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画艺术专史  人物卷
中国画艺术专史  人物卷

中国画艺术专史 人物卷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积寅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497066
  • 页数:840 页
图书介绍:本卷为中国画艺术专史之一,该卷不仅全面展示了中国人物画艺术的辉煌风貌,作者还对这一画科的历史成因,发展演变规律,技法特征,人文价值等多方面作了深刻的研究。
《中国画艺术专史 人物卷》目录

序 1

总论 5

绪论 15

第一编 原始人物画的萌芽形态(史前至先秦前)引言 23

第一章 考古发现所提供的原始人物画材料及其开端的确定 25

第二章 原始人物画的存在方式及其原因探讨 28

第一节 原始人物画存在方式之一:二度平面 28

第二节 原始人物画存在方式之二:物质载体 29

第三节 原始人物画存在方式之三:环境和场合 31

第三章 原始人物画所蕴含的创作动机及其文化观念结构 33

第一节 原始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生存需求 33

第二节 原始人物画所包含的巫术心理 39

第三节 原始人物画所展露的图腾和神灵崇拜倾向 42

第四章 原始人物画形式构造的特点 49

第一节 高度简略化和残缺感 50

第二节 部分特征的突出和强化 51

第三节 形象和布局的涣漫分立 51

第四节 剪影式和类型化 53

第五节 原始的视觉经验和物象呈现方式 54

第五章 原始人物画以及文化观念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 57

结语 63

第二编 人物画的确立(先秦至两汉)引言 65

第一章 先秦时期人物画的初步确立 70

第一节 人物画确立的标志形态——帛画人物 70

第二节 人物画的重要景观——青铜器、漆器等工艺制品上的人物形象 75

第三节 先秦哲学和美学对人物画及其理论建构的影响 82

一、儒家学派关于审美和艺术社会教化的思想主张 82

二、道家学派对于“形神”关系的考察及其他思想观念 83

第二章 秦汉时期人物画的进一步拓展 88

第一节 人物画艺术种类的扩增 88

一、壁画人物 88

二、画像石、画像砖 90

三、木板画、木简画 92

四、帛画人物、漆画人物、陶画人物数量的增长 93

第二节 人物画艺术题材的拓宽 95

第三节 人物画的题材艺术叙述和构成特点 99

第四节 秦汉人物画的三种风格倾向 104

一、两汉帛画人物——精美、致密、森严 104

二、秦汉壁画、漆画、木板(简)人物画——简率、奔放、稚拙 107

三、秦汉画像砖、画像石——圆浑、质朴、雄健 111

第三章 人物画理论观念的延伸 117

第一节 关于“气”的思想及其影响 117

第二节 对于“形神”关系的探讨 119

第三节 绘画理论的过渡性 120

第四章 两汉人物画透视出的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 122

第一节 “重经授学”的文化时代 122

第二节 “天人感应”和“祥异”之兆 124

第三节 “行孝敬老”的社会风尚 128

结语 133

第三编 人物画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引言 135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自觉与人物画兴盛——时代文化背景考察之一 138

第一节 混乱苦痛的社会政治 138

第二节 自由解放的玄学思想 140

第三节 放达任诞的行为方式 143

第四节 艺术传统的历史渊源 145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兴盛原因再探究——时代文化背景考察之二 150

