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秦汉史
秦汉史

秦汉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昌五,安作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1005519X
  • 页数:735 页
图书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故书名《秦汉史》。这个时期包括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共四个朝代。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后并灭六国算起,至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为止,这个时期共441年。为了不致割断历史脉络,《秦汉史》将追溯秦国的由来和发展,特别是商鞅变法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下限则推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奠基的时代,后代的许多社会制度都渊源于秦汉,特别是秦到西汉时期。因此,秦汉史历来都是学者所重视和研究的领域。新中国建立以后,史学界讨论的五个重大历史问题,即:古史分期问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有四个涉及秦汉时期。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于战国秦汉。由此可见秦汉史受重视的程度。所以,在以往的断代史研究中,秦汉史的文章和论著也是比较多的。
《秦汉史》目录
标签:主编

绪论 1

第一章 统一的秦皇朝(公元前221年——前202年) 14

第一节 秦国的由来和称霸一方 14

一、秦族的来源和秦国的建立 14

二、统一关中和秦穆公独霸西戎 16

第二节 商鞅变法和秦国的扩张 20

一、商鞅变法和秦国的勃兴 20

二、从惠王到昭王的扩张活动 25

第三节 秦皇朝的建立 29

一、六王毕 四海一 29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7

三、巩固统一的各项政令 43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 56

一、农业 56

二、手工业 57

三、商业 59

第五节 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一 60

一、统一岭南 60

二、统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61

三、征伐匈奴 62

第六节 从秦末农民战争到楚汉战争 63

一、秦的暴政 63

二、陈胜、吴广起义 71

三、反秦斗争的继续发展与秦朝灭亡 79

四、楚汉战争与汉朝的建立 85

第二章 西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公元前202年——前141年) 93

第一节 西汉的建立及其稳定 93

一、定都长安 93

二、恢复统治秩序 96

三、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99

四、吕后称制与吕氏集团的覆灭 105

五、黄老政治与文景时期的繁荣 110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 113

一、农业政策和农业的发展 113

二、弛山泽之禁与手工业的进步 119

三、商业的发展和抑商政策 132

第三节 政治与法律制度 137

一、中央和地方官制 137

二、法律制度 144

三、土地、赋税、徭役制度 149

第四节 皇权和封国的斗争 159

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与对策 159

二、七国之乱与诸侯王国的削弱 162

第五节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164

一、匈奴的强盛与汉匈和战 165

二、赵佗称王南越及汉越通好 170

第三章 西汉皇朝的鼎盛时期(公元前140年——前49年) 172

第一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72

一、继续削弱和打击王侯势力 172

二、镇压地方豪强势力 181

三、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监察制度 183

四、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84

五、察举制度的确立与广开仕途 187

六、中朝的出现与丞相权力的降落 190

七、加强军权 192

八、加强法律统治 194

第二节 汉朝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194

一、反击匈奴 194

二、开通西域 200

三、对卫氏朝鲜的征服 209

四、闽越与南越的内属 210

五、开通西南地区 213

第三节 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和措施 215

一、增加财政收入的各项措施 215

二、水利建设 226

三、西北屯田 228

四、农业技术改革 229

第四节 武帝后期的社会危机和“昭宣中兴” 232

一、武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 232

二、轮台“哀痛之诏” 234

三、霍光辅政与昭宣中兴 235

第四章 西汉后期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新朝代汉(公元前48年——公元25年) 242

第一节 阶级矛盾的发展 242

一、土地、奴婢问题的日趋严重 242

二、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奢侈淫乐与政治的腐败 246

三、“七死”、“七亡”笼罩下人民的苦难与反抗 251

四、地主阶级的改革与改制思潮 256

第二节 王莽改制 260

一、王莽代汉 260

二、王莽的“新政”及其失败 264

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政策 276

四、王莽暴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279

第三节 新朝末年的农民战争与东汉皇朝的建立 281

一、赤眉起义 281

二、绿林起义与新莽政权的覆亡 283

三、群雄并起的河北义军 287

四、刘秀在河北的活动与东汉政权的建立 288

五、绿林、赤眉军的相继失败与东汉的统一 289

六、新莽末年农民战争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98

第五章 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公元25年——105年) 304

第一节 东汉前期的政治 304

一、东汉初年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 304

二、刘秀加强皇权的政治军事措施 312

三、“度田”失败所透出的信息 327

第二节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31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31

