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研究
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研究

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国彬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6024508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
《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研究》目录

第一章 根本政治制度与根本大法 1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10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16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 21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2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2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5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0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法、法律 34

一、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34

二、历部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8

三、现行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5

四、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相关的几部法律 48

第二章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任期和职权 58

第一节 国家机构与国家权力机关 58

一、国家机构的构成 58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构成 59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 61

四、上下级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 62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和任期 65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 65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任期 67

第三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 68

一、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概述 68

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70

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73

四、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的职权 77

第四节 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的特点和基本方式 79

一、集体行使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基本原则 79

二、集体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是召开法定会议 79

三、决定问题必须“过半数”通过 81

第三章 立法工作 83

第一节 立法的涵义与意义 83

一、立法的涵义 83

二、立法的意义 87

第二节 立法主体及其权限 90

一、立法主体与沿革 90

二、立法权限的划分 94

第三节 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97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 97

二、立法的基本原则 99

第四节 立法程序 103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103

二、国家立法的程序 105

三、地方立法的程序 111

第五节 立法技术和立法的系统化 115

一、立法技术 115

二、立法的系统化 117

第四章 重大事项的议决工作 123

第一节 决定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123

一、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法律依据 123

二、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重要意义 127

三、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权与党的决策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28

第二节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界定 130

一、重大事项释义 131

二、确定重大事项的标准 132

三、界定重大事项范围的方法 133

四、重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135

第三节 行使决定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36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136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137

三、依法议决的原则 137

四、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38

第四节 行使决定权的程序 138

一、议案的提出与审查 139

二、议案及其决议、决定草案的审议 141

三、表决和通过 142

四、决议、决定的公布与交付实施 143

第五章 监督工作 144

第一节 人大监督的性质及意义 144

一、人大监督的涵义 144

二、人大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145

三、人大监督的意义 146

第二节 人大监督的内容 148

一、法律监督 148

二、工作监督 149

三、人事监督 150

第三节 人大监督的方式 150

一、会议期间的监督 151

二、闭会期间的监督 156

第四节 代表评议和述职评议 160

一、评议的法律依据 161

二、评议的主体、内容和方式 163

三、评议的方法与步骤 164

四、评议工作的基本原则 165

五、评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问题 166

第五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处理权 166

一、非国家权力机关不是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处理权的主体 167

二、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处理权的法定范围和形式 169

三、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处理权的几点认识 172

第六章 选举和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75

第一节 选举和任免权的性质 175

一、人民性 175

二、国家性 176

三、法律性 177

第二节 选举和任免的范围 178

一、全国人大选举和决定任免的范围 178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的范围 179

三、地方人大选举的范围 180

四、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免的范围 181

第三节 选举和任免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83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 183

二、依法选举、任免的原则 185

三、德才兼备和人民公认的原则 186

四、选任与监督相一致的原则 187

第四节 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 187

一、制定选举办法 187

二、提名候选人 189

三、宣传介绍、酝酿讨论候选人 191

四、确定正式候选人 193

五、投票选举 194

第五节 另选、重选与补选 196

一、另行选举 196

二、重新选举 197

三、补充选举 198

第六节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方式和程序 199

一、任免方式 199

二、任免程序 202

第七节 接受辞职、撤职和罢免 206

一、接受辞职 206

二、撤职 208

三、罢免 211

第八节 职务的变更和消失 213

一、职务的变更 213

二、职务的消失 214

第七章 人大代表与代表职务 217

第一节 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作用 217

一、代表的涵义 217

二、代表的地位 218

三、代表的作用 220

第二节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罢免 222

一、直接选举 223

二、间接选举 226

三、代表资格审查 228

四、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229

五、代表的辞职和补选 231

第三节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233

一、代表的权利 233

二、代表的义务 239

三、代表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241

第四节 人大代表职务 243

一、代表职务的特点 243

二、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 246

三、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 255

四、会内工作与会外活动的关系 261

第五节 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262

一、代表执行职务的司法保障 262

二、代表执行职务的时间保障 265

三、代表执行职务的经济保障 265

四、代表执行职务的组织保障 266

第八章 专门委员会及其工作 267

第一节 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性质 267

一、设立专门委员会的法律依据 267

二、专门委员会的地位及其工作性质 268

三、设立专门委员会的意义 269

第二节 专门委员会的组成和产生 272

一、专门委员会的组成 272

二、专门委员会的产生 273

第三节 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 274

一、工作职责 274

二、工作方式 276

三、工作特点 277

四、工作制度 278

第九章 地方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及其工作 281

第一节 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及其工作 282

一、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设立与发展 282

二、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性质和地位 284

三、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主要职责及工作方式 286

第二节 县级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及其工作 290

一、县级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设置 290

二、县级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性质和职责 292

第十章 人大机关工作 295

第一节 人大机关工作概述 295

一、人大机关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95

二、人大机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99

三、人大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 301

第二节 会务工作 303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会务工作 303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会务工作 307

三、委员长(主任)会议的会务工作 309

第三节 文书工作 310

一、文书及文书工作的涵义和作用 310

二、公文的形成 312

三、公文的处理 313

四、公文的管理 314

五、人大常用公文的撰拟 315

第四节 联系代表 323

一、联系代表的必要性、重要性 323

二、联系代表的方式、方法 324

三、联系代表要经常化、制度化 326

第五节 信访工作 327

一、人大信访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328

二、人大信访工作的主要职责和方式 331

三、人大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33

第六节 理论研究工作 335

一、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335

二、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指导方针 338

三、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339

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组织保障 341

五、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 342

第七节 宣传工作 344

一、提高对人大制度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45

二、明确人大制度宣传工作的特点 346

三、拓宽人大制度宣传的领域 348

四、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联系 350

五、建立和扩大人大的宣传阵地 352

六、建设高素质的人大制度宣传队伍 353

七、把人大制度宣传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54

八、借鉴外国议会宣传工作的经验 356

第十一章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 359

第一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义 359

一、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是其法律地位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359

二、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是完成新形势下繁重工作任务的需要 360

第二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的原则 363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364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364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365

四、精简效能的原则 367

第三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369

一、思想建设 369

二、理论建设 371

三、组织建设 373

四、制度建设 378

五、业务建设 380

第十二章 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383

第一节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383

一、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已被宪法所确认 383

二、党的执政地位要通过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来实现 384

三、党的领导是发挥人大作用的保证 385

第二节 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386

一、党不能代替人大行使国家权力 386

二、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387

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88

第三节 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内容 388

一、党对人大工作的政治领导 389

二、党对人大工作的思想领导 390

三、党对人大工作的组织领导 391

第四节 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形式 391

一、建议国家权力机关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 392

二、向国家权力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394

三、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399

四、协调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和组织的关系 403

后记 4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