第一节 人物品藻的风气 150

第二节 佛教思潮的蔓延 151

第三节 书气画意的贯通 15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兴盛的几个重要标志 160

第一节 审美创造的自觉意识 160

第二节 鲜明独特的审美风格 161

第三节 绘画美学理论的建立 162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面面观 164

第一节 佛画之祖:曹不兴 165

第二节 人物画之圣:卫协 166

第三节 骨趣风范的彰显:荀勖(兼论张墨) 168

第四节 儒道释之兼糅:戴逵 169

第五节 自然作为人物画的背景:以宗炳和王微为例 173

第六节 新异鲜丽的审美倾向:从谢赫谈起 175

第七节 人物画题材的重要突破 177

一、秦汉以来各种传统题材的直接沿袭 177

二、具有时代内涵和标识的三种新的题材类型 179

第五章 重要人物画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 184

第一节 春蚕吐丝 神妙高古——顾恺之人物画的语言特征和风格境界 184

第二节 笔迹劲利 秀骨清像——陆探微人物画的语言拓展和造型风格 192

第三节 钩戟利剑 面短而艳——张僧繇人物画语言和造型上的重大变革 195

第四节 曹衣出水 简易标美——曹仲达、杨子华人物画的语言形态和风格样式 199

一、曹仲达 199

二、杨子华 201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壁画人物和刻线人物 205

第一节 壁画人物和刻线人物的参证价值 205

第二节 壁画人物的审美风格——庄严妙好 万象包融 211

第三节 刻线人物的审美特征——空灵剔透 流动如生 217

第七章 “线”的风韵——中西绘画比较视野中的汉魏六朝人物画 220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批评的理论建构 227