二、手工业的发展 343

三、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351

第三节 东汉与匈奴、西域以及亚洲各国的关系 357

一、匈奴与西域 357

二、窦融经略河西 362

三、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和汉通西域 366

四、东汉时期的中外交通 375

第六章 东汉后期的社会危机(公元106年——184年) 382

第一节 豪强大族的发展 382

一、东汉的豪强大族 382

二、豪族的田庄经济 388

三、在豪族势力发展中阶级关系的变化 394

第二节 外戚、宦官更迭执政 400

一、外戚、宦官的相继专政 400

二、士大夫反对黑暗专权势力的斗争与改良主张 408

三、东汉“党锢之祸” 415

第三节 西羌、乌桓、鲜卑等族的社会生活及其与东汉的关系 422

一、羌人的生活和羌人反抗东汉统治的斗争 422

二、乌桓与鲜卑 427

三、东北各族——?貊、扶余、挹娄、高句丽 430

四、南方各族——槃瓠部、廪君部、板楯部 433

五、西南各族——滇、哀牢、邛都、莋都、冉駹、白马氐 436

第四节 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 440

一、东汉中叶以后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 440

二、黄巾起义 445

三、军阀混战中的农民战争 450

第七章 统治阶级的混战与东汉灭亡(公元184年——220年) 458

第一节 州郡牧守和豪强地主武装的割据 458

一、州郡牧守权力的膨胀 458

二、豪强地主武装势力的发展 462

第二节 董卓专权与军阀混战 468

一、董卓专权 468

二、关中和山东地区的军阀混战 475

第三节 曹操、刘备和孙氏三个集团的兴起 487

一、曹操的崛起与统一北方 487

二、刘备的起兵与诸葛亮隆中对策 502

三、孙氏统一江东 508

第四节 赤壁之战与三国局面的形成 515

一、赤壁之战 515

二、三国局面的形成 520

第八章 秦汉社会生活(公元前221年——前202年) 527

第一节 饮食 527

一、主食 528

二、肉食和鱼类、果蔬 530

三、饮料 533

四、食器 536

五、饮食礼俗 537

第二节 服饰 538

一、冠帽 539

二、上衣 541

三、下衣 543

四、鞋袜 544

第三节 居住 545

一、庭院式住宅 545

二、楼阁式住宅 547

三、家具 548

第四节 交通 549

一、陆路 549

二、水路 552

三、交通工具 554

四、旅行与传舍、逆旅 558

五、旅行礼俗 560

第五节 婚姻 563

一、婚龄 563

二、择偶 565

三、媒聘 568

四、选择婚期 569

五、婚礼 569

六、婚姻的补充形式 571

七、离婚和再嫁 572

第六节 丧葬 574

一、丧仪 574

二、厚葬 579

三、居丧 582

第七节 节日 585

一、除夕与正旦 585

二、元宵节 588

三、清明节 589

四、五月五日 590

五、夏至 591

六、冬至 591

七、腊日 592

第八节 神灵祭祀方术 593

一、祠祭 593

二、社祭 596

三、户祀 596

四、鬼怪 598

五、方术 599

第九节 社会风气 605

一、养老 605

二、任侠 608

三、崇尚气节 609

第九章 秦汉思想文化 612

第一节 经学和学校教育 612

一、经学的演变与经今古文之争 612

二、学校教育 618

三、古籍整理 624

第二节 思想和宗教 627

一、秦朝的思想文化政策与秦始皇、李斯的思想 627

二、西汉初年诸子余绪的活跃与新道家 634

三、贾谊的历史反思 638

四、董仲舒的新儒学 641

五、谶纬迷信的泛滥和《白虎通》的宗教神学 647

六、王充朴素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 652

七、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与崔寔、王符、仲长统 658

八、“清议”及其向“清谈”的转化 664

九、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创立 670

第三节 史学、文学、文字学和艺术 673

一、《史记》、《汉书》及其他史学著作 673

二、汉赋、乐府、五言诗和建安文学 678

三、《尔雅》、《方言》和《说文解字》 686

四、书画、音乐和舞蹈 689

第四节 科学和技术 695

一、数学 695

二、天文历法 696

三、化学 698

四、农学 699

五、医学 699

六、造纸术的发明及其传播 702

后记 705

再版后记 7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