

第十一章 资本之边际效率 3912

第十二章 长期预期状态 3921

第十三章 利率通论 3933

第十四章 经典学派之利率论 3940

第十五章 灵活偏好之动机 3947

第十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之几点观察 3958

第十七章 利息与货币之特性 3967

第十八章 就业通论提要 3983

第五编 货币工资与物价 3990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之改变 3990

附录:论皮古教授之《失业论》 4001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4008

第二十一章 物价论 4016

第六编 通论引起的几篇短论(大部分略) 4031

第二十四章 结语:略论《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 4031

科学管理原理 4043

简介 4043

前言 4045

引言 4046

第一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 4048

第二章 科学管理的原则 4056

附录:1912年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的证词 4111

工具论 4149

简介 4149

范畴篇 4150

内容提要 4150

第一章 4155

第二章 4155

第三章 4156

第四章 4156

第五章 4157

第六章 4162

第七章 4167

第八章 4173

第九章 4179

第十章 4179

第十一章 4185

第十二章 4185

第十三章 4187

第十四章 4188

第十五章 4189

论解释 4190

内容提要 4190

第一章 4193

第二章 4193

第三章 4194

第四章 4195

第五章 4196

第六章 4196

第七章 4197

第八章 4199

第九章 4200

第十章 4203

第十一章 4207

第十二章 4210

第十三章 4212

第十四章 4216

分析前篇 4225

内容提要 4225

卷一 4227

第一章 4227

第二章 4228

第三章 4229

第四章 4230

第五章 4233

第六章 4236

第七章 4239

第十三章 4241

第二十三章 4243

第二十四章 4245

第二十五章 4246

第二十六章 4248

第二十七章 4249

第二十八章 4251

第二十九章 4254

第三十章 4256

第三十一章 4256

卷二 4259

第一章 4259

第二章 4260

第三章 4262

第四章 4262

第五章 4263

第六章 4264

第七章 4266

第八章 4268

第九章 4269

第十章 4270

第十一章 4270

第十二章 4272

分析后篇 4275

内容提要 4275

卷一 4278

第一章 4278

第二章 4279

第三章 4282

第四章 4284

第五章 4287

第六章 4288

第七章 4291

第八章 4292

第九章 4292

第十章 4294

第十一章 4296

第十二章 4297

第十三章 4300

第十四章 4302

第十五章 4303

第十六章 4304

第十七章 4307

第十八章 4308

第十九章 4309

第二十章 4311

第二十一章 4311

第二十二章 4313

第二十三章 4317

第二十四章 4319

第二十五章 4322

第二十六章 4324

第二十七章 4325

第二十八章 4325

第二十九章 4326

第三十章 4326

第三十一章 4326

第三十二章 4327

第三十三章 4329

第三十四章 4331

卷二 4332

第一章 4332

第二章 4332

第三章 4334

第四章 4336

第五章 4338

第六章 4339

第七章 4340

第八章 4342

第九章 4344

第十章 4344

第十一章 4345

第十二章 4347

第十三章 4350

第十四章 4355

第十五章 4356

第十六章 4356

第十七章 4358

第十八章 4360

第十九章 4360

论题篇 4363

内容提要 4363

卷一 4365

导言 4365

第一章 4365

第二章 4366

第三章 4367

第四章 4367

第五章 4368

第六章 4370

第七章 4371

第八章 4372

第九章 4372

第十章 4373

第十一章 4374

第十二章 4376

第十三章 4376

第十四章 4377

第十五章 4378

第十六章 4383

第十七章 4383

第十八章 4384

论诡辩式的反驳 4386

内容提要 4386

第一章 4387

第二章 4388

第三章 4389

第三十四章 4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