第一节 人物画批评形式种类 227

一、画赞 227

二、序文 227

三、画品 228

四、论述 228

第二节 人物画批评的标准、条件及其作用 228

一、谢赫《古画品》作为绘画批评论著的几个显著特征 229

二、姚最《续画品》批评意识的新发展 231

第三节 人物画批评理论的两大谱系 233

一、顾恺之“形神”理论的思想渊源及解读的两个层面 234

二、谢赫“气韵”说的审美内涵及理论渊源 237

第四节 人物画审美创造及欣赏理论 240

一、对审美创造过程的探讨 240

二、审美创造的想象作用 242

结语 247

第四编 人物画的重大发展(隋唐五代)引言 249

第一章 隋唐政治和文艺的完满联姻 252

第一节 政治昌明和文艺认同 252

第二节 政治昌明和艺术赞颂 254

第二章 隋唐的文化交流、艺术交汇和思想交融 256

第一节 文化交流 256

第二节 艺术交汇 257

第三节 思想交融 258

第三章 唐及五代文艺“重法”的审美风范 260

第一节 法度美和天才美 260

第二节 人物画“重法”的代表 262

第四章 隋唐五代人物画发展历程之考察 266

第一节 隋代前序 266

第二节 初唐奠基 267

第三节 盛唐气象 268

第四节 中唐风貌 269

第五节 晚唐余韵 270

第五章 争奇斗艳的人物画语言和风格形态 273

第一节 隋唐著名人物画家艺术语言和风格考察之一 273

一、山川人马 备该绝妙——展子虔及董伯仁人物画的意境美 273

二、殊丰骨气 风格遒劲——杨契丹、郑法士人物画的风骨美 275

三、奇形异貌 气正迹高——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人物画的异貌风采 276

四、六法备该 万象不失——阎毗、阎立本人物画的写实精神 278

五、风采英奇 人马丰肥——陈闳、韩幹人物画的风采情态 282

第二节 隋唐著名人物画家艺术语言和风格考察之二 284

一、真态宛然 意逾于象——张萱人物画的丽影丰姿 284

二、簪花薄纱 态浓意远——周昉人物画的雍容气象 286

三、吴带当风 四面意会——吴道子绘画的天才性和风格特征 290

四、各擅其能 各呈异彩——吴派画风考寻 298

第三节 隋唐著名人物画家艺术语言和风格考察之三 300

一、松石人物 物外境界——刘商人物画所展示的自然情怀 300

二、田家风俗 曲尽其妙——韩滉人物画的审美取向 302

三、志行孤洁 情高格逸——孙位人物画的历史怀想 303

第六章 五代人物画的精神格调和审美风致 309

第一节 文化格局和艺术背景 309

第二节 人物画中的“野逸”和“富贵”之分野 311

第七章 隋唐五代的壁画人物 322

第一节 隋唐五代壁画的几种存在样式和一般概况 322

第二节 隋唐五代壁画人物的风格特点 328

一、真实品格 328

二、幻想世界的艺术展现 332

三、佛教经典和义理的形象阐发 333

四、人物造型体现出唐人对理想美的追求 335

第八章 隋唐五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历史意识——从《历代名画记》谈起 340

第一节 绘画起源的考察 340

第二节 评量古人的历史条件和艺术立场 342

第三节 绘画发展脉络和规律的把握 344

第四节 新而详备的画史编写体例 346

结语 349

第五编 人物画的持续发展(宋代)引言 351

第一章 宋代人物画的基本阵营和发展梗概 354

第一节 北宋人物画的基本状况和艺术倾向 354

第二节 南宋人物画的持续发展和风格追求 356

第二章 宋代人物画发展所面临的两种处境 359

第一节 人物画传统的积压 359

第二节 人物、山水和花鸟画的三足鼎立 362

第三节 突破和超越 363

第三章 宋代人物画的两种风格旨趣——并论武宗元和李公麟的人物画 365

第一节 宋代院体人物画风 365

第二节 宋代文人画风的兴起和人物画变革 369

第四章 宋代人物画题材的两种取向 383

第一节 宋代人物画中的风俗题材和审美趣味 383

第二节 宋代人物画中的历史题材和审美功能 394

第五章 宋代人物画中的笔波墨澜 404

第一节 梁楷人物画变革和风格独创的禅思悟性 404

第二节 法常及梵隆、智融人物画的墨笔禅意 410

第六章 宋代及辽、金、西夏人物画的几种类型样式和题材风貌 413

第一节 肖像人物 413

第二节 诗意人物 417

第三节 山水人物 419

第四节 人物画其他题材风貌 421

一、道释及鬼神题材 421

二、番马人物题材 432

结语 439

第六编 人物画的延续形态(元代)引言 441

第一章 元代人物画的历史处境及衰落原因之探究 443

第一节 元代人物画家所处的政治、文化境遇 443

第二节 元代人物画的艺术难题和困境 444

第二章 元代人物画家对李公麟的推崇及其意义 446

第一节 元代人物画坛对李公麟的选择和推崇 446

第二节 李公麟影响下的元代人物画艺术格调和水准 448

第三章 赵孟頫的“崇古”主张为元代人物画所提示的境界 452

第一节 “崇古”主张和文人画风的延展 452

第二节 赵孟頫人物画对唐人境界的探求 453

第四章 肖像画在元代的新发展 458

第一节 肖像画的新发展 458

第二节 肖像画新发展在理论上的反映 460

第五章 元代其他人物画家及其多种题材取向 462

第一节 元代人物画诸家一瞥 462

第二节 元代人物画作品个案评析 463

一、何澄及其《归庄图》 463

二、刘贯道及其《消夏图》 464

三、颜辉及其佛道人物 465

四、王振鹏及其《伯牙鼓琴图》 465

第六章 宋元的壁画人物 468

第一节 两宋壁画概况 468

第二节 宋、金、西夏及元代寺观洞窟壁画人物揽胜 470

第三节 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高度 479

第四节 元代洞窟壁画的宗教内涵和风格特征 484

