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及其矿化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世清,沈玉芳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65388
- 页数:179 页
第1章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分布及组成特征 1
1.1 土壤氮素含量 1
1.2 土壤有机氮组分 2
1.2.1 土壤酸解氨态氮 2
1.2.2 土壤酸解氨基酸态氮 3
1.2.3 土壤酸解氨基糖态氮 3
1.2.4 土壤酸解未知态氮 4
1.2.5 土壤非酸解性氮 5
1.2.6 有机氮及其组分研究进展 5
1.3 土壤有机氮组分测定方法[Bremner法(1965)] 6
1.4 黄土高原南北主要类型土壤有机氮组分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7
1.4.1 土壤剖面酸解性全氮 7
1.4.2 土壤酸解性全氮占全氮比例 9
1.4.3 土壤酸解氨态氮 10
1.4.4 土壤酸解氨基糖态氮 11
1.4.5 土壤酸解氨基酸态氮 13
1.4.6 讨论 14
1.5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系统几种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差异 15
1.5.1 氨基酸态氮 16
1.5.2 氨态氮 16
1.5.3 氨基糖态氮 16
1.5.4 酸解未知氮 17
1.5.5 非酸解性有机氮 17
第2章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团聚体氮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8
2.1 不同粒级团聚体在土壤中的分布 18
2.2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氮的分布 19
2.3 土壤团聚体中矿质氮的分布 20
2.4 土壤类型对不同团聚体氮素分布的影响 22
2.5 植被类型对不同团聚体氮素分布的影响 23
2.6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的影响 25
2.6.1 对土壤各级团聚体中全氮分布的影响 25
2.6.2 对土壤各级团聚体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26
2.6.3 对土壤各级团聚体中铵态氮分布的影响 27
2.6.4 对土壤各级团聚体中各有机氮组分分布的影响 28
2.7 讨论 34
第3章 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量氮 36
3.1 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及影响因素 36
3.2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测定 37
3.3 黄土高原南北主要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特征的差异 37
3.3.1 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地理和剖面分布差异 38
3.3.2 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含量比值的地理和剖面分布差异 39
3.3.3 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全氮含量比值的地理和剖面分布差异 40
3.3.4 讨论 41
3.4 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颗粒组成及氮素矿化势关系的研究 42
3.4.1 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全氮、有机碳的关系 44
3.4.2 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氮素矿化势、矿化速率常数的关系 44
3.4.3 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 45
3.4.4 讨论 48
3.5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氮素矿化势差异性研究 49
3.5.1 不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差异 49
3.5.2 不同土壤氮素矿化势及矿化速率的差异 50
3.5.3 讨论 51
第4章 黄土高原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模型 54
4.1 黄土高原土壤的氮素矿化 55
4.1.1 不同黄土高原土壤的氮素矿化势及矿化速率 56
4.1.2 不同黄土高原土壤扰动土与原状土的氮素矿化势及矿化速率 57
4.2 黄土高原土壤的氮素矿化模型模拟 66
4.2.1 常用土壤氮素矿化模型 67
4.2.2 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间隙淋洗长期淹水培养氮素矿化模型评价 68
4.2.3 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间隙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氮素矿化模型评价 76
第5章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团聚体有机氮的矿化 82
5.1 易矿化氮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 82
5.2 不同团聚体易矿化氮与全氮的关系 83
5.3 土壤类型对不同团聚体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84
5.4 植被类型对不同团聚体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85
5.5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各级团聚体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 86
5.5.1 对各级团聚体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86
5.5.2 对各级团聚体氮矿化势的影响 91
5.5.3 对各团聚体有机氮矿化速率常数以及矿化半时值的影响 95
5.5.4 土壤及各级团聚体氮矿化拟合模型 95
5.6 讨论 98
第6章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氮素激发效应 100
6.1 激发效应研究方法 100
6.1.1 通气培养法 100
6.1.2 淹水培养法 101
6.2 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计算方法 102
6.2.1 15N标记法 102
6.2.2 差值法 103
6.3 影响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因素 104
6.3.1 土壤类型 105
6.3.2 土壤性质 106
6.3.3 土壤有机质 108
6.3.4 有机物料 110
第7章 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指标研究 112
7.1 土壤全氮作为土壤供氮能力指标 112
7.2 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供氮能力指标 113
7.3 土壤矿质氮作为土壤供氮能力指标 114
7.4 氮素矿化势作为土壤供氮能力指标 116
7.5 微生物量碳、氮作为土壤供氮能力指标 116
7.6 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供氮能力 117
7.7 土壤可矿化氮与土壤供氮能力 118
7.8 对包括与不包括可溶性有机氮确定土壤供氮能力指标的评价 119
7.9 讨论 122
7.10 结论 124
第8章 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因素 125
8.1 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125
8.1.1 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125
8.1.2 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水溶性氮的影响 127
8.1.3 土壤类型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127
8.1.4 土壤类型对氮素有机质、矿化势及矿化速率的影响 129
8.2 植被类型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130
8.2.1 植被类型对土壤铵态氮转化的影响 130
8.2.2 植被类型对非交换性铵态氮的增量的影响 130
8.3 施肥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131
8.3.1 长期施肥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131
8.3.2 长期施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132
8.3.3 长期施肥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133
8.3.4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非交换性铵态氮的影响 133
8.3.5 长期施肥对不同土壤层次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134
8.4 讨论 136
8.4.1 土壤全氮的影响因素 136
8.4.2 土壤铵态氮的影响因素 137
8.4.3 非交换性铵态氮的影响因素 137
8.4.4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分布的影响 138
8.5 小结 140
第9章 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的生物学测定方法及评价 142
9.1 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的几种生物学测定方法简介 143
9.2 对各种生物学方法的评价 145
9.2.1 淹水培养法的应用效果 145
9.2.2 通气培养2周法与通气培养4周法的应用效果 147
9.2.3 干湿交替通气培养2周法的应用效果 148
9.2.4 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的应用效果 149
9.2.5 短期淋洗通气培养法的应用效果 150
9.2.6 以氮素矿化势作为土壤供氮指标测定方法的应用效果 151
9.2.7 以微生物量碳、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测定方法的应用效果 151
9.3 讨论 151
9.4 结论 152
第10章 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几种化学测定方法及评价 154
10.1 土壤供氮能力的化学测定方法简介 154
10.2 对各化学方法的评价 156
10.2.1 以全氮为指标来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方法(1)的应用效果 156
10.2.2 以有机质为指标来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方法(2)的应用效果 161
10.2.3 以土壤矿质氮为供氮能力指标的方法(3)的应用效果 162
10.2.4 氧化剂浸取法的应用效果 162
10.2.5 中性盐类浸取法的应用效果 164
10.2.6 沸水浸提法的应用效果 165
10.2.7 NaHCO3-UV法的应用效果 165
10.3 结论 165
参考文献 167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飞跃高原》李伟责任编辑;肖辉跃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污灌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研究》齐学斌,樊向阳,乔冬梅 2019
- 《神秘的羌塘高原》王剑,付修根,谭富文 2018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9
- 《深圳市土壤环境技术体系构建研究》郗秀平等编著 2019
- 《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土壤污染修复案例详解》李登新等 2019
-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预测分析和发展战略》张红振等 2019
- 《果园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与植物修复》林立金,廖明安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