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科学的精神与价值
科学的精神与价值

科学的精神与价值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醒民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344299X
  • 页数:5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五编,内容包括:科学与价值发微、科学伦理与科学良心、在科学与哲学之间、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科学的文化意义。
《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目录

导言 科学精神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1

第一编 科学与价值发微 9

第一章 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几个问题 9

第一节 什么是价值? 9

第二节 科学与价值之关系的几个方面 14

第三节 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价值 14

第四节 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价值 20

第五节 科学社会建制中的价值 27

第六节 科学和人的价值 36

第二章 科学价值中性的神话 40

第三章 论科学的精神价值 50

第一节 对科学的精神价值的忽视和误解 50

第二节 科学的精神价值 52

第三节 几点原则性的看法 63

第四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66

第一节 两个评价标准——“外部的确认”和“内部的完美” 66

第二节 两个标准在评价科学理论中的地位 68

第三节 “内部的完美”标准的丰富内涵 75

第五章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 82

第一节 事实评价面临的困难 83

第二节 价值评价的必要性和理智价值标准 87

第三节 对科学客观性的“拯救” 94

第六章 反科学主义思潮评析 99

第二编 科学伦理和科学良心 107

第七章 科学和伦理 107

第八章 科学家的科学良心 111

第一节 科学的精神气质 112

第二节 科学的本质:真、善、美 115

第三节 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和行为准则 120

第九章 科学巨星,光耀千秋——“科学巨星——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丛书总序 126

第十章 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从哲人科学家马赫及其思想来看 129

第一节 启蒙和自由 129

第二节 怀疑和批判 132

第三节 历史和实践 134

第四节 兼融和宽容 136

第五节 谦逊和进取 138

第三编 在科学与哲学之间 143

第十一章 在科学与哲学之间 143

第十二章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狭义相对论创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 146

第一节 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认识论分析 148

第二节 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方法论分析 160

第三节 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洛伦兹和彭加勒未能达到相对论? 163

第十三章 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准则 169

第一节 爱因斯坦:一个典型的例证 170

第二节 科学的历史是贯穿这种“张力”关系的历史 176

第三节 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之丰富内涵和依据 184

第十四章 论哲人科学家 192

第一节 正名 192

第二节 特点 194

第三节 作用 203

第十五章 马赫:启蒙哲学家和自由思想家 207

第一节 启蒙哲学家 207

第二节 自由思想家 211

第三节 主要哲学意图 213

第四节 被误解的实证论 218

第五节 唯心论?唯我论? 221

第十六章 评彭加勒的科学观 227

第一节 科学:它的定义、目的和规范 227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动态图像 232

第三节 科学向统一性和简单性进展 236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和本性 240

第五节 科学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强大力量 246

第六节 为科学而科学 252

第七节 科学家的信仰、秉性和美德 257

第十七章 简论迪昂的科学哲学思想 261

第一节 物理学理论的目的 262

第二节 物理学理论的结构 270

第十八章 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学和唯能论 276

第一节 能量学和唯能论的提出 277

第二节 能量学和唯能论的基本内容 282

第三节 不应全盘否定能量学和唯能论 286

第十九章 论皮尔逊的科学观 291

第一节 科学的目的、特性和价值 292

第二节 科学的范围、方法和分类 296

第三节 科学的想象力和审美判断 300

第二十章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 305

第一节 早期明显的怀疑的经验论及其思想渊源 307

第二节 走向科学理性论 313

第三节 科学理性论的显著特色 319

第四编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327

第二十一章 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 327

第二十二章 把民主和科学精神变为国民的自觉意识 330

第二十三章 科学史的社会功能 333

第二十四章 论专家政治 337

第二十五章 基础研究及其社会意义 341

第二十六章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什么发端于德国?——一个值得探讨的科学社会史问题 347

第一节 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347

第二节 19世纪德国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科学精神 349

第三节 德国科学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精英:伦琴、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364

第四节 几点原则性的看法 376

第五编 科学的文化意义 381

第二十七章 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关于科学发现的几个问题 381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发现? 382

第二节 科学发现的起点 384

第三节 科学发现的逻辑 386

第四节 科学美与科学发现 389

第五节 哲学启迪与科学发现 392

第六节 科学发现的心理机制 393

第七节 科学革新家的精神气质 396

第八节 科学思想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的指导原则 399

第二十八章 爱因斯坦的科学信念 404

第二十九章 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个性 409

第一节 摆脱自我,力求从思想上把握事物 410

第二节 坚不可摧的怀疑态度和独立性 412

第三节 始终以孩子般的好奇眼睛窥视这个世界 414

第四节 乐于做一个“孤独的旅客” 416

第五节 能够一眼看穿疑难重重、错综复杂的迷宫 419

第六节 把艺术的要求作为科学创造的主要动机之一 420

第七节 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 422

第三十章 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 424

第一节 宇宙宗教:对宇宙合理性的信仰 425

第二节 宇宙宗教感情所采取的表现形式 429

第三节 宇宙宗教感情:科学研究的动机和动力 432

第四节 科学、宗教及其他 434

第三十一章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438

第三十二章 科学解释的历史变迁 448

第一节 古代科学中的科学解释:拟人说 449

第二节 近代科学中的科学解释:机械说 453

第三节 现代科学中的科学解释:嵌入说 457

第四节 最后的沉思 459

第三十三章 论科学中的语言翻译 462

第一节 批判学派的先声 463

第二节 库恩的“回应” 472

第三节 简短的评论 477

第三十四章 科学革命的语言根源 479

第一节 科学革命是科学“词典”的重新编纂 480

第二节 导致科学革命的科学发明实质上是“语言游戏” 486

第三节 科学革命促使科学共同体的“生活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92

关于本书各章的由来和说明 497

跋 502

返回顶部