第七章 宋元人物画鉴赏理论和创作方法的探讨 491

第一节 绘画收藏作为审美鉴赏的前提 491

第二节 审美鉴赏的条件、方式和目的 492

第三节 人物画创作方法探讨 496

结语 501

第七编 人物画发展的复苏趋势(明代)引言 503

第一章 明代人物画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条线索 506

第一节 明代人物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划分 506

第二节 明代人物画发展的三条线索和基本格局 509

第二章 明代人物画的综合势态 520

第一节 明代人物画坛的整体综合意向 520

第二节 明代人物画家的综合视野 520

第三章 明代人物画的主观倾向 524

第一节 吴伟和“浙派”诸家的主观“写法” 524

第二节 徐渭主观画风的“心学”精神 525

第四章 明代人物画的感性色彩 531

第一节 注重“感性”的思想背景 531

第二节 “感性”的生存状态和创作倾向 532

第三节 风俗题材和市民趣味 535

第五章 明代人物画的“白描”精神 537

第一节 “白描”之风的重振 537

第二节 “白描”手法在明代人物画坛上的作用和意义 540

第六章 明代诸家人物画风格之考察 543

第一节 精理佳妙 复为巨器——戴进人物画风 543

第二节 猛气横发 加乎一时——吴伟、张路的人物画风 548

第三节 雅韵婉丽 风味洒然——唐寅的人物画风 554

第四节 描摹时手 精丽艳逸——仇英的人物画风 559

第五节 奇形怪状 风格别具——吴彬、丁云鹏的人物画风 565

第六节 僻古争奇 超拔磊落——陈洪绶及崔子忠的人物画风 571

第七节 墨骨傅彩 如镜取影——曾鲸的肖像画和波臣派 584

第七章 明代壁画人物 592

结语 597

第八编 走向近代的人物画(清代)引言 599

第一章 清代人物画的审美格局及发展阶段 604

第一节 多元的审美格局 604

第二节 清代人物画发展的三个阶段 608

第二章 清代宫廷人物画的审美趣味和功能 611

第一节 清代宫廷画院考辨 611

第二节 清代宫廷画院人物画的政教功能 612

第三节 清代宫廷画院人物画的审美特征和旨趣 614

第三章 清代人物画的变异趋向 619

第一节 传统的持续和变异 619

第二节 变异的扩展 619

第四章 清代人物画中的洋风洋调 625

第一节 西方绘画的影响及其原因 625

第二节 对西方绘画手法的吸取与融合 627

第三节 对西方绘画影响的反思与变通 630

第五章 清代后期人物画透发出来的近代气息 634

第一节 清代后期人物画所遭遇的新的文化情境 634

第二节 清代后期人物画的艺术变革 637

第六章 清代主要人物画家的审美风格巡览 643

第一节 华贵工整 色分明暗——焦秉贞、冷枚人物画风格剖析 643

第二节 白描兰叶 娟媚古雅——禹之鼎人物画风格考辩 646

第三节 广采博取 精描粗写——丁观鹏、金廷标的人物画风探源 650

第四节 不求妍媚 别具风神——华嵒人物画风考察 654

第五节 苦硬清峭 戏笔鬼趣——金农、罗聘人物画风格考察 657

第六节 苍藤盘结 神益壮旺——黄慎人物画风考察 663

第七节 笔意宛转 墨色斑斓——闵贞人物画风考察 668

第八节 万状露端倪 十指任拈触——高其佩指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671

第九节 香艳妍雅 曲肖神情——费丹旭仕女画、肖像画的审美风韵 675

第十节 体兼众气 妙合时好——钱慧安人物画的风格嬗变和审美取向 682

第十一节 细笔粗笔皆相宜 飘飘出尘有情致——苏六明、苏仁山人物画的笔墨情采 687

第十二节 清末画坛的一座奇峰——论任伯年人物画的审美贡献 691

第十三节 任伯年画风遗响与嬗变 700

第七章 从明清木板年画的兴盛来看民间人物画的审美取向和特点 708

第一节 明清年画人物发展的三个阶段 709

第二节 明清年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713

第八章 明清人物画理论的总结 718

第一节 “形神”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718

第二节 人物画的笔墨表现和用色问题 720

第三节 关于人物个性特征的把握和描绘 722

第四节 关于人物画的环境描写 724

结语 727

第九编 人物画发展的新纪元(近现代)引言 729

第一章 人物画现代审美形态的建立 732

第一节 新纪元的前夜 732

第二节 新文化背景下的绘画变革趋势 735

第三节 中西融合所标示出来的绘画现代品格 738

第四节 美育思想对绘画艺术的推波助澜 741

第五节 对绘画传统的维护和重新评价的意义 744

第六节 现代人物画产生的现实土壤 748

第二章 现代人物画家的新风格建构 755

第一节 现代人物画的初创形态——陈师曾的人物画风的先导价值 755

第二节 人物画的现代象征意味——吕凤子的人物画的内美和风骨 759

第三节 中西融合的革新样式——徐悲鸿、蒋兆和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取向 764

第四节 人物画革新又一途——方人定、黄少强人物画的审美风情和民间心态 775

第五节 人物画现代风格的审美探索——林风眠人物画的形式美和色彩美 782

第六节 古装人物的现代表述——傅抱石、张大千人物画的风神意态 789

第七节 现代人物画百花齐放的景象 797

结语 815

余论 816

后记 824

图版目录 826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籍要目